第47章 商会势力

白港的海风一如既往地带着咸意和阳光,带着一种令人心头发痒的温度,吹过港口的脚手架,掠过堆放整齐的木梁与石料,卷起几缕飞尘,却驱不散那股蓬勃而上的热气。

这是一座正在拔节生长的港口,像春天发芽的麦苗,粗砺,却倔强。

木桩一根根扎进湿润的泥土里,像是给盐湾扎下的地根。新修的码头骨架已经延伸到水面之上,在朝阳下泛着淡金色的光泽。远处,工匠们正抡起锤子,咚咚声响,混着海浪声与咸湿的潮音,像是大地心跳与大海呼吸交织的交响。

港口的第一期工程,已然初具雏形。

最靠近海岸的一段码头已经完工,厚实的防潮木板铺展如甲胄,紧紧锁死在一道道深埋的基桩上,踩上去结实稳固,连风浪拍打都只能发出温顺的哗哗声。

沿着码头边缘,几座新建的仓库已经封顶,木梁油亮,石基稳固,屋顶覆着盐湾自产的防潮瓦片,墙体还特意做了内嵌风槽,以抵御海风与潮汽的侵蚀。所有的仓库的外墙上,已经刷上统一的编号与标识,为未来的租用与出入库管理做好准备。

再远一些,是新修的街道。干净、笔直,两侧是一排排的临街铺面。结构统一,门楣高挑,后院可通货仓,前厅可设柜台,专为做买卖之人打造。那些铺面如新刷的棋子,一字排开,组成了一副棋盘。

罗彦站在港口的塔楼高处,目光扫过整片港区。阳光映在新修的木栅与石板路上,像是为这片土地铺上一层将要流通的黄金。

大笔的金隆撒下去,港口的建设进度令他十分满意。

若是把目光再放远一些,就能看到远处的旧港口,那里人来人往无比热闹。

但同样,旧港口的规划狭小,现在就已经无比拥挤了。

就在罗彦思考的时候,系统的提示打断了他的思绪。

繁荣度等级又提升了。

【繁荣度系统】

当前等级:Lv.4(民生凋敝)

累计进度:2/100

【近期繁荣度提升原因】:

第五座盐池及配套风车建成(+20)

民兵队训练度提升(+10)

领民生活改善评估提升(+10)

港口建设中(+30)

罗彦心中一喜,如此一来,他又获得了一点技能点。

不过,这余裕的技能点花在哪里却还得好好思量思量。

罗彦并不着急。

不管是投资产业还是军事,当下的盐湾在建设的项目已经很多,不着急开新的项目。

盐湾的经济已经流动起来,再开新的项目,发放货币容易导致通货膨胀,要防止经济过热。

罗彦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既然港口建设有了成果,是时候开始用资产回流金隆了。

他吩咐书记官,张贴招租告示:

“白港新港区一期铺面与仓库,现开放招租。签署三年或五年长期租约,仓储优先权另计。码头泊位分配优先排期等等。”

消息一出,就陆续有数家商会前来问询。

盐湾本地并没有成型的商会,大多数商人也不过是小规模货贩,不足以独立承租仓库与码头。

真正闻风而动的,是那些来自别的贵族领地、王都、自由城市的外来商会。

这个时代,随着船舶建造技术的改良,海运开始繁荣,不少商会开始崛起。

在此趋势下,孕育出了一批活跃的商人团体。

这些人,也许没有领地,也不佩剑,但他们所掌握的财富与船队,甚至能压倒许多没落的贵族家族。

有些人手中握着金隆数万,能一次性买下半座领地的产出。有些人控制着特定货物的源头,哪怕王都的宫廷宴会也要低头采购。有些人更是与权贵联姻,进而染指封地与兵权,成为没有封号的“影子贵族”。

他们信奉契约,却更懂得如何避税。他们不穿战袍,却拥有自己的佣兵团。他们不说封臣誓词,却用金隆把部分贵族都握在指缝之间。

顺带多提一句,原本骑士乃是贵族们的主要战斗力。

但随着商会,贸易的崛起,大大小小的佣兵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

一些无能的贵族甚至开始雇佣佣兵团守护领地,王国的骑士阶层实际是在衰落当中!

罗彦建设港口,开始正式走向跟这些大大小小的商会打交道的舞台。

到现在他正式接触过的商会有两家,一家是紫罗兰商会,另一家是白鬃商会。

紫罗兰商会是一家小商会,在罗彦还没穿越之前,就有船舶往来盐湾和其他领地之间,是老合作伙伴了。

另一家白鬃商会则是背景很深,甚至能搞到违禁的正规军的十字弩。

不过,在罗彦决定开放港口的各种资产出租之后,来的有实力的商会可就多了。

不到三日,大大小小的商会代表便陆续踏上盐湾的土地。

其中有来自自治城市的“织岸商会”,专营布匹与成衣,走的是普通的平民路线,之前就有他们的商船来盐湾出售货物。

还有“红炉铁契商会”,一手掌握多处铁矿开采权,据说背后是王都的某位大人物,不只卖原矿,更锻制各类农具、铁器。

更有出自瓦里安伯爵领的以“浮水茶货”为名的商会,主营细茶、砖茶与香茶叶,卖的货物乃是出自伯爵领的特产。比如罗彦之前喝的‘晨岚红’,就是他们带来的。

这些商会听到消息后,蜂拥而来,自然是闻到了商机。

白港的新港区,是这样一处“潜力地”。

街道笔直,仓库有序,更重要的是——它是“空的”。

没有旧势力,没有本地寡头,只要谈得妥,签得下,就能拿到属于自己的铺面、仓库、码头位。

在这个时代,这种机会,不多了。

在一些沿海的老牌自治城市,港口泊位的分配早已成了金权交织的修罗场。

那里每一段靠岸石基、每一条货道分区,早已被权贵或老商会所瓜分。想要在那些地方多靠岸一日,要么送钱,要么见血。

一个优先泊位,就意味着可以赶在别人之前卸货、结算、重新装货、赶下一程海风。而晚到的船,只能在外锚地苦等三日五日,甚至被迫缴纳高昂的滞港费。

甚至最近有劲爆的消息,在某处大港,有两家盐商为争一个主泊位,连夜派佣兵在码头后巷厮杀,死伤惨重,仓库货物失火遭殃。

王国对于海上贸易的律法很是简陋,各港口管理更是模糊不清,漏洞重重,更别说各个领地还有自己的法律,所以谁能占据市场,吃的多,赚得多,全靠各自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