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重返香江
- 火红年代里的沪海咸鱼
- 饼干屑屑头
- 2883字
- 2025-03-22 08:09:32
原计划直接从香江屯门区上岸,因为从地图上看,如果从元朗区上岸要翻越流浮山,行走不方便,从屯门上岸的话,公路离大海比较近。
结果凌晨四点多开到荃湾嘉龙村附近,却发现这个地方海边坡度平缓,更适合他上岸。
由于首次开船,不适应海面视野,感觉走了不少冤枉路。控制板上显示,船上第二套电池电量都快要见底了。
在岸边放下了督卒的女人,现在正处在黎明前的黑暗,这女的又是给江水泡了一晚,长发散乱,都看不清这人长什么样子。
递给了督卒客一包食物,热腾腾的包子油条都有。两盐水瓶的凉开水以及100港纸零钞。另外拿出了帆布包着的一整套的衣物。
“先拿好这个,这是男式的干衣裤,别整湿了,不换上干衣裤你会生病的,一生病谁都救不了你。”
“别以为到了香江就是来到天堂,对你来说说不定也可能是地狱。如果有亲戚就投亲,方便拿身份证,没亲戚就想办法靠朋友。在香江普通人月薪一百二,没工作就没饭吃。”
“如果找不到工作,实在没吃的了,就去湾仔庆云街6号,有个道教基金会找阮小姐,就说是大毅道长介绍的,是大陆遇上的,她会知道该怎么做了。”
吴广毅劝诫了几句就收回救生圈,开着电动船避开督卒客的耳目,从前方上了岸。收了电动船,避着风换上了上次逛街买的服装和鞋袜,开着小摩托沿着田间小路穿过了嘉龙村。
凌晨5点左右阿贵吆喝着牛,一边走着,一边望着。
他的眼睛尖,远远望见一个人弯着腰在锄地,一锄头一锄头地挖下去,一大块一大块乌黑的泥土连着杂草一同翻过来,然后用锄头把它打碎。
阿旺这么早就在干活了。
一个靓仔开着小摩托亮着大灯从小路上驶过,也不知道是谁家孩子这么早就出门,生活辛苦啊!不过这衣服和摩托也不大像是本地农村人。
沿着屯门公路上开了十多公里,才远远看见有的士过来,吴广毅现在特别不想开摩托,都已经开了一晚上的小船,精神觉得太累。
最主要他不习惯从左边道开车,国内是右侧行走,香江规矩跟着因国,都是左侧行走,刚从国内过来,一下子不习惯。
他伸手拦下的士,直接当着司机面把崭新的小摩托开进路边树丛,车进去后人走了出来。
坐上车,身体往后座一靠,直接去尖沙咀天星码头坐小轮去香江岛。
上次来香江的时候,听阮文竹介绍,今年香江岛这边的码头会搬迁至爱丁堡广场,并更名为爱丁堡广场轮渡码头。也不知道现在是否已经搬了。
据她说环境很好认的,码头上的大钟是中环的著名地标之一。
在船上望出去,最触目的便是码头上围列着的巨型广告牌,红的,橘红的,粉红的。
各种图案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一条条,一抹抹色彩鲜艳到刺激人眼神的色素,窜上落下,宛若游龙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闹。
下了船也没空看码头,还是打的士直接去上次拿身份纸的北角警署,想着先把行街纸换成儿童身份证。
刚才付车费后,他是下车走进码头候船,的士司机却动起了坏脑筋,想着开回上车地点,去偷停放在树丛里的小摩托。
车到地点,可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难不成先被别人偷了?
广毅先去警署换了身份证,接着就去打的士去中环湾仔码头的仓库区,这仓库两个月不进来,到处都是灰尘,没办法,靠近码头区,总是灰尘特别多。
把电动船上耗尽的电池先充电,然后再把仓库门关好,形成黑暗环境再放人。
黑暗中,放出帐篷后吴广毅有点担心地颤音叫了一声:“冯夫人。”
帐篷里有回应:“大毅道长,有什么不妥吗?是不是出什么差错了?”
听到回应,吴广毅的一颗心完全放进肚子里去了,伸手打开仓库的顶灯说道:“没有任何不妥,我只是通知你一下,我们已经到了香江。”
“啊~”小姑娘叫了一声,人一下子就从帐篷里窜了出来,“我怎么什么都没感受到,人就到香江了!”
“你从进帐篷到现在出帐篷,时间已经过去两天多快三天了,至于你为什么没有经历过磨难,那一定是金钱的力量在保护着你。”
吴广毅一边开着玩笑,一边微笑着拉开了仓库的大门,阳光穿过门隙洒落在粗糙的水泥地上,很明显这就不是她们在沪海的家。
大毅道长身上的衣服也完全不一样了,里面衬衫,外面夹克,下面裤子,完全就是个香江仔。
得,这下不信也得信了,冯小姐站在仓库门口,感受着香江的空气。冯夫人也从帐篷里钻了出来,和女儿站一起,开心地共同迎接着未知的香江生活。
吴广毅刚想着和冯家母女一起走出仓库大门,突然停了下来。
“冯夫人,请等等。我们不能现在出去。”吴广毅制止了母女的行动:
“我突然想到,你们两个身上穿的衣服不是香江的服饰,说话和行为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大陆来的。
香江很乱的,地痞流氓有很多,就像解放前的旧沪海。你们两个弱女子这样出去会有危险,我先出去打个车进来,你们直接上的士。”
按照冯老板写的地址,吴广毅陪着冯夫人母女去了英皇道,很方便地就找到了亲戚,和冯夫人说好,后天早上来拿给冯老板的回信和给她们逛街拍照。
……
香江的四月底有点热了,上次买的衣服还是初春穿的,早上凌晨穿着没问题,上午太阳出来就得脱了,只穿件长袖衬衫是最合适的。
现在也没什么重要事情要做,找个没人地方拿出小摩托,开着去庆云街唐楼找阮文竹,看看她现在生活得怎么样。
庆云街8号唐楼已经住满了租客,阮文竹应该是在6号唐楼里留下一套二楼205房间自住。吴广毅看过房屋平面图,这间屋子有150英呎左右。
为啥吴广毅一来就会知道呢?靠近6号的大门口有个2*3英呎的白木牌,上面用印刷体写了“沪道慈善基金会”,联络地址205室。
阮文竹的摩托锁在门里走道边的柱子上,广毅就把自己的车和她的锁一块。
吴广毅找到门牌敲响了房门,穿着粉白色家居服正在吃煮面条的阮文竹,打开门看见他突然又出现在香江,觉得特别惊讶。
不是说国门关闭,不让人随便进出了,这小道士怎么又来香江了?
“大、大毅道长,你怎么又来香江了,我还以为起码要过一阵子了。”
“我俗家名字叫吴广毅,大毅是法名,你平时没外人的时候可以直接叫广毅就行。最近几年,我一年没事的话差不多跑两次,如果有事就再多跑一次。”
吴广毅走进房间,随意看看,150英呎的房间被分割成两室一厅。一个房间50英呎,一个房间40英呎,客厅兼饭厅兼走道是60英呎。
大房间没住过人,只有一张床板。阮文竹明显就是睡在小房间,还有件米白色的肚兜扔在床上。嗯?吴广毅转身看向阮文竹的正面。
阮文竹也发现了床上的肚兜,又看见广毅不怀好意地看过来,两手臂在胸前一交叉,抱着肘说:“看什么看,小色鬼,再看戳你眼睛。”
一边说还一边伸出两根手指伸伸缩缩的装腔作势。
“切,有什么好看的,又不是大波妹。”吴广毅撇撇嘴,化解了两人之间的尴尬。
“你怎么睡小房间,大房间为啥空着啊?”
“这不想着你可能会来嘛,这附近又不像圆玄学院那边便宜,旅馆房间小而且特别贵,住两天的费用就是这楼一间房半月的房租了,不值得。”
“唔,睡这儿也行,不过这里的家居用品都没有,上次逛街也没买,等会儿下午去皇后大道看看怎么样?”
“你吃了吗?我这里只有点干面条和辣椒酱了。”
“没事,你帮我煮点面,我和你吃一样的就可以,你这碗里的面要坨了,我先帮你吃掉,你煮的时候再多加一把自己吃就行。”
“哎~”阮文竹刚想制止,吴广毅已经拿着筷子稀里呼噜起来:“好吧,你不嫌弃就行。”
“对了,广毅,王律师把香江司法署专利部门的速食面申请受理表交给我了,他说上面有时间和编号,基本上可以算申请成功。只要等正式文件下来,这个新产品的发明专利所有人就是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