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如影随形
苦楝树,一点也不陌生,从年幼到年轻时,在乡村里度过的我,河岸边,高岗上,树林里,村庄的家前屋后,见得多了,也不足为奇。
与它再次无意中相遇,是几十年后,在今年的梅园。五月,正是郁金香盛开的时节,兴冲冲拍完郁金香,而在沿途的横山脚下,那几棵高高大大的苦楝树,让我停住了脚步。取景,对焦,咔嚓,它的靓影便瞬间定格。
那嫩绿而潇洒的羽状叶片里,一朵朵,一簇簇,一丛丛,密密层层,淡紫色的花开满了整个树冠,像一把把素雅的大花伞,又像一块缀满朵儿的花布,养眼而素净,热闹却安静。五片瓣儿,从叶底到叶尖,粉白到粉紫。雄蕊成管通状,从粉紫到深紫,极像云南女子穿着的筒裙。卵形的金黄核果,一颗颗有序排列,围成一圈,整个朵儿,煞是可爱!这样清澈纯明,素颜雅致的女神为何给她取了“苦楝”这名,总觉不妥。紫花树,楝枣子、翠树、森树、楝枣树、火棯树、花心树、洋花森,这些别名,无论取哪一个,都比“苦楝树”好听。
想是这样想,现实还得尊重。前不久,去吼山拍日出,居然又遇到了挂在树上的苦楝果。苦楝树开花过后,便开始结果,由青果到金果,直至秋风扫落叶,北风渐至,那金果就有了凹凸的皱褶,但依然一串串高高地挂在树梢,而这样的境遇,自然勾起我年少时的念想……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活十分清苦,上辈人告诉我们,这苦楝果可以卖给药材店换成钱,只是不能吃,有毒性。
果虽苦,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它,很有药用价值,能治湿疹瘙痒、冻疮疥癣、蛇虫咬伤、疝气疼痛、跌打肿痛,这早已得到医学上的认可。随后是,只要有苦楝树的地方,就能看到孩儿肩扛长长的竹竿,提着一只只竹篮的身影。
竹竿的顶端,用小木棒或竹筷扎成斜斜的“×”形,这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勾果工具。然后把皱褶的果果一串串,一颗颗勾下来,听着噼里啪啦的落地声,心里就特高兴。实在够不到的,乡下孩子有的是爬树本领,竹竿往树上一靠,出溜出溜,没几秒钟就上了树,直至勾到再也见不到一颗苦楝果。当然,有时也会出现几个孩子都到同一棵树下,由于谁都想多勾一点的心理,往往会闹出矛盾,甚至怒骂、推搡、打架,但这样的情景毕竟极少,大都是采用和谐解决的办法,大家一起出力,最后,把勾下的苦楝果平均分配。
满满的一篮,心生喜欢。回家后,去掉那果柄,积攒多了,装入布袋,然后由爸爸妈妈,抑或爷爷奶奶,担着前往街上的药店去卖钱。尽管干果缺了水分,斤两轻了不少,价格也就一斤二三分钱,但那3元5元,就当时来说,也算是孩子对家庭的一大贡献了。为奖励孩子,家长们会买回些1分钱一颗的糖果,分给孩子们,以示皆大欢喜。
时过境迁,滋润的日子,让即便乡下的孩子知道了,也不会去理会它,而城镇的孩子更不会认识它,只知道开的紫花很好看,还会结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