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我考上了中山大学
- 芳林③:根在芳林——我的家国情
- 薛日旺 薛汉权 薛有勤主编 薛汉权口述 薛日旺整理
- 1489字
- 2021-09-26 09:31:56
从信都回芳林时,在旧日必经之路的八步浮桥头,我巧遇了罗有珍姐弟。罗有珍与我是高中同班同学,她弟弟正在读高二。他家在浮桥头的大街开有“裕和”商店。两人正准备下广州考大学。一则在广州能多考两间大学,广西大学在广州设考点;二则他父亲的店运米下广州卖,在广州一德西路的伟成庄,他父亲罗伟钧占有股份,下广州一路有人照料,在广州食住方便而节省。
有珍问起了我的近况。我当时正站在十字路口:就业,升学,我都想,又不敢想。有珍叫我回家与我母亲先商量。她姐弟二人还有几天逗留。别看我母亲不认得字,但我母亲懂道理。她说:“你父亲在世时说过,穷人哪样都能比得过富人,吃亏就吃亏在没读书,任有钱人算计,随有钱人锤敲。”她的一席话,既是对我父亲的怀念,又是对子女的教育,她把“知识改变命运”变成了朴实的话。我母亲生活艰苦,却鼓励我升学。
次晨,母亲摘了几束豆角叫我拎去八步街卖,顺路问清有珍去广州的事。有珍深知我太穷,说坐她的船不用出路费,在广州伟成庄暂住几天,也不是问题。
收拾好一张毡,两三套旧衣服,带着半个月伙食费,我乘上了有珍家的米船。船上,有珍姐弟忙于复习,我一年未摸过高中的课本,只能借她两人的数理化公式翻了一遍,有感到陌生了的,临时写出,利用入睡前的时间思考一阵,我只能凭一年半前所学所得,再没有什么别的可想。
七月下旬我们到了广州,第二天就到中大附中报名考中大。过了两天,又到广西大学广州考区办事处报了名。在伟成庄住了四五晚,我弄懂了广州市的南北东西。为了免得拖累同学,我到惠爱东路文德路口离中大附近不远的一所学寓住下。学寓是穷考生住的客栈,矮小的平房,收费便宜得多。同房的是3个粤北的考生,从衣着看,我比他们更穷。在一个饭摊买了“周票”,按八折收费。住定后,我写信告知贾国永教授。他是湖南石门人,早年留学英国,抗日时在临中教过我物理,鼓励我要升学。他接信后,第二天就来看我,说可以住进他在石牌北大营路的住宅。我谢过他,说快考试了,暂时不进石牌(中大所在地)。
八月初,考完中大、西大,我带的钱已快用完。幸好遇上临中高二班的卢茂春。他说,谢焕新老师去连平忠信中学教书,正在物色两个老师同去。后来,谢老师答允卢与我同往。
到了忠信,学校安排我教两班数学,英语老师缺着,我又代了一班英语。忠信位于大庾山脚,东江纵队北撤后留下的火种早已在那一带的山区点燃,人们时常能听到游击队的喜讯……谢老师经常教诫我们,不可“说漏”了嘴巴,先要保存好生命。
才上了一个月课,贾国永老师从中大拍来了电报,说我被数学系录取。三四天后,广州《国民日报》来了,中大数学系以第一名录取了我,并享受师范生待遇。续到的《国民日报》,也刊登了西大广州考区的录取名单,我是数理系第一名。母亲叫人打来的电报“西大录取”也收到了。贾老师随后给我的信,说用公费读大学是我的唯一选择,不宜回桂林。在中大,他有光学实验工场,常有临时工可做,他能替我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
忠信中学风传我被两所大学列为榜首,师生都为我祝福。校长黄仕添说:愿加两级工资留我,“你找个理由办休学一年,明年再读”。校长和谢老师商议,同意我九月中才回中大。黄校长多发给我一个月工资,嘱咐我中大毕业后不要忘记了忠信人民。老师们说我这回走了运。
9月20日我回到石牌,办好入学手续,没有逾期。贾教授早替我请了“因母病,逾期回校”的假。贾教授是我读中大的保证人。我的学籍表写上“民国三十六年八月辞信都中学教师职,到广州参加本校新生入学试,幸蒙录取,于10月20日参加体检及口试,亦得及格,遂于10月28日到本校注册入学(师范生)”(见广东省档案馆,现存档案20[2]301号卷)。
养牛郎考上了名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