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最后的医嘱『卷一』

程昱站在病房门口,手里攥着刚签完的死亡证明。

房间里还残留着消毒水和栀子花香混合的气息,床单已经换新,枕头平整得像是从未有人躺过。只有窗台上那盆小小的多肉植物——周小栀叫它“坚强小绿“——证明这里曾有人住了整整三个月。

“程医生...“护士小张红着眼眶递给他一个纸箱,“周教授的私人物品。“

箱子里东西少得可怜:一副老花镜,半管用秃的口红,还有那本永远写不完的专著手稿。程昱翻开扉页,上面用工整的钢笔字写着:

《持续性植物状态神经重塑研究》

——献给C.Y.,我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病人。

他的指尖抚过那个“Y“字母末尾的小小爱心,那是周小栀从初中就有的书写习惯。

“她交代过,“小张吸了吸鼻子,“如果您来了,把这个给您。“

那是个褪色的蓝绒布盒子。程昱不用打开也知道里面是什么——氧化发黑的银戒指,内侧刻着他们名字的缩写。三十四年前那个雨夜,它本该戴在周小栀手上。

窗外突然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程昱望向楼下,一群穿着病号服的小患者正在花园里追逐,阳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

葬礼在周六举行。

程昱穿着周小栀为他准备的黑色西装——她连这个都考虑到了,尺寸分毫不差。殡仪馆里挤满了人,有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有坐着轮椅的患者,甚至还有几位政府官员。

“程先生。“一位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拦住他,“我是卫健委的李主任,周教授的...老朋友。“

程昱机械地握手。这人虎口有钢笔茧,身上散发着淡淡的来苏水味道,显然也是医生。

“她最后的日子...“李主任欲言又止,“很痛苦吧?“

程昱想起周小栀蜷缩在病床上干呕的样子,想起她偷偷把止痛药藏起来就为了保持清醒改稿子,想起她临终前还惦记着下周的学术会议...

“不,“他听见自己说,“她走得很安详。“

李主任长叹一声,递给他一个U盘:“周教授生前托我转交的。她说...等您能冷静看的时候再给。“

U盘上贴着小纸条,是周小栀龙飞凤舞的字迹:“先看2019年12月24日的文件。“

---

深夜,程昱坐在周小栀的办公室里。

这里还保持着她最后离开时的样子:电脑没关,咖啡杯里残留着已经发霉的液体,墙上贴满了脑部解剖图和泛黄的照片——最显眼的位置是他们高中毕业照。

他插入U盘,里面只有一个文件夹,命名为《给小栀的星星》。

2019年12月24日的文件是段监控录像。画面中,年轻的周小栀穿着白大褂,正俯身在病床前说着什么。程昱放大音量,听见她轻声哼唱:“一闪一闪亮晶晶...“

病床上的自己睫毛突然颤动。

“看到了吗?“录像里的周小栀激动地转向摄像头,“他对儿歌有反应!“

画面切到另一个日期:2005年3月18日。周小栀趴在病床边睡着了,手里还攥着论文草稿。夜班护士悄悄给她披上外套。

一段段录像像散落的珍珠:2000年她第一次尝试声波刺激,1995年她哭着给昏迷的他过生日,1992年她因为治疗方案和主任医师大吵一架...

最后一段拍摄于2025年5月19日,程昱苏醒前一天。周小栀把脸贴在他手背上,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程昱,明天是我生日...你就不能...醒来看我一眼吗?“

程昱的眼泪终于砸在键盘上。

---

凌晨三点,程昱翻开了周小栀的手稿。

纸页已经泛黄,边角处满是咖啡渍和修改痕迹。越往后翻,字迹越发潦草——最后几页甚至歪歪扭扭,显然是忍着剧痛写下的。

“第七章:唤醒后的认知重建“

这一章只写了一半,结尾处是几行颤抖的字迹:

“患者苏醒后常出现时间感知障碍,建议采用'记忆锚点法'——“

句子突兀地中断,纸面上有一滴已经干涸的血迹。

程昱猛地合上手稿。太阳穴突突直跳,他突然意识到:周小栀早就知道他会醒来,甚至预见到了他面对新时代的茫然无措。

书架最底层有个上锁的抽屉。程昱试了周小栀的生日、医院的成立日期,最后输入“0520“——他们本该结婚的日子。

抽屉滑开,里面是一本皮面日记。

---

1993年9月1日

今天开始记录程昱的脑电波数据。主任说我在浪费时间,但下午3点17分,当我唱《小星星》时,他的α波出现了0.5秒的规律波动。

我知道他听得见。

2001年5月20日

程昱,今天是我们“认识“二十周年。我发明了声波刺激仪,用你最喜欢的400Hz频率。护士说看到你手指动了,但我知道那只是脊髓反射。

没关系,我可以等。

2015年12月24日

圣诞快乐!fMRI显示你的海马体有新活动。我在想,如果有一天你醒了,发现我变成了老太太,会不会很失望?

不过没关系,我存了足够多的染发剂。

2025年5月19日

亲爱的程昱:

如果你读到这些,说明我失败了——没能亲口告诉你一个秘密。

三十六年前那个雨夜,我其实看到你手里的戒指了。这辈子的遗憾,就是没能听你正式问出那句“愿意吗“。

不过没关系,我们还有下辈子。到时候,记得早点找到我。

——永远爱你的小栀

日记本最后夹着一张泛黄的纸条,是幼儿园时程昱写给她的:“给小栀:谢谢你的蜡笔。我们要永远当好朋友。“

“永远“两个字被铅笔描了又描,几乎要穿透纸背。

---

程昱回到医院上班的第一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他穿着和周小栀同款的白大褂,胸前别着那枚缝合线戒指。手术室里,年轻护士们偷偷打量这位传奇人物——沉睡三十四年后奇迹苏醒,又失去了毕生挚爱。

“患者男性,62岁,车祸后持续性植物状态三个月。“麻醉师汇报病例。

程昱点点头,目光扫过监护仪。突然,他停下动作:“术前fMRI给我看看。“

片子显示丘脑区域有微小活动。程昱轻轻触摸屏幕,仿佛能透过影像看到那个挣扎着要醒来的灵魂。

“准备400Hz声波刺激。“他戴上手套,“再通知家属...患者对儿歌可能有反应。“

手术灯下,程昱的侧脸棱角分明。当他拿起手术刀时,恍惚间看到周小栀站在对面,正对他微笑。

“开始计时。“他说。

无影灯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一高一矮,一如当年解剖课上第一次搭档的模样。

---

初冬的清晨,程昱带着铁锹来到小学旧址。

那棵老槐树还在,树干比记忆中粗了三倍。他按照记忆在树根西北侧挖掘,很快碰到一个生锈的饼干盒。

盒子里有两张泛黄的纸条。

程昱的笔迹歪歪扭扭:“我要当世界上最厉害的医生,治好所有生病的人!“

周小栀的纸条上画着两个手拉手的小人,下面写着:“要和程昱永远在一起。“

阳光透过槐树枝叶斑驳地洒在地上。程昱把两张纸条并排放在树根上,从口袋里掏出那枚重新镀金的戒指,轻轻放在中间。

“下辈子,“他对着空气说,“换我先找到你。“

风吹过树梢,一片枯叶旋转着落在戒指上,像是一个轻轻的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