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商业进化论:“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 田丰
- 925字
- 2025-05-19 16:21:33
第二章 AI之问

“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能不能用AI来命名时代,取决于AI能不能把我们这个时代生产要素的成本规模化下降,因为只有这样AI才能走进千家万户。”
——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
在近代历史上,新兴技术起源于欧美,所以有了四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即18世纪以蒸汽机、纺织机、铁路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以电力、内燃机、化学工业、钢铁工业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及21世纪初以AI、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等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而中国科学界则对人类工业革命的进程持不同见解。
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在《从飞机、导弹说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一文中给出了答案,“用机器代替人的体力劳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即机械化;“用机械系统来替人作非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即自动化。并给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衡量标准与标志性事件——“现在企业的自动化正在开始,无人工厂还没有出现,所以我们还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夜,明天才是超高速飞行、星际航行、无人工厂、自动化办公室和图书馆的时代。也就是人类生产方式的一个新阶段。到那个时候、人们终于摆脱了一切非创造性的劳动,实现了共产主义的生产方法。”
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积极研制“第五代计算机”,核心就是模拟人脑的思维,使计算机具有人类的思维能力,但各类算法受当时芯片算力的限制,AI的研发进入“寒冬”。在这个过程中,钱学森认为全球忽视了对“形象思维规律”的研究,例如在图像、创意、情感、直觉等思维领域的认知不足;40年后,大模型驱动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能够撰写营销文案、设计产品海报、根据抽象概念生成短视频,同时多模态大模型、情感智能、具身智能、科学智能在大算力、大数据的支持下获得新的发展动能,AI助手、智能体正在开启钱学森预判的“自动化”工业革命。虽然目前技术进展离实现全智能化人形机器人、全自动化驾驶汽车、自我改进的无人工厂、用AI进行复杂的科学研究等仍有距离,中高阶“创造性脑力劳动”尚待未来的AGI支撑,但每月高速升级的大模型、AI技术的不断革新,无不说明人类社会正在从“前夜”加速迈入“第二次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