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贫穷的帝国皇后,荆钗旧衣
- 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
- 签不了约
- 2063字
- 2025-05-16 12:00:46
“嫂嫂,你怎么来了?”朱由检有些意外,他刚刚还在盘算着要用什么借口去找张嫣呢,没想到她自己送上门来了。
“陛下,我听说为先帝修陵墓的银钱无法凑齐,我这些年岁供和庄田的收入,还攒下一些。”说完,张嫣将怀里的梳妆匣递给了朱由检。
朱由检打开这个木匣子,发现里面只有百两会票三张,细碎金银几十两,甚至还有金银簪子、玉佩、镯子之类的首饰。
东西沉甸甸的有好几斤,但这如果是一个帝国皇后的财富,那真的是少得可怜。朱由检注意到,张嫣头上的发簪换成了荆木钗,而她那洗得都有些发白的衣服,更是让朱由检看得心惊肉跳。
张嫣脑袋微微低垂,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知道这些不值多少钱,但也希望陛下能够收下,也算让我能够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毕竟……”
后面的话张嫣没有说,说了难免有怨怼之嫌。现在国事艰难,她不愿意就那么武断地认为,就是朱由检不在意他兄长的身后事。虽然如今朝野已经传出了先帝和陛下兄友而弟不恭的消息。
朱由检还注意到,张嫣的眼睛微红,一看就是刚刚掉过小珍珠。他们现在是在乾清宫的懋勤殿,也就是西侧的书房,要进入到这里必须经过大殿。而大殿那里,朱由校正头朝北脚朝南地躺着呢,张嫣来到这里就必须先经过先帝的棺椁,睹物思人,难免伤心。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认真道:“嫂嫂放心,皇兄建造皇陵的钱现在已经集齐大半了,剩下的我一定会想方设法凑齐,尽早让皇兄入土为安。你带来的这些钱我收下了,但这些发簪、镯子你拿回去,就是布衣家的女子都有几件传家的金银首饰,你贵为一国之后,又怎么能佩木簪呢?”
见自己的窘迫被皇帝识破,张嫣的脸都涨红了,她捏着衣角,颇有些手足无措。朱由检将碎钱倒在了三张银票上,然后将首饰装回妆奁,独留一支步摇攥在手里。
“来,我为你戴上。”朱由检走到张嫣身前说道,此时两人的距离不足半米。
“不,陛,陛下,让我自己来就好了。”张嫣连连拒绝。然而,朱由检却无视了她的反驳,眼疾手快地将这支点翠工艺的金步摇插进了张嫣的发髻,而后拔下那根黄荆条简单削成的发簪就要丢掉。
“别,那是我弄了好久才做出来的。”张嫣委屈巴巴地喊道。
朱由检哭笑不得地将那根荆条也塞入了盒子里。
“走吧,嫂嫂,我们去你的坤宁宫吃午饭。”朱由检拿着梳妆盒说道。
“嗯。”张嫣轻轻应了一声。
皇帝与懿安皇后的行仪合流,两人肩并肩走在路上。张嫣低着头,神色似乎有些迷茫。
简单吃完饭,朱由检就走了,看着朱由检飒然离去的背影,张嫣又开始有些患得患失了。所有的这一切都化作了深宫之中的幽幽一叹,这座宫殿几百年来不知道留下了多少遗憾,她难道可以例外么?
朱由检其实并没有像张嫣看到的那样洒脱,他现在嘴角都咧到了后耳根去了。跟那些个大臣相比,嫂嫂还是太单纯了,喜怒哀乐都写在了脸上。跟他们拉扯,朱由检感觉累得慌,但是跟嫂嫂拉扯,真的是轻松又美妙,感觉今天的疲惫都少了几分。
“陛下,您今天和懿安皇后用膳可以记嘛?”敬事房老太监捧着《内起居注》幽幽问道,他已经放弃了挣扎,现在内起居注早就在皇帝的强势干预下被篡改得面目全非了。
“记吧,记吧,如实记载,你可不要添油加醋啊。”朱由检摆了摆手说道。
老太监连连答应,取出毛笔用舌头舔湿,喜笑颜开地开始在本子上写道:
天启七年八月辛卯日。
懿安皇后张氏诣乾清宫,进助陵工银两。后尽出私蓄,得银三百三十七两又黄金一十九两,亲呈御前。上嘉其诚,命司礼监登记收讫。
巳时五刻,上与后同返坤宁宫,上步履端严,后靦覥随行。
午膳,上进饭三盂,赐后膳七箸。后食未尽,上取其余食之。
未正,上自坤宁宫还乾清宫。后倚阁目送,上出宫门,天颜甚悦。
不对劲,很不对劲,朱由检看见老太监愈发猖狂的笑容顿感不妙,抢过起居注一看,顿时眼前一黑。
什么叫皇帝昂首阔步,皇后面带羞怯啊?
皇帝胃口大开吃了三碗米饭,给皇后夹了七次菜,皇后食欲不佳没有吃完,皇帝于是接过皇后剩下的半碗米饭吃掉了?!
皇帝与皇后分别,皇后倚在窗前面露不舍,皇帝背对皇后露出猖狂的笑容?!!!!
“你写什么起居注,啊,干脆去写话本小说算了,赚了稿费记得分我一半。”
“陛下,别撕!”老太监悲痛欲绝。
“算了,就这样吧,反正这玩意也没人看。”朱由检放弃治疗,把小本本丢回给老太监。
老太监心疼地抚摸着自己的小本本,发现刚刚写的那张已经被撕掉一半了。
不过没关系,后面找点浆糊粘回去就好,反正起居注正本还要重新抄录一遍。
回到乾清宫以后,朱由检感觉肚子有点胀,于是没有立即午睡,而是铺开纸笔开始写信:
亲爱的桂王叔叔:
我是你的侄子朱由检。我哥走了,但是户部不肯出钱给他修皇陵啊。辽东天天打仗,我欠了人家军饷发不出来,下面的士兵快要造反啦!
我好穷啊,我的零花钱都不够养这群宫女太监的,太监都饿死了几个,宫女面色蜡黄蜡黄的,才十几岁就绝经了。
王叔你可怜可怜我吧,借点钱给侄子周转一下,什么碎银、铜钱、布帛、粮食都可以,侄子不挑的,求求你了!
写完之后,朱由检叫王承恩过来,把这封信复制个几十份,给每一个王爷都送一份。
什么鲁王朱寿、福王朱常洵、唐王朱硕熿、秦王朱谊漶、周王朱肃溱之类的。
王承恩看完皇帝写的离谱玩意,简直没眼看,对于“皇帝不要脸”的认知又上了新的一层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