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租房事宜

虽然改革开放已经很多年了,但这股春风不是一下子灌进来,而是一点一点的吹进来。

忻城的产业落后,也就导致这里迎接春风格外晚。

街上连大饭店都没有几家,最大的三家饭店,一饭店,二饭店,车站饭店。还有一个外宾饭店。

这都是国营的,还有那么一两家合营的。

至于私人饭店少之又少。

商场也没有几家,倒是有不少供销社。

在街上摆摊的小商贩倒是有一些。

整个街上都是一派热闹的景象。

汽车很少,大部分都是自行车。

新城的固定公交路线只有两三条线,公交车一天也没几辆。

韩旭走了一会儿,就在路边马路牙子上坐了下来观察来来往往的人。

啃完了烧饼,他又去买了一根冰棍儿。

五分钱一根的冰棍儿是真划算,虽然也没啥味道,就是个甜和凉,但大夏天的,这就够了。

他吃着冰棍儿想自己现在他对金钱都快没有概念了,看啥都便宜。

他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脑子里在琢磨要做些什么小生意。

现在本钱有点少,不一定能从老爷子那儿要到多少钱,如果要不到,只靠自己身上这点钱当本钱,实在是太少了。

他也并没有太放肆的去观察路人。

尤其是看到了女同志,他会更加小心。不

敢直视人家,毕竟这个年代还有流氓罪呢。

不过这个年代的女同志们也比较朴实,稍微看两眼别人倒是也不会多想。

坐了一会儿,韩旭就发现现在大街小巷大家穿的衣服基本上是两种风格。

一种就是以黑色,蓝色,灰色为主,比较朴素的。

再有一种就是电视剧里看过的那种港台风或者是当年比较流行的款式。

那是一些比较新潮的男女们会穿的。

这个时候如果要是能去广东那些地方进货,卖衣服,收益绝对好。

不过一来缺时间,二来自己的本钱太少了。

这个生意可以待定,但是现在不能做。

他又去观察女同志们头上和耳朵手上,戴首饰的不太多。

穿着比较朴素的女同志们戴的大多是一个小圈之类的。但是那些穿着时尚的女同志们她们的发饰和耳环比较新颖一点。

不过金银是没有的,打眼一看全是塑料。

耳环有的非常夸张,样式却粗糙的很。

发饰也没有什么新鲜的,时髦一点儿的也就是各种花丝带,偶尔能看见一两个带着那种水钻卡子,样式也很单一。

韩旭瞅了一会儿,突然拍一下大腿,有了!

什么钱最好挣?谁的钱最好挣?女人和小孩呀。

这第一笔钱完全可以从女同志们的头发上来,他上辈子有个对象就是做这个的,他可是被迫帮过很多忙,很多东西都知道原理,就如今商品那个粗糙劲儿的,他做出来绝对比那些好。

心里有数之后韩旭也不在那儿蹲着,爬起来就往城北去。

城北距离这边有点远,这边是城南。

他的学校就在城北,中学还要上一年,如果没有考上满意的大学,那么可能还要再继续上一年。

所以他租房子最好还是住在附近,早上可以起晚一点。

不过城北的北关现在发展的不是很好,这边都是平房。

放眼望去基本上是没有高楼。

韩旭不在意这个,他觉得这样的房子反而比现在的那些高楼住起来舒服多了。现在城里人追求楼房,但他还是喜欢小院儿。

独门独院儿的,随便干点什么都好。地方大,弄点小生意也有个场地来做。

不过现在的平房质量都一般。

差一点的还是土房子,好一点的就是青砖房,现浇房还没有出现。

现在的房子基本上还遵循房顶高,房檐低。

缺点可能就是瓦片要是封的不好,下雨的时候可能会漏雨,不过这问题也不大。

韩旭走到了北关这一片,就见不少人在树荫底下乘凉,有的人在下棋,有的人摇着蒲扇说话。

他揉揉脸挤出个笑,凑上去:“大爷大娘好。”

他说话客客气气的,那些说着话扇扇子的大娘们看过来笑呵呵的问:“小后生找人来了?找不到了?你说你想找谁?”

韩旭笑呵呵的:“大娘,我不找人,我想打听一下咱们这边有没有房子租?我想租房子。”

那大娘愣了一下:“你家大人呢?”

韩旭也知道这种中老年妇女们旺盛的求知欲以及蓬勃的同情心。

所以他没有多说自己什么情况,只是打了个马虎眼说大人顾不上。

那大娘见他不说,倒也没有追着问:“前几天刘家是不是说要租房来着?”她扭头问旁边的人。

旁边有个大爷回头说了一句:“趁早别提刘家,那是什么人你们还不知道?这么个小后生送上门去,他们还不来个狠的?”

那大娘心有余悸,点点头:“那倒也是,刘家的人是不好说话。”

下棋的大爷把手里的棋放下来:“后生你先说说你租房子想干什么?”

韩旭坐在一边的木墩子上:“我自己住,我学校离这边挺近的,家里住不下了,所以我出来租房子。”

在任何年代租房子都不算什么特别稀奇的事情,但是一个小后生自己出来租房子就比较稀奇了。

“你想租个什么样的房子?想出多少钱?”大爷上下扫了韩旭几眼问。

韩旭今天穿的是校服的裤子。一双胶鞋。上面是一件磨的很旧的半袖衬衫。这旧衣服在如今并不会叫人小看,大家都差不多,没补丁就很好了。

“最好是有独门独院的,小一点也没关系。钱的话还是要看租户怎么说。也没有很多钱。我可能要在这里住一年,然后就考大学了。”

他是故意这样说的,这个年代的大学生还是很稀缺的。

那代表了绝对的知识甚至是权威。

果然他这样一说,这些大爷大妈看他的目光就更加和善了。

会读书,要考大学的,那就是好孩子。

读书好的孩子永远都是被长辈喜欢的。

那大爷站起来:“那就跟我走吧,我家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