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说的对,他确实没什么东西,就只有几件衣服而已。
这已经算是他们这个城市里比较好的职工家属院了。
但是在韩旭眼里,这房子简直挤得让人憋气,哪哪都不舒服。
五十平米都不到的房子是怎么住下八个人的?现在的人可真能吃苦。
所以别说老爷子想把他赶出去,他这几天在这里住的简直如坐针毡。
就算睡天桥底下都比这个宽敞。
韩旭坐在沙发上叹了一口气。
虽然营养不良,但是他那初见端倪的大长腿感觉伸出来都能把客厅占满。
妈的,就这破地方他们怎么能觉得他不想走呢?见鬼了!
韩旭脑子里飞快的想着现在的事情。
其实最需要他着急的就是赚钱,不过舅妈说的没错,外婆走之前确实给了她一笔钱。
要说偏心,老太太其实更疼爱的是自己的孙子,但是确实对韩旭也是最好的。
毕竟她要是不管,那就真的没有人管了。
老太太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钱,临去前几天给他塞了二百。
那就是老太太可以给他的全部了。
这笔钱是她买菜或者买什么东西的时候一点一点省下来的,不然的话她每个月工资多少也是透明的,想要拿出一些给韩旭,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韩旭回忆了一下,也只能叹口气,还是自己的亲妈不做人。老太太死也没见着她的面。
这二百块钱虽然少,倒也可以勉强也能支撑一段时间。
总不能坐吃山空,指望李家也是不靠谱。李家要是愿意出笔钱是最好的,不愿意出就拉倒,自己想法子去。
他首先要出去租个房子,还好这个年代租房子很便宜。
学肯定是要上的,赚钱也不能耽误上学。
理论上来讲这个年代赚钱应该是容易的。
他还不想为只赚钱而耽误了念书。
倒不是说读书一定能有什么大的出息,而是他想。他就想这样按部就班的生活。
既然做下了决定,他就准备出门去看看。不过今天已经太晚了,还是明天吧。
李家的晚饭非常简单,一大锅面汤,主食是土豆疙瘩,菜就是白菜一锅炖,看着就不好吃,白不拉几的。
其实李家确实负担也挺重的。
大女儿现在在南京读大学,假期的时候也在外面打暑假工没有回来。
大儿子和小儿子一个念高中,一个念初中。还有韩旭这个拖油瓶也在念中学。
现在老太太去世了,老爷子的工资虽然高。但是还有家里要负担。李向东和孙翠英两个人工资都差不多,一个五十多,一个六十多。
这个情况下要想家里有多么好的生活条件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很正常,现在这个时代普遍都是这样的,李家还算生活比较好的。
桌上没有肉,大家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吃的都差不多。
凭借记忆含韩旭知道原主以前是不太敢吃的,每顿都吃个七八分饱。
对于吃惯了大鱼大肉要养生的人来说,七八分饱是健康。但是对于一个正在长身体,长个子的大男孩来说,吃个七八分饱就是受罪。
所以他来到这里之后就没有怎么克制。吃不饱是自己受委屈。他这个人就不乐意受委屈。
舅妈会抱怨几句,但是老爷子和他舅舅倒没有因为他吃的多而说什么。
吃完了饭,韩旭倒是主动去洗碗了。没关系,反正也快离开了,该做点事就做点事,省的跟他们互相瞪眼睛。
主要是这个年代的碗也太好洗了,都没什么油水。
又是夏天冻不着人。
洗完了碗,他又把自己的衣服都洗了,用水是很便宜的。但是肥皂都被舅妈收起来了,想用也用不到。
韩旭也懒得麻烦,直接就用手搓。
洗衣服的时候他脑子里盘旋着应该做些什么小生意,先赚一点本钱。
凭空想也想不出个所以然,还是明天上街逛一下吧。
为了省电,到了8点钟,老爷子准时就把电视机关掉了。
也就看完了新闻,看完了天气预报。
韩旭也早早的把自己的弹簧床摆上,躺在客厅里。
这些日子他已经习惯了,每天早睡,没什么娱乐。
他歪头看着外头的星空,突然来到这个时空,说实话真的非常不适应。
他上辈子已经奋斗到什么都有了,虽然不是什么大富之人,但是衣食无忧,有车有房。
现在回到了86年,一穷二白,自己还是个学生。又得重新来奋斗一遍。
唉!
算球!还是睡吧。
凑合过吧,还能死是咋的?
这个时代的夜晚还是很安静的,他一觉睡醒,天刚亮。睡眠质量绝好。
家里要上班的已经陆陆续续的开始醒来。
早饭吃的更简单。
主食是玉米面或者白面蒸出来的馒头,一个就有半个脑袋大。
菜是没有的,只有一些咸菜,还有豆腐乳。
咸菜是自家腌的,豆腐乳是买的,就豆腐乳也是好东西。1毛钱卖好几块,也舍不得敞开了吃。
还有一锅稀饭,那是真稀饭,都看不见几颗米。
早上这顿饭就别说孩子们了,要上班的工人也不会放开了吃太饱。
等吃完了饭,洗碗这事儿又落在了韩旭头上。
韩旭没在意,洗了碗之后把自己打理清楚就出门上街去了。
自行车是没有的,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老爷子在骑。
其他人都是走路上班,离得也不远。
忻城是一个地级市,城市规模不大,至少现在还不大。
主要的街道也就那么一两条。
早饭没吃饱,韩旭在路边的摊子上买了一个烧饼。
这个年代的烧饼很有特色。它是一个圆形,中间还有一个圈儿。
所以就叫环烧饼。
说是烧饼也没有那么干吧,比家里的饼子可舍得用油和盐,味道还不错,他吃着觉得很香。
最要紧的是一个结结实实的烧饼只要一毛钱,他要是没吃饭,能吃三个,吃了的话吃一个就够。
韩旭身上还有几块钱的零钱,也是当初外婆给的。
付了钱,啃着烧饼他往街上慢慢看。
现在的忻城还没有跟上发展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