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治理实务操作手册
- 杭东霞 陈颖芳
- 2953字
- 2025-05-14 16:16:30
二、公司治理的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简单言之,就是构成公司治理体系的各个机构和相应的机制,最常见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三会一层”即股东大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本章节拟按照“三会一层”来开展讨论。需要另外说明的是,近期公司法修订草案中出现了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可取消的内容,本书仍将监事会作为主要篇幅之一,与上述公司法草案修改趋势并不冲突。因为国有独资之外的其他企业仍有监事会的存在,监事会依然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部分。
(一)“三会一层”
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源于公司权力的分解,公司内部权利可以分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从现行“三会一层”的结构中可以得出以下权力分解现状:股东大会或股东会集中了公司内部重大事项的决策权,也可以说是所有事项的最终决策权,同时股东大会或股东会还有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权;董事会则根据公司章程拥有部分事项的决策权,拥有对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事项和董事会决议事项的执行权,同时还有权对高级管理层进行监督,即监督权;监事会则主要行使对公司、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监督权;高级管理层则拥有权责范围内尤其是具体经营事项的决策权和对股东大会/股东会和董事会要求高级管理层执行的事项和高级管理层自行决策事项的执行权。
(二)公司治理结构全景
除了“三会一层”,公司治理结构全景包括了由上至下的很多方面,即向上追溯的股权安排和向下查看的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和管理层部门设置。
1.向上
股东大会或股东会之上是股东之间的股权安排;股东之间的股权安排会直接影响到董事会的组成和高级管理人选的聘任和解聘。同时党的领导也是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重要的决定性部分,党建载入公司章程后,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具有法定地位,形成了对于重大事项的党委事前沟通和研究的决策机制。
2.向下
董事会和监事会下设了不同专门委员会的细分结构。如图1所示,董事会和监事会一般会根据业务要求设置不同的专门委员会,这些专门委员会在董事会和监事会决策前,先对一些专门事项做出讨论并提供建议,从而帮助董事会和监事会进行决策。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各个专门委员会的职责和议事规则,会在本书第五章和第六章进行详细阐述。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公司治理结构全景中,都需要设置董事会和监事会专门委员会;即使设置专门委员会,也并不需要设置图1 所列的全部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应依据公司治理的现实需要而定。
除了专门委员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还会有下设日常工作机构的安排,如董事会办公室是董事会的日常工作机构,监事会办公室是监事会的日常工作机构;同样,董事会办公室和监事会办公室都由公司按照公司治理实际情况来设置。

图1 董事会、监事会架构图
3.再向下
高级管理层作为公司具体经营事项的决策和执行部门,同样下设了较多部门,而这些部门的设置会根据行业不同、公司规模差异和监管要求等存在个性化的表现。但是公司高级管理层的部门设置基本可以分为前台业务部门和后台辅助部门,前台业务部门,比如销售部、商务部、市场部、生产部、质量检测部和仓储部等;后台辅助部门,比如财务部、运营部、人力部、客户服务部、法律部和办公室等。
建议读者在阅读本章后,自行手动画一张所在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图并思考现有公司治理结构是否与公司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现状相匹配。这将很有效地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目前公司的治理状态和治理结构与其使命的差距。
(三)公司治理结构的使命
设置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在于完善公司治理的运行体系,使公司治理机制可以稳健地运作,使“三会一层”分工合作、切实履职;目的和使命不可分割,除了上述目的,公司治理仍需通过合理的结构来完成公司经营中的如下使命。
1.获得更好的市场资源配置
合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包含了信息披露等有助于提高公司在外部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司信用的机制,这些机制的有效运行可以帮助公司从外部市场获得更多的资金和交易机会等资源配置。而合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本身是外部机构和市场主体评价公司市场透明度和公司是否具有良好信用的主要因素和指标。
(1)市场透明度和融资能力
公司在外部市场的透明度高有助于其获得投资人的青睐和并购等市场交易机会,使公司获得更多的资本和资金补充。比如,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更容易得到融资机会,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上市公司的信息较非上市公司更透明,更有助于降低投资人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投资风险,所以投资人也更愿意参与到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等融资行为中。信息披露完整、市场透明度高的公司,其交易中的违约风险要远低于没有信息披露或信息披露不真实、市场透明度低的公司,后者作为交易方在一定交易条件下,更愿意与前者进行交易。
(2)公司信用和资金成本
公司信用的提升,可以形成与其他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还可以获得更低成本的资金和资源。公司信用与资金成本、经营成本息息相关;目前市场化的评级机构对公司的各种评级,就体现了公司信用。市场信用高的公司其违约的可能性往往被认定为很低,所以其往往可以以较低的资金成本如利率,来获得市场融资;如银行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公司就采取了不同的借贷利率,不同的利率其实是各个公司信用等级的价格。
2.稳定股权结构,保证全体股东利益
公司实务中,大股东过度行权,导致小股东利益受损的情况并不少见;此种情况下往往表现为,小股东无法在股东会/股东大会上通过表决维护自身权利;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沦为大股东的“工具人”;监事会无法行使对大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监督职能;长此以往小股东只能采取转让股权或者要求公司回购等方式来退出公司,这无疑不利于公司的稳定和资本积累。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保护全体股东,使股东平等行使权利,从而稳定股权结构;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会平衡大股东和其他股东的权利,通过机制排除个别股东来行使全体股东权利,即排除某一股东“一言堂”,在董事会、监事会独立客观履职的基础上,保障全体股东都可以平等行使权利。良好的公司治理是股权结构稳定的基石,是股东尤其是小股东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有效救济的制度保证。只有如此,股东才不会“用脚投票”,退出公司。
3.保证信息披露水平,维护相关者利益
信息披露分为对公司内部和公司外部两种披露范围。公司内部的信息披露是指公司战略、规划和各项决策的“上情下达”,公司内部信息提供、共享和汇总等;公司外部的信息披露已经是很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对外信息披露是一个公司保证市场透明度和对外信用必不可少的手段。信息披露的内容覆盖了公司治理情况、财务情况、年度经营成果、战略规划、现行股权架构、“三会一层”成员、高管薪酬福利、关联交易情况、重大风险提示、各项考核评价和员工情况,等等。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保障公司完整、准确、及时地披露公司关键信息,因为公司治理中包含了信息披露的制度要求、披露标准、披露责任人、披露范围和披露方式等。对于公司利益相关者而言,信息披露的内容是其了解、评价公司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内部利益相关者还是外部利益相关者都会根据公司披露的内容来进行与公司相关事项的决策。在利益相关者与公司的互动中,可以基于信息披露的内容来要求公司通过内部协议或者内部规则的方式,确定利益相关者的范围、权利和权利保护机制,如公司对员工利益的保护,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员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制度参与公司治理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