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外侨胞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 杨超男
- 3386字
- 2025-05-12 17:01:02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以是否具有中国国籍为区分标准,中国的涉侨法律文件将移居海外的具有中华民族血统的人区分为华侨和外籍华人。其中,华侨具有中国国籍,而华人则已经加入外国国籍或出生时即获得外国国籍。[1]国内法律对华侨华人的界定并非与其他国家的侨胞认定标准完全一致,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2]在国外的相关研究和法律文件中,对侨胞的划分主要基于居住地、血统、文化、认同因素,少有按照国籍进行区分的称谓。由于华侨和华人同中国的关系、在中国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与住在国的关系等方面具有共同之处,国内学界也通常将“华侨华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相关研究。[3]鉴于本书研究对象包括华侨和华人,因此在未作具体区分的场合,笔者从认同的角度解释侨胞的含义,包括所有移居他国者,相应地,“中国海外侨胞”包括前述法律界定中的“华侨”和“华人”。[4]国际移民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融入国际社会的程度逐步加深,选择出国定居或加入他国国籍的中国侨胞人数也呈现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海外侨胞总数逾6000万,分布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5]
美国的阿希尔·古普塔(Akhil Gupta)教授指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很多国家的侨胞政策往往与其在跨国社会领域中国家的重新定位相联系。[6]国籍国、侨胞和住在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多重性、复杂性。中国侨胞在血统、语言文化、传统习惯等方面与中国、中华民族有着紧密联系,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下,中国侨胞始终是中国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广大海外侨胞活跃于居住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同时保持着与祖籍国的联系,在支援中国经济建设、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宣传中国价值观念和向世界展示中国魅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广大海外侨胞是“一个集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文化资源、政治资源、科技资源、信息及网络资源等资源类型于一体的资源系统”。[7]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广大海外侨胞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人才、资金、管理方式等方面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如今,中国发展成就显著,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对外开放和融入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大,中国与海外侨胞之间的互动前所未有,广大海外侨胞势必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亦是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在世界的传播者,是中国与住在国民间友好往来乃至国家间关系的建设者。[8]
另外,侨胞与住在国的主体民族通常在民族、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住在国处于少数族群地位。在有些国家,侨胞经济条件或社会地位等方面与主体民族存在不平等,可能导致侨胞正当权益受损,甚至引发社会矛盾。中国的发展在为华侨华人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带来推动的同时,也成为少数对中国有偏见的人攻击当地华侨华人的借口。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的理念,指出“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9]“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和谐共处、合作共赢,代表了当前进行国际交往、处理国际事务的新思路。在此理念指导下的国际关系处理准则是和谐共生、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质言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亚投行”“一带一路”等,均是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尝试。中国海外侨胞作为与祖籍国和住在国紧密联系的“资源系统”,[10]无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中国大国形象树立、“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中国海外利益,保护中国海外侨胞权益进而实现移出国、移入国和侨民自身三者之间良性互动、互利共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居住国和移出国法律上拥有完整的法律地位和参与权,是鼓励侨胞参与两个国家发展建设的有效的方式。诚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侨务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与海外侨胞权益保护有关的政策、法律不断进步完善,如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1993年7月19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以及在慈善捐赠、出入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对更好地“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的侨务法治建设仍然存在不足,现行涉侨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国家层面目前针对华侨权益保护尚无专门法律,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较大幅度的修正距今已有20多年。[11]保护广大海外侨胞的切身利益,助力实现中国梦,既需要符合发展要求的侨民战略的指导,也需要科学系统的法律体系予以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涉外法律工作,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的正当权益”。同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提出,“适应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增强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的正当权益,依法维护海外侨胞权益”。可见,侨务法治已成为我国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中国侨胞权益保护是中国海外利益维护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加强和完善涉侨立法,是侨胞所需,是国策所定,是顺应发展之必然。以往关于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的研究,虽已经有部分学者关注到了新时期中国和平崛起条件下侨务政策的思路,但对如何通过系统法律制度构建实现祖籍国、住在国和侨胞三者共赢,如何兼顾侨胞国内、国外双重权益以及如何在国际法框架之下实现海外侨胞权益保护的法治化转型,尚未有系统性研究,这为本课题研究的开展留下了空间。
二、研究意义
(一)现实意义
从祖籍国、住在国和侨胞三者共赢角度来实现移民权益的保护,既是当今国际社会对移民问题的基本共识,也是长期以来中国海外侨胞在客观上践行的基本理念,更是中国未来侨务法治建设发展的指导原则。因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中国侨胞权益存在受威胁和侵害的现实,不但影响着侨民自身的生存发展,同时也对中国与相关国家间的关系构成制约。另外,中国在发展进程中,国际格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作为新兴大国面临来自外部的压力,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以负责任大国身份与国际体系展开互动,需要有效通过中国侨胞以加强同各国的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在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构筑“中国梦”的今天,可以说,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侨务政策、护侨法律法规,中国的前述目标很难顺利实现。因此,探讨共赢逻辑下的中国海外侨胞权益保护法律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具体表现在:第一,深化人们对“中国梦”实现过程中侨胞作用的认识,透析中国侨胞与中国国家利益的逻辑联系;第二,考察当今世界各国侨务法治的先进经验,为中国侨胞权益保护立法提供借鉴;第三,在现行国际法框架下,以共赢逻辑为指导,实现中国海外侨胞权益保护从“政策之治”到“法律之治”的转型,体系化构建中国海外侨胞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二)理论意义
1.当前学界对中国侨胞权益保护问题的研究,基本局限在某一特定的学科领域,如管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在法学学科之内,则主要体现为行政法、国际法和民商法,多学科交叉研究成果相对少见。本书将突破侨胞权益保护研究的单学科视野,将国际政治作为法律制度构建的影响因素之一,并综合运用政治学、法学、国际关系学等多学科知识与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该问题的学理研究起到补充和丰富的作用。
2.发展共赢逻辑下的侨胞权益保护理论。国际法为祖籍国进行海外侨胞权益保护提供了怎样的制度空间,如何配置海外侨胞的权利以及如何实施权益保护,在理论上存在较大争议。本课题将运用国际关系、法学、外交学、社会学等学科的重要理论,顺应国际体系和移民治理发展趋势,探讨中国、侨胞和侨胞住在国在共赢逻辑下海外侨胞权益保护的理论依据,为中国“走出去”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为中国顺应全球治理新格局,对接国际法规则,提出国内保护和国际保护并驾齐驱的系统性制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