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长四捆点火 升空!
- 1979:从主导登月竞赛开始
- 旧城坦克
- 2358字
- 2025-05-14 11:14:34
第二天上午,在孙老总的特别批准下,陆航跟在庄国栋后面,走进了钓鱼台的控制中心。
黎援朝依旧是保持着五米的距离,不远不近的履行着监督职责。
执行壮游计划发射任务的,是控制中心②号厅,当陆航走进来时,被壮观的场景震撼了一下。
在这个年代能把控制中心搞成这样,已经相当超前了。
一号厅大概有两层楼高,面积跟500平的剧院差不多,从防震玻璃窗能隐约看到五公里外的01号发射台。
最前方是四块拼接的巨大屏幕,分别展示着雷达飞行地图、矩阵图表、火箭系统参数、卫星系统参数的动态波动等。
一楼、二楼各有八排淡绿色的电脑控制台,头顶是白色的镶板、脚底则是崭新的绿色地毯。
约两百名工程师分别坐在一楼、二楼的工位严阵以待!
他们分属于燃料、气象、通信、制导、光学、遥测、USB、卫星、自毁等18个子系统的专业小组。
控制台上灯光闪烁,显示着各种密密麻麻的数字或是程序代码。
一名身穿深蓝色短袖的瘦削男人,坐在二楼的发射指挥台上,挂着一只小蜜蜂样式的头戴式耳机,分别与各小组及现场负责人沟通。
指挥台放着两本厚厚的任务控制手册、应急处置手册,以及两只对讲机、一部红色专线电话。
最后是三枚按钮。
一枚绿色的点火按钮、一枚黄色的自毁按钮、一枚红色的终止按钮。
前两者被聚碳酸酯的罩子锁着,后者则一直处于打开状态。
罩子的钥匙就挂在总指挥的脖子上,此刻他正用小蜜蜂向全体工作人员传达口令。
听到总指挥的手势,坐在指挥台两侧的副手,立即调试控制台的拨盘旋钮,将18个小组的通话信道接通了。
“距离十分钟倒计时还剩三秒,开始倒数……”
“3、2、1。现在进行十分钟准备,电子表转入600秒自动倒数计时序列!”
口令下达后,挂在最前方的一块电子计时屏幕,将倒计时由原来的T-00:10:00改成了T-600、T-599、T-598……
陆航跟随庄国栋,坐到一楼后排的两台电脑前。
孙老总给他安排的小差事,便是根据实时的轨道根数,计算远曦一号是否成功进入地金转移轨道。
任务很简单,至少对陆航来说,这点计算量连强度都算不上,更何况还有计算机辅助。
他振奋的对庄教授讲:“总算是等到这一天了啊,壮游计划要到验收成果的时候了!”
庄国栋只是笑:“这才哪到哪儿,发射入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里程碑而已。真要验收成果,起码得等远曦一号发来第一张金星照片的时候。”
陆航不置可否,真要这么讲,那估计还早着呢。
坐在旁边的黎援朝问:“你们说,金星长得什么样儿?上面铺满了金子吗?”
庄国栋摇了摇头,他又没见过金星,只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推断说:
“金星的表面可能接近地球石炭纪时期的温暖海洋,外表或许还有浓密的大气层,除了海洋还有大片沼泽和蕨类森林。但铺满金子就纯粹胡说八道了。”
黎援朝说:“这跟芭西的热带雨林差不多啊,上面会不会住着外星人?”
陆航笑道:“你改天抓个克格勃拷问一下,不就知道了?他们最先去的金星,肯定藏着不少的机密没公开呢。”
黎援朝抱着胳膊:“反正咱们迟早也能看到金星,这不马上就要出发了嘛!”
随着控制中心的倒计时,气氛愈发紧张、焦灼、激动起来,连总指挥的讲话声都比之前急促了几分。
陆航抬头看了眼大屏幕,气象数据显示发射现场正刮着14米每秒的咸湿海风。
影响不大。
他又将视线移向另一块屏幕,那是01号工位的现场实况。
此刻长四捆端坐在发射台上,整流罩的鼻锥直指天空。
由于箭体看起来过于干净整洁,反倒有种模型玩具的错觉。
这便是远曦一号的‘坐骑’了。
长四捆由长四火箭,加装了两枚固体助推器改装而来,使用肼类燃料做推进剂,总计加注近600吨。
在无逃逸塔发射时,总高度只有六十米,起飞推力一千吨,能一次性将超过25吨的载荷送入LEO近地轨道。
而此次它的任务,是将远曦一号送上近地轨道、再送入地金转移轨道!
倒计时还在继续,四百二十、四百一十九、四百一十八……
“发射台准备完毕,瞄准组已全部撤离!”
“各系统必保设备与必保遥测参数正常!”
“脐带塔一号摆杆正在补加推进剂……”
“脐带塔二号摆杆正在补加推进剂……”
控制中心②号厅的工程师们,神情鼓舞、心潮澎湃的望着这枚火箭,脸上皆是抑制不住的兴奋。
这是澹州基地的第一次发射任务,能否赢个开门红,就看长四捆的表现了。
“长四捆,接下来到组织和人民考验你的时候了,千万别掉链子,一定要老老实实升空啊……”
人群中小声念叨着。
“勤务塔各部段等电位线已自动撤收!”
“脱落插头正常脱落!”
“推进剂温度满足发动机工作要求!”
各小组的汇报声,此起彼伏的传递到总指挥这里。
六十、五十九、五十八……
距离发射只剩一分钟。
大屏幕的摄影画面上,显示出长四捆火箭底部,冒出大量的、如幕布般摇曳的红棕色烟雾。
这是由于火箭的氧化剂N2O4在加注过程中,由于管路连接处无法保证100%密封,外加泄压阀定期开启,导致的一小部分泄漏。
泄漏的氧化剂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便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剧毒。
因此后来人们用液氧/煤油,代替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的组合。
虽然同样会泄漏,但液氧泄漏了就是氧气而已,可比二氧化氮安全多了。
三十、二十九、二十八……
倒计时的声音在陆航脑中轰鸣。
“航空管制、海域禁航、无线电静默均已完成,沿途气象状况良好,云量约六成!”
“发射台消防系统已启动,水幕开始向导流槽洒水!”
“火箭转入飞行模式,执行自动点火程序!”
只见屏幕里几条巨大的水龙,不断在长四捆火箭的四周喷射。
随着总指挥下达最后的一连串口令后,时间来到了最后关头。
十、九、八、七、六、五、四……
各小组的汇报声与总指挥的倒数声重叠在一起。
“长四捆驱动电池已启动!”
“自毁程序开始接收脉冲信号!”
“一级火箭巨浪发动机增压已完成!”
最后两道声音来自总指挥台两侧的副手:
“长四捆火箭全系统准备完毕!”
“箭载计算机自动进入点火序列!”
三、二、一……
这个瞬间,总指挥目光如电,一向不带感情的脸上也透着兴奋。
身前被聚碳酸酯罩子锁死的点火按钮,早已被钥匙打开。
只见他重重拍了下去,然后掷地有声道:
“SRB点火、巨浪发动机点火!起飞——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