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战基辅
- 1453:哥萨克重建罗马
- 星回暮夜
- 2137字
- 2025-05-09 08:00:27
农民起义最重要的是什么?
带头人。
往常的农民起义,一般都是由市民阶级因为贵族的税抽得太高,鼓动农民进行起义,但精明的资本家祖先们,在开头时可能站在前头,可一旦局势不利,最先逃之夭夭的也正是他们。
或者赢得一定谈判权,实现了减税目的,将跟随起义的农民卖个好价钱的也是他们。
农民永远只是市民棋盘上的棋子,任由操弄。
而像安德烈这种,决心以农民为基本盘的带头人,绝无仅有。
安德烈看着前方的地形突然皱眉:“前面的地形看着像有埋伏。”
“停止前进,就地扎营。”
他转向营地方向:“通知各团团长,抓紧时间休息。”
黄昏,安德烈独自攀上山崖。
可以看到脚下河谷被浓雾笼罩,但雾气已经隐隐勾勒出远方的城镇轮廓。
那是他们将要攻打的第一座立陶宛城市——基辅。
基辅被誉为“罗斯城市之母”,基辅罗斯也是历史上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14世纪,基辅被立陶宛大公国征服,成为其领土的一部分。
但基辅仍然具有重要地位,是立陶宛东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基辅位于第聂伯河沿岸,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枢纽,这是任何统治者都无法放弃的地方。
一旦拿下基辅城,全立陶宛一定会大为震动。
但,立陶宛人不可能让安德烈轻易的拿下基辅。
安德烈察觉到一些异样。
河湾处的芦苇荡过于安静,天空中还有鸟群盘旋,但迟迟不落。
“有当地的农奴跑来跟我们说,立陶宛的大部队藏在芦苇里准备埋伏我们,还有立陶宛人的大炮早已经部署好了。”跟上来的彼得说道
安德烈点头。
立陶宛人确实设了埋伏,但这也太过教科书了吧。
他们把步兵藏在最明显的芦苇荡,骑兵埋伏在通往基辅的大路两侧。
经典的钳形攻势,连他带的农奴新兵恐怕都能识破。
“还真是看不起我们啊,还以为我们是目不识丁的农奴呢。”安德烈不禁失笑。
“难道我们不是吗?”布兰德在旁嘀咕。
安德烈白了他一眼,继续说:
“他们以为我们在第一层,其实我们在第三层。”
“今晚让战士们饱餐一顿,明天给让我们给立陶宛人见识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战术。”
黑暗中,五十艘小舢板悄然下水。这些第聂伯河渔民的平底船每艘只能载六人,连夜送一批精锐士兵渡过第聂伯河。
第二天一大早,哥萨克的先锋小队便大摇大摆地走,他们故意高声谈笑,反复不如此,不够引人注目。
立陶宛人的号角响起,芦苇荡中顿时箭如雨下。
但哥萨克先锋早有准备,立刻举起圆盾后撤。
正如安德烈预料的,至少一千多名立陶宛步兵轻易的被勾引冲出芦苇荡追击,这样轻率的出击已经完全暴露了他们的埋伏位置。
安德烈趴在悬崖边一块突出的岩石上,岩石表面传来细微的震动,那是大量马蹄踏过远处木桥传来的波动。
就在这时,第聂伯河的河面漂来几十艘小舢板,都是哥萨克的精锐战士。
他们已经悄无声息地登上对岸,从背后直接突袭了弓箭手阵地。
布兰德吼着“乌拉!”一马当先,带着瓦兰吉杀出,面对训练有素的瓦兰吉卫队,立陶宛弓兵的抵抗迅速崩溃。
惨叫声顿时从芦苇荡中不断传出。
而没有弓兵守护,立陶宛人的炮位也再没有了掩护,布兰德接着用油绳点燃了大炮的火药箱。
爆炸的轰鸣立刻响彻了战场。
与此同时,安德烈亲自率领主力从山脊俯冲而下。
迅速逼近毫无防备的立陶宛步兵的侧翼。
直到相距不到百步,立陶宛人才发现危险,慌忙后撤。
三百名哥萨克重骑兵打头阵,如钢铁洪流般撞入敌阵。
而彼得正在山坡上指挥着弓箭手队一轮齐射,专门瞄准后续赶来支援的立陶宛骑兵部队,避免影响安德烈他们的战斗。
在战场中央,安德烈高举佩剑喊道:
“哥萨克军团,全军出击!”
彼得的团便收起弓箭,随着号令,五万的起义大军,乌央乌央地冲将下山。
本来就被安德烈击溃的立陶宛步兵,面对浩大的军势,此刻的抵抗如阳光下的冰雪般消融。
他们被哥萨克的军队追赶着往自家军队方向跑。
而那些后续支援的立陶宛骑兵本想包抄哥萨克后路,反而被溃退的自家步兵冲散了阵型。
安德烈看准时机,继续猪突猛进,彻底将立陶宛的埋伏军队击溃。
到这里,战斗已经基本结束,没有人能在失去组织的情况下,有勇气面对五万大军。
正午时分,哥萨克们已经坐在粮仓前,享用本该是立陶宛守军的午餐腌肉。
被俘的立陶宛军官垂头丧气地排成一列。安德烈检查着缴获的武器
米科瓦伊被绑在广场中央的榆树上,脸上还带着不敢置信的表情。
“米科瓦伊,或者说,雅努什伯爵的私生子?你混入我们队伍的目的就是为了传递我们的情报?”
安德烈把玩着从立陶宛埋伏的军队中截获的纸条。
上面详细标注了哥萨克的行军路线和兵力。
米科瓦伊的脸色惨白。
彼得已经准备好了剥皮刀,但安德烈摆摆手:“留着他。让他继续传递我们的消息。”
这个间谍会成为一个完美的对立陶宛人的误导工具。
而在这场战役之后,基辅的大门,如今已经完全向安德烈他们敞开。
只不过当基辅得知安德烈在城外的获胜的消息,十几万人的基辅城毫无抵抗之意。
面对安德烈的五万农民起义军,基辅城门被缓缓打开。
不是被撞破的,而是由城内东正教修士们亲手推开。
白发苍苍的东正司祭手捧圣像站在门洞中央,身后是捧着香炉的唱诗班。
他们唱着圣歌,迎接这支东正的队伍。
这座始建于公元482年,近千年的古老城市的面貌,向哥萨克们缓缓呈现。
安德烈下马步行。
基辅的街道比安德烈想象的更宽阔,鹅卵石路面被岁月打磨得发亮。
两侧的房屋却出奇地矮小,仿佛谦卑地躬着身,只为衬托那座金顶教堂的雄伟。
空气中飘着新鲜面包的香气,几个胆大的孩子已经冲出人群,追着哥萨克的马匹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