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
自打礼议之后,杨廷和就鲜少回府,一直住在内阁旁边的执事房。
这执事房本来只有蒋冕偶尔住一下,现在几乎成了杨廷和的专属卧室,搞得蒋冕想住的时候,只能在内阁打地铺。
不过蒋冕最近也很少住了,因为他在处理清理田产的事情,那些勋贵被逼的交出田产,心里都没好气儿,也不知是哪个大聪明想的,以“田地接连无以为界”的由头,逼蒋冕找人丈量,司吏去量了,人家又说量的不准,都是有头有脸的勋贵,寻常官员也管不了,十家有八家得蒋冕去亲自督办,给老头溜得黑瘦黑瘦的,全靠一口气顶着。
“首辅大人,陛下又赐早膳来了。”
杨廷和刚漱口完毕,门外响起小太监的声音,杨廷和打开门,还是昨天的那个太监,让了进来,道:“臣谢恩,公公,昨日老臣不是写了折子,请陛下无须再赐膳了么,家人会送来的。”
“哎,首辅大人,陛下看了您的折子,说,首辅为朕理国,日以继夜,拳拳之心,朕心甚慰。只要在内阁一日,这三餐便与朕同食,朕吃什么,首辅吃什么。”
说着,把食盒打开,里头是两个窝头,一碟咸菜,还有一碗粥。
杨廷和虽然不挑食,但好歹首辅之尊,岁数也不小了,连着吃了三天窝头,屎都拉不出来。
心里憋气,又没法说,人家都说了,朕吃什么,首辅吃什么,来日史书上少不得是一段佳话了。
杨廷和今日才知,都说史官秉笔直书,因此可信,但遇到这种腹黑的帝王,秉笔直书的也不一定可信。
老首辅嘴唇都颤抖了,咬牙道:“先搁着吧,我等会吃,再次谢过陛下了。”
“首辅大人慢用,奴婢等告退了。”
待太监们退下,杨廷和往砚里倒了点昨夜剩的茶水,正磨墨,毛纪、袁宗皋陆续来了,瞧着杨廷和的早点没动,毛纪打趣道:“今日又是窝头?咱陛下还挺爱吃窝头哈,袁阁老,陛下在安陆时,也爱吃窝头么?”
袁宗皋还真回答了,道:“时常吃,却没有这么频繁。”
“唉,你们两个……”杨廷和无奈道:“没正经事做了么?”
毛纪笑道:“首辅大人也别恼,我现在算是摸到了一点咱们这陛下的脾气了,虽说还有些孩子气,但大事上却不糊涂。也称得上是用人不疑,就这一点,就有明君之资。”
袁宗皋笑呵呵的,这回却不接茬了。
杨廷和也不理他,把窝头扒拉到一边儿,拿过清粥小菜吃了起来。
毛纪见自己的话撂地上了,也有些尴尬,眼珠一转,忽然道:“二位阁老知不知道,武定侯郭勋这几日一直在准备京营演练,说是京营七十二卫都要参与,如今正如火如荼准备着呢。”
这话引起了杨廷和的注意,皱眉道:“七十二卫都参与?”
“对啊,陛下给的旨意,说是锦衣卫也参与呢。”
杨廷和默然,好一会儿,他把最后一口粥吃完,道:“那是五军都督府的事情,跟咱们没关系,抓紧办手头的事儿吧。”
“我也就是随口一说。”毛纪干笑了一下,也把茶水倒入砚台,开始磨墨了。
“杨阁老?”
这时门外响起小太监的声音,杨廷和以为他们是来收碗筷,应声道:“进来吧,今日老夫胃口不好,窝头没吃……”
“阁老误会了,是陛下传旨,请阁老西苑觐见。”
杨廷和起身整理衣襟,问道:“公公可知,陛下因何事召见?”
“这却不知道了。”太监笑道:“咱是来送膳食的,刚高都督身边的小太监过来传话,他还要去造办处传旨,让咱就帮忙告诉一声。”
“好吧,那老夫过去一趟,碗筷在桌上,劳烦公公了。”
杨廷和自往西苑去,行至金鳌玉螭桥,便听到叮叮当当的营建声音,这一幕恍如十年前,他刚刚入阁的时候,那时候朱厚照就在这儿营建豹房,一如今日。
“希望陛下不会重蹈覆辙吧——”
杨廷和琢磨着,忽然身后有响动,只见是御驾肩舆,上面坐着皇帝身边的那位女官,杨廷和微微皱眉,便让开了路。
但这肩舆却停了,茹瑶从肩舆下来,微微福了一礼,道:“首辅大人是要去见陛下吗?请乘肩舆过去吧。”
“啊,茹尚宫,这万万不可,老夫走着过去就是了,没几步路了。”
“首辅劳苦功高,为陛下分忧,又这样岁数,我只是一个小小女官,无功劳于社稷,又很年轻,无论于情于理,都该让与首辅。”
杨廷和赶忙道:“谢过茹尚宫了,无陛下旨意,这肩舆是决不能坐的。”
“那……”茹瑶也不强求,道:“那我便陪首辅一起走吧,我知道陛下在何处。”
“这……”杨廷和犹豫了一下,点头同意了。俩人过了桥,跟着运送石材的车辆,很容易就找到了嘉靖。
嘉靖瞧着俩人一起步行,便猜到了七七八八,笑着对杨廷和道:“首辅勿怪,是朕疏忽了,朕这就赐首辅仪仗。”
“陛下,万万不可,陛下恩荣已极,臣惶恐万状,不敢再领受了。”
嘉靖笑呵呵道:“首辅这几日吃得好么?”
“呃……”杨廷和刚要说什么,忽然看到桌上剩的半个窝头,到嘴边的话也咽了回去,道:“陛下赐膳,吃的很好。”
“那便好了,这位是朕的尚宫,乃是太祖朝兵部尚书茹嫦之后,只是茹家现在没落了,朕感其功绩,敕封为南岳之神,建祠供奉,一应花销,皆从内帑支应。”
既然是内帑,那就是不让说,杨廷和识相地恭维:“陛下圣明。”
“首辅请坐。”
“谢陛下。”杨廷和坐下了,心里却道,站了半天,若不说这声圣明,估计还得站着,这位陛下,心眼可真不大啊。
“今天找首辅来,是想问问京营的事情。”嘉靖示意茹瑶撤去桌上的半块窝头,对杨廷和道:“朕听闻,京营荒废,名为七十二卫,实则半数也不够,武器兵甲残缺不全……”他看着杨廷和的眼睛,问道:“果然如此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