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接头
- 火红年代里的沪海咸鱼
- 饼干屑屑头
- 2620字
- 2025-03-12 21:53:32
大陆宗教访问团刚在香江土地上站稳,大巴车前的女孩就从出口处跑进来,用北方话打招呼:
“各位法师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香江,我是你们的接待助理阮文竹。”
东张西望的吴广毅听到这个名字猛地转过头,特地盯着多看了她几眼。
“我们出罗湖海关后不坐火车了,改上大巴,送你们去住宿的地方,先放置行李后再用斋。”
出访团刘领队指挥着访问团员一个个排队上车,顺着次序在座位上坐好。
从广洲站下车到香江,三四个小时车程并不让人觉得劳累。沉浸在出国兴奋中的道长、禅师们,东张西望好奇地望着车窗外。
阮小姐拿着一个话筒,和大家说了个开场白:
“各位法师大家好,我相信这是大家第一次来到中华的南方,香江。”
“香江沿用了因国的法律法规,所以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车在左边开,而不是大陆的向右行驶。”
“香江的语言是广东白话掺杂了英语外来词,俗称叫“半唐番”。所以哪怕你同样说的是粤语,本地人一听就知道你是从大陆来的。”
某个来自北方的道长说:“福生无量天尊,我也觉得南方的语言又多,又难听懂。”
“粤语的确是非常难懂难学难记,普通话里西方、呼息、夕阳、希望、无锡、奚姓、小溪、吸管都发一个xi音,在粤语里面却是8个不同的发音。”
“啊!”车内众人忍不住发出高瞻仰止的感叹。
“我就用大陆的北方话,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香江的圆玄学院。”
“圆玄学院在香江九龙西北部的荃湾三叠潭。由赵聿修先生等人初创于1951年,1953年正式建立。”
“其道统传于五师之系,即关圣、吕祖、济佛、华佗和郑金山诸圣。”
“道派溯源于广东罗浮山冲虚观,崇奉三教圣祖。”
“院内办公楼“养真轩”一侧的围墙上,书有“南无天元太保阿弥陀佛”十个大字。”
“南无(nāmó)是梵文的音译,用以表示敬礼之意;”
“天元指日月星,包含道教三元(天、地、人)的思想;”
“太保包含着儒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的意思;”
“阿弥陀佛指佛教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隐含佛教的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
“因此,这十个字就是圆玄学院崇信三教合一思想的具体反映。”
“圆玄学院入口矗立了一块三教牌坊。”
“通往广场的楼梯两旁种满松树和柏树,而广场左右两边设有两座富传统特色的凉亭,以供游人及善信休息。”
“广场中心便是圆玄学院的主要建筑物——三教大殿。三教大殿仿天坛而建,是祀奉三教圣人的地方。”
“大殿的半球形顶部象征道教的精髓:无始无终。”
“三教大殿的右边是爱逸亭及龙华楼,而爱逸亭旁边是一个巨大盆景,有石山及小溪涧。”
“龙华楼高两层,由经堂及客厅组成,布置优雅古典。三教大殿的最左边是观音池。”
“其他建筑物包括三教经坛、钟楼及鼓楼、元辰殿、明性堂、孔子铜像、八德台、养真轩、颐斋及藏经阁。”
略作停顿后,阮小姐指着车窗外对大家说:
“旁边开过的是屈臣氏苏打水送货车,苏打水是现在香江最受欢迎的软饮料。分小瓶装,大瓶装两种。”
“大家看,在香江路上奔跑的绝大多数货车,都是二战后退役军卡的改装车。”
“二战结束以后,东南亚战区有无数的军用二手资源,运输船、登陆艇、炮弹壳、胶管、废铜烂铁等都是以回收垃圾的价格转让。”
“虽然都在官方公报上刊登过信息,做到表面上公开公正,但绝大多数好处是因国人得到收获。”
“这个年代大部分香江人别说是英文,就连中文都未必认得齐全,而官方公报从创刊开始就是专供因国人阅读的纯英文报纸。”
“港人普通市民绝对不会关心自己不认识的东西。”
“所以虽然报纸上经常有官方招标采购、填海造楼的商机,表面上做到公开公正,其实却只发行英文版,摆明是把赚钱的机会留给了识英文的因国人。”
“好了,现在我们开到了沪海街,这是位于九龙油麻地的老街,因为街上有油麻地警署,因此被称为差馆街。”
吴广毅看着两边一闪而过的街景,心中毫无波动,这和沪海的楠京东路,金陵东路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沪海是三层楼,这里是四层楼的差别。
一样的底层商铺上面几层住宅,商铺门面内缩个两三米,上面住宅延伸出来,形成骑楼,由几根石柱支撑,行人可以在门店和石柱之间形成的人行道通行。
中华华南地区,特别是港噢一带,从20世纪初到现在最常见的住宅建筑。它混合了中西式的建筑风格,一般有3至4层,各层只有楼梯相连。
结构则分为前座和后座,通常地面一层只有后座,多做商铺用途;2至4层则有前座,而以梁柱架空而建的部分则称为“骑楼”。
石柱子面朝大街的一面用红漆金笔之类勾出一个铺子名,竖写着“周记粮行”“梁记茶餐厅”之类的东西。
而往上二三四楼虽然基本上都住了人,但外墙上还是被不甘心的老板们挂上了密密麻麻的广告牌。
虽说门面环境差不多,不过商业气氛很浓,人来人往地购买东西,这种街景和大陆80/90年代差不多。
“司机先生稍微慢点,这里是楼梯街。一百年前该街开始建设,由花岗石铺成。”
“富家坐轿,沿街拾级而上,所以以此命名。现住在这个狭窄的阶梯两边的,仍是有钱人家。”
行驶间,一位禅师指着左前方四分之三墓穴形状的建筑问道:
“阿弥陀佛,女施主,这边的是个什么建筑?”
“大家往这边看,这边是位于香江九龙深水埗的李郑屋汉墓博物馆。”
“五五年,官方计划在李郑屋村兴建徙置大厦。当建筑工人进行夷平山坡时,无意发现了一个东汉墓穴。”
“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带领学生前往研究发掘。”
“经过考古学家评估后,市政局加建了钢筋水泥硬壳,以保护汉墓受风雨侵蚀。”
“汉墓于去年,五七年由市政局接管及开放予公众参观,墓内的出土文物都陈列在汉墓旁的展览馆内。”
“这个墓穴的存在,说明东汉之前我们香江已经有常住居民了。”
说话间,汽车开过一群群的农村建筑,行转到老围路,很快驶入一个绿树成荫的建筑群。
大巴停在一幢类似招待所的平房建筑门口,门口还有几个人站着。
“福生无量天尊,欢迎大家来香江,希望能使诸位觉得生活方便,宾至如归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圆玄学院的创始人赵聿修先生说道:
“这里是我们的客房,除了招待远方的道友,也有不少本地施主偶尔会住几天。”
用了中午斋饭之后大家略作休息,下午的安排就是集体参观圆玄学院。
吴广毅借口身体不适,向刘领队申请要在客房休息。
出访团集体去参观之后,客房区域就安静了下来,门口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门一开,两个中年男人沉稳地站在门口。
一位身穿藏青色隐藏条纹西装,戴着金丝边眼镜,文质彬彬的50岁左右中年男人开口道:
“请问是大毅道长吗?我是徐希直。”
“慈悲,善信你好,我是大毅,快请进。”说着,挪开身体让两位进来。
徐希直介绍着一起进来的,穿着素面淡蓝色西服,头上发量不多的男士。
“这位是王银州律师,我们是为了你在信里说的委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