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成功的第一步

今晚程大庭正好在宿舍,听到宿舍管理员的通知就下楼查看。

师兄弟很久没见,见到大毅很开心,二话不说,先互相敲打了几下,再把师娘带给师兄的衣服毛毯送上。

大庭带着广毅去他寝室坐坐,广毅顺便给师兄的室友带了一大包沪海五香豆,梨膏糖,大白兔奶糖,油纸包裹的绿豆糕。

难得有男性家属会给室友们带吃食,这下寝室热闹了,声音喧哗得邻室的同学都过来看究竟。

甜的,香的,有油的,那么多好东西,这年头物资紧缺,穷学生平时哪能吃到这么多好吃的。

大庭看到很久没见的师弟毫不见外,很给面子,兴奋地一个劲地拍着大毅的肩膀,连声说好兄弟。

大毅嘿嘿一笑,拿出几种沪海的女性化妆品百雀羚面油、美加净雪花膏之类。

“别说兄弟不照顾你,私人赠送。”

通过大庭的带领,吴广毅穿着道服找到了卫生部中华中医研究院,递上介绍信表明身份后求见谭双佳。

这也是上辈子的执念,这个晚到40年的荣誉获得者,在他的影响下,能否提前得到应得的荣誉吗?毕竟荣誉来得越晚,性价比越低。

不巧的是她外出去其他单位办事,只能留言明早上班后再来。

二十六七岁的谭双佳正是精神旺盛、工作努力的年龄,处理好外协工作回到单位,听到居然有个小道士找她,她也觉得很奇怪。

第二天上午双方如约见面,吴广毅自我介绍传承的是道医,类似于药学研究,现在主攻方向是疟疾,想多找点同道一起参详。

如果谭双佳有兴趣,可以在业余时间自己安排研究药品,以沪海道协的名义每月会寄补助30元作为研究消耗费用,研究成果有署名权。

谭双佳沉思了一阵,表示想以单位交流为主,自己可在业余时间研究,而且自己不需要补助。

吴广毅考虑了一下,这次只是初步接触,不需要具体结果,就说回去请示一下,下次见面再说。

开会前一天,全国各地道友都到齐了,老友新朋大家相互寒暄热闹。

走廊上传来一阵说话声:“各位道友,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详细研究过《太清玉液金丹经》。我初步研究之后,发现它是剑仙修炼的秘诀。

靠着修炼金煞之气,从金属中汲取元能,在丹田内铸造一口仙剑。仙剑铸成之后,可于千里之外取人首级,还能变成飞剑,御风行空。”

五七年的年底,中华道教界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平市新建的前门饭店召开,正式宣布成立中华道教协会。

与会代表受到了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和勉励。

程生莲作为沪海道教界的代表出席,被选举为中华道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喧闹欢腾的走廊上面,程生莲满面笑容、合不拢嘴地接受着来自江浙沪熟悉的道友们的祝贺。

作为徒弟,吴广毅把师父拉到一边:“师父,这么多同道祝贺,要不晚上咱们请一桌回个礼吧?”

“没这个章程啊,你师娘也没给我个预算,囊中羞涩。”程生莲瘪了瘪嘴,也觉得似乎有点不妥。

吴广毅满面笑容拍着胸脯:“有事弟子服其劳,师父,你别管了,我去问下附近有什么饭店。”

正好,沪海的老正兴饭店北平分店刚开张,程生莲就请各位道友去品尝正宗的沪海味道。

刚出前门饭店,就看见吴广毅的大师兄程大庭来找他们。

大庭已经是有一阵子没见父亲了,读书离家远,父子之间见得少,正好有这个机会只想和父亲多待会。

红庙住持张道长和大镜关帝庙住持李道长都是程生莲的老朋友,帮着他一起招呼道友入座。

程生莲举起茶杯不胜感慨:“从辛亥革命起,道教界就想成立一个组织,但都没有成功。

从1957年起,道教终于有了跨宗派的全国统一组织,这只有在党和官方领导下才能办成。

来,大家举杯,为国家贺,为人民贺,为道家贺!”

众人皆举杯同贺,吴广毅只恨此刻没有一台照相机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

……

茶足饭饱之际,老正兴门口进来个今天见过面的中华道协工作人员张连。

他站在门口张望了好一刻,才在众多衣着相仿的道士之间找到程生莲。

“程理事,今天下午收到香江的圆玄学院发来的贺电,祝贺中华道协成立。

另外有香江善信赞助给了中华道协和中华佛协各10个名额,全额赞助费用去香江圆玄学院进行宗教交流传法。”

程生莲闻言点头称是:“嗯,好!大好事,这是国内外道教的盛典啊。”

张连继续说道:“因为赞助的善信是沪海籍人士,所以也给了沪海道协10个名额。

但是其中指定你和大毅道长是必须参与,听他们话里话外的意思,如果你们不去,这次交流就没有了。”

程生莲闻言一讶,这里面居然还有我什么事?抬头看了眼说话的张连,又转头看了看吴广毅。

吴广毅也是目作惊讶地看着程生莲,手掌却在道士常服的袖里一把捏紧,成了。

程生莲拍了拍吴广毅的肩膀,正色向工作人员道:“我们都是有组织的人,一切都是领导说了算。”

吴广毅听了暗笑,这话说得漂亮,如果不让我们2个去,那不就得罪其他28个人了吗?

又不是上面的外交人员,现在出国那么困难,谁有本事能轻易地出国开开眼,宗教人士更不可能。

出国开眼界谁不想,何况又不要上面出钱,哪个领导不让去,将来会不会被人穿小鞋?

50年代的人们,对新建立的中华充满了干劲,那么多道士第一次来到北平,作为上级部门,居然不专门安排个旅游时间来参观一下北平城。

会议一结束,沪海访问团就安排买票返回,原本吴广毅还想脱队游览一下北平,可看看这天寒地冻的,也就没了这份心思。

刚下火车,来接车的沪海道协工作人员小李就来汇报工作:

“程副会长,中华道协来通知了,给了10个名额去香江圆玄学院做传法交流。

其中您和大毅道长是指定名额。”

程生莲点了点头:“嗯,知道了,其他名额由各位领导分派吧。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去?”

小李点点头:“中华道协刚成立,接着各地的道协也要成立,加上还要选择出访团员,应该在过了年之后了。”

春天的脚步已经到来的时候,吴广毅接到了师父的通知,中华道协放弃了一个名额,换了个上面的干部做领队。

总共30人的团队,其他29人都是宗教人士,出门在外希望大家能够互帮互助。

……

今天的天气特别晴朗,湛蓝色的天空上没有一丝儿白云。

吴广毅下午出门前已经和李如花打过招呼,晚上不回来吃饭了。

他是极少数有大把时间可以闲逛的人,像旅游一样游览着、参与着这个世界的活动。

如果做个专职的道士,每月可以从沪海道协领取一份生活费,虽然不能过得大手大脚,但是糊口却没有问题。

相应而来的就是各种义务了,被要求参与的法事,繁琐而复杂。何况专职道士的名额不多,不少道友都盯着。

吴广毅准备出去的步骤已经踏出了第一步,所以也不想再占着不多的名额。

谢绝了师父的好意,却没想到会让他在道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更流畅和圆润。

今天下午要去爱花弄,自行车龙头前的车筐里带了不少北平特产,尤其是一些新鲜的,不容易吃到的特产。

到了阮家才知道只有姚阿姨一个人在家准备做晚饭,盼盼和望望在王家码头幼儿园还没回来。

她们回家倒是不需要外婆去接,阮文萍是同一家幼儿园的小老师,虽然现在还只是个临时工,但由于人年轻,学历高,院领导还是很看重她的。

自从阮文竹跑香江之后,偶尔会寄点钱或者东西回来。姚少云从街道接一点糊火柴盒,做鞋底之类的手工活赚点钱养活他们几个。

高中毕业可是高学历了,在劳动局挑选工作时,看到登记簿上位于家附近的王家码头幼儿园招老师,而她自己又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感觉。

送盼盼和望望上幼儿园的时候,特地多留了几个心眼。看到只是年纪大的阿姨简单教点规矩,并没有学习什么知识。就直接找院长毛遂自荐做幼儿教育的老师。

吴广毅正坐着和姚阿姨说话,就听得小脚丫“啪塔啪塔”奔跑的声音,接着两声清脆的嗓音响起:“外婆,外婆,我们回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