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初试揭晓

“袭人!”

宝玉从呆滞中清醒过来,咬牙道:“把那劳什子《石头记》拿去烧了。”

袭人解释道:“早已经被老爷撕了,你忘了?”

“是吗?”宝玉缓缓转头,手攥的紧紧的。

“你这是咋?”袭人问道:“怪琮三爷抢了......”

“住口!”宝玉拍桌喊道:“他算哪门子爷?他——”

袭人忙上去捂嘴,“小祖宗,小嘴巴悠着点,别让人听见。”

秋纹也忙过来给宝玉捶背,“不怨人家,我听说这是太太的意思。”

忽然间,宝玉就像被霜打了的茄子,将头埋在手臂中,不吭声。

一帘之隔的黛玉隐约听到了对话,摇了摇头,忽然觉得自己有些厌恶宝玉了。

竖着耳朵听的紫鹃小声凑过来,“姑娘,这事不要说给琮三爷听。”

“谁告诉他?”黛玉哼了一声,“我才不是那种挑拨离间的人。”

......

宛平县衙,一处本来很空旷的广场。

此刻熙熙攘攘挤满了人,老少皆有,不过少年面孔居多。

作为天子脚下和大靖第一繁华之县,到宛平县衙参加童试的人相当多。

甚至比一些偏远州府的考生还多的多。

今天是县试放榜之日。

所有人都抬头翘首以盼,等待县衙礼房的人前来张榜。

贾琮却不在其中。

即便过了半月,他的名字还偶尔被人提起。

没错,周映荷和周之桃在贾府争画过去了这么久,他的名字还没被人遗忘。

县试批阅的很快,考完十天左右,就放榜了。

作为国公之后,贾琮这会坐在县衙宽敞的礼房中,正和一帮同是一等一官宦子弟的人喝着茶。

屋内约四十人左右,几乎都乃弱冠以下年纪。

隔壁几间屋子也坐满了人。

他们的身份要差那么一些,但也比外面挤成一团的考生好很多。

“你们说说,第一名会是谁?不如我们打个赌!”

一声嬉笑声响起,出声之人是个十六七岁的小胖子。

他乃内阁次辅之孙,算是这群拼爹党中地位最高的人。

“不是你孙福会是谁啊?”另一个脸上长满了雀斑的少年笑着应道。

“你爷爷当年是状元,你岂能堕了他的名声?”

“呵呵呵呵。”孙福挠了挠头,细小的一对眼珠眯成一条缝,道:

“那可未必,我爷爷说了,神都乃藏龙卧虎之地!”

“一个破县试,有什么可嚷嚷的。”一道不耐烦的声音响起。

“闭上眼都能考过,金榜题名三甲,成为天子门生,才是人生快事。”

这道声音的主人是个其貌不扬的年轻男子,似乎刚刚弱冠。

他来头也不小,其父乃平西节度使。

见有人唱反调,孙福登时就不爽了,和那年轻男子吵了起来。

“贾兄,怎么不说话?”坐在贾琮身旁的少年笑问道。

“有什么可说的。”贾琮端起茶抿了口,“等结果揭晓,就回家去。”

“哎哎哎。”在贾琮右手坐着的另一名年龄稍长的少年,拉住贾琮手,笑道:

“咱三肯定能中,等会找个好地吃酒去。”

这两人,小贾琮半岁的叫做卢璘,其父是户部侍郎。

大贾琮两岁的叫做李昌,家里长辈在国子监为官。

俩人本来就认识,在县试过程中和贾琮一见如故,成为了朋友。

“改日再吃酒。”贾琮摆手道:“我回府里有事。”

“不行不行,莫要推辞。”李昌不依不饶,“谁考的最高谁请客!”

“真不行。”贾琮苦笑一声,“算我头上,我改日请你们,来日方长嘛。”

非是贾琮今日不愿和俩人去吃酒,而是不能。

临行前,他与黛玉约定好了,等放榜揭晓了就回府里论诗。

他其实明白,黛玉不是想和自己论诗,而是要当面恭喜自己。

虽然,黛玉并不是那种一心鼓励或者期望贾琮考取科举功名的人。

她并不看重这些,她只是认为贾琮既然主动要走科举,她就支持。

反过来,贾琮要是不愿意读书,她也不会觉得不妥。

再说,考得好了,贾政也高兴,无形中能为贾琮提供些依靠。

指望贾赦和邢夫人是不可能了。

那俩人不扯后腿就不错了。

贾琮必须要考好,不然第一个跳出来嘲讽的就是贾赦夫妇。

因为宝玉的缘故,贾母短短几日对贾琮冷淡了许多。

王夫人也大差不差,暗地里还向别人埋怨过贾政,说他把别人的儿子当亲儿子看。

贾政对这一切心知肚明,但他什么也没说。

所以现在的贾府,因为贾琮,一众高层间的情况很微妙。

最头疼的人是凤姐,她更是看的通透,却不能与人说半分。

“差点忘了,贾兄不差钱。”卢璘打趣道:“青禾郡主把五千两银子给你没?”

“别说了。”贾琮摇头。

心里却在想,周之桃堂堂大靖第一郡主,不会真就赖账吧?

难道她真的挡住了可能找自己寻仇的周映荷?

反正这半月来,风平浪静。

无论是周映荷和周之桃,都没找过贾琮,哪怕是她们的下人。

“你要是敢去礼亲王府要。”李昌一脸坏笑道:“我二人以后唯你马首是瞻。”

“少激我。”贾琮翻了个白眼。

“贾兄,你今日不和我二人去吃酒也行,须得为我二人各作画一副,如何?”卢璘又道。

这半月,找贾琮求画的人很多,都被贾琮以学业繁忙,童试在即挡了回去。

李昌忙附和,“对,我们也不白要,银子好说,只是多少给个友情价吧。”

“原来你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贾琮嗤笑一声,“绕来绕去就是因为这事。”

“好啊,低于三千两银子我不画。”

“你好黑心!”李昌顿时就嚷嚷了起来。

卢璘打算跟着喊,忽听外面一阵骚动。

有人嚷着,“放榜了!”

“县试结果出来了!”

这下,屋内端坐的人也骚动了,不过他们倒不用出去。

会有人进场宣布。

果然,宛平县令走了进来,说了一通忠君爱国的废话后,从袖中拿出张纸开始念。

一大串名字念完后,还没有贾琮的名字。

“不是吧,贾兄你?”

“难道没过?”

卢璘一脸惊讶。

他和卢璘的名字刚刚被宛平县令念了出来。

“急什么?前三甲没念呢。”李昌安慰道。

不过卢璘对贾琮也不报以多大信心。

因为他们知道贾琮并未在族学就读,也没请名师辅导。

更没有到国子监或者有名的书院进读,全凭自学。

那怎么可能会考出好成绩呢?

他们一直认为贾琮应该能刚刚跨过门槛。

贾琮笑了笑,“听就是了,记住了,我欠你们一顿酒。”

他的话音刚落,宛平县令高声念道:“贾琮,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