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坐观风云

当贾政送走张松,赶往荣禧堂的时候,盛大的戏剧已经落幕。

周之桃也心满意足离开了。

无关人等都被赶了出去。

贾府的重要人物齐聚荣禧堂,围成一圈,细细听贾琮讲那来龙去脉。

贾政从张松口中也知道了事情的起因,便复述给众人。

至此,众人才明白了真相。

人人脸色要多精彩就有多精彩。

贾母命贾琮先离开荣禧堂,继续闭门商议应对之策。

贾赦和邢夫人等贾琮一走,顿时还要开骂,被贾母拦住了。

她作出表态,“都不许再说琮哥儿了。”

“今日之事,是福是祸尚不可知,哪里有先关起门来问罪的道理?”

贾政也点头附和,“母亲说的是,依我看,不一定是祸事。”

“那张松虽算不上诗画大家,但鉴定画作还是有些本事的。”

“他言语间对琮儿的几幅画都很推崇。所以,永宁公主和青禾郡主争那画,既是意气之争,也是真心觉得画很好。”

“那青禾郡主既然争到了画,于情于理都应帮我们防止被永宁公主报复。”

“就是不知道那幅画用来做什么?”贾政泛起了好奇心。

张松并没有把事情真相向贾政和盘托出,他隐瞒了两女看上画的真实意图。

事关皇家脸面,不宜大肆宣扬。

“那张松不过是一介商人,见人讲人话,见鬼见鬼话。他的话你也信?”

贾赦悠悠道。

“永宁公主的性子,我不好多说,但大家心里应都有数。”邢夫人跟着补充。

“还是早做打算好,遭了灾再补救可就迟了。”

“那兄长的意思是?”贾政有些不爽了。

张松的为人,他再清楚不过,今天这情形,断然没有撒谎的道理。

“将逆子逐出府,是死是活与我们贾府无关!”贾赦咬着牙道:“本就是个孽子,要他何用?”

“趁早撇清,落个干净。”

听闻贾赦要驱逐崭露头角的贾琮,贾政顿时心生怒意,可又不好与贾赦争执,便看向贾母,“请母亲拿主意吧。”

凤姐眼珠子一转,道:“依我看,还是先等几天看吧。”

“倘若那永宁公主要寻仇,青禾郡主不帮,再按大老爷说的做也不迟。”

“今日琮哥儿的决定是他自己做出,与我们无关。我们贾家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角色。永宁公主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就迁怒于我们。”

“若相安无事,那岂不是一件好事?”

凤姐本还想说青禾郡主要与琮哥儿交朋友,像是诚心之言,但考虑不好太拂了贾赦面子,只能和稀泥。

贾母点了点头,显然对凤姐说的话比较满意,“就依凤丫头说的做吧。”

贾赦紧了紧拳头又松开,并不敢出声再反对。

“我看琮儿谈吐倒是愈发像个读书人,有珠儿当年的模样。”贾政叹了口气。

这话听得贾赦、邢夫人、王夫人、李纨皆有些微动。

贾母眉角泛起忧愁,也道:“是有点像,我虽然不懂诗词书赋,但也能在他身上隐隐看到珠儿当年的影子。”

王夫人这时竟拿出帕子擦拭眼泪,“珠儿死的早,不然也能遂了二老爷心愿,金榜题名。”

邢夫人憋不住了,斜眼看了眼贾赦,悄悄使了个眼色。

什么意思?

贾琮是大老爷的儿子,二老爷拿他和自己早逝的长子相比?

他到底是谁的儿子?

贾赦重重呼了口气,“就这样吧,我稍后再找孽障谈谈,让他这几日安分点。”

贾政皱了皱眉头,“兄长,琮哥儿科举在即,这几日且由弟找个名师教导一二?”

他有些担心贾赦背着众人狠狠训斥贾琮,影响即将开考的童试。

贾赦愣住,一时不知道该拒绝还是同意。

自己这个弟弟竟是想要拉那畜生一把。

是真的爱惜他还是与自己故意过不去?

自己今天说话是有些不太客气。

要不要同意?

犹豫中,邢夫人不紧不慢道:“也好,二老爷饱读诗书,兴许能指点一二。”

“不如为他在西院寻一住处好了,省得来回奔波。”

贾赦本就在揣摩贾政的意思,听到邢夫人这么说,眼中自是错愕不已。

他轻轻扫了眼,看到邢夫人平静如水,像是成竹在胸,顾不上多想,便点头道:

“就依夫人说的做吧。”

“政弟可否?”

对于邢夫人提出来的建议,贾政很是满意,他重重点头道:

“这有何难?抽空我就指点他一二。”

接着他又含笑看向王熙凤,“凤丫头,你看看西院哪里还有合适的住处,让琮哥儿搬过来好了。”

“二老爷,您放心。”凤姐心领神会,“我尽快安排。”

她必然要找一处方便贾政走动的房间供贾琮居住。

贾母跟着点头,“差不多了,今儿没怎么停歇,该吃饭了。后面的事,你们都多操心点。”

“实在不行,我进宫拜拜太后去。”

凤姐忙搀扶住贾母,“瞧您说的,这点小事哪里需要老太太您亲自操劳?”

“儿孙们自会操持。”

......

荣禧堂恢复了平静,但贾府里却怎么也静不起来。

今日发生的事瞒不过一众下人,以一种十分迅猛而隐秘的速度传遍了整个荣国府和宁国府。

无论哪个角落,或多或少都在谈论。

多少人一辈子都未能见一次皇室中人,今日府上却接连来了两位。

琮三爷实在令人佩服。

贾琮对这一些漠不关心。

离开荣禧堂后,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再出门。

这个时候,避避风头再说。

夜深时分,凤姐偷偷来到荣庆堂。

“什么事?”贾母问。

“你们都出去,把门关好,鸳鸯也出去。”凤姐摆了摆手。

鸳鸯没动脚,而是先看向贾母。

贾母见凤姐表情凝重,便摆了摆手,“去吧,守好门儿。”

鸳鸯应了一声,带着一众丫鬟立刻出了屋子。

“今日义忠亲王老千岁的长史来访,您忘了?”凤姐低声道。

“你不说我还真忘了,快说说,怎么个事?”贾母恍然大悟。

上了年纪,记性不太行了,她暗自道。

凤姐悄悄说道:“义忠亲王老千岁想给小蓉哥儿做媒!”

“具体是哪家姑娘,老长史也没说。”

“没了?”贾母问。

凤姐道:“没了,就这些。老太太您觉得老千岁是什么意思?”

“你这么聪明一个人,竟看不明白?”贾母叹了口气。

“不明白。”凤姐瞪大了眼睛。

“老千岁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贾母露出少有的凝重之色,“我需要和珍哥儿、大老爷、二老爷好好说说。”

“此事你谁也不要再提,当做不知道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