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忠犬八公》改编(求追读)

《人民文艺》作为国家级杂志,自然是不缺稿子,但是缺好稿子。编辑部的编辑除了留在编辑部审稿外,还有一部分编辑跑到全国各地寻找作者组稿。

整个编辑组对于优质稿件,可谓是如饥似渴。

刘一民这次写的是小日子电影里面很有名的《忠犬八公》,忠犬八公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一只1923年出生于日本秋田县的秋田犬,主人是一名大学教授野英三郎。

自从教授收养了这只秋田犬后,这只秋田犬每天在清晨送主人上班,傍晚准时在车站迎接主人。直到有一天,主人上课的时候突发脑溢血离世,这只狗依然每天在车站等待。

即使被送养了多人,但每次都能成功逃到车站。车站小贩和周边商户、路人被他的忠诚打动,自发喂养照顾直到死亡。

这件事情经过《朝日新闻》的日本记者报道,被大家所熟知。在1987年的时候,编剧对这个故事进行改编后改成了电影。

电影不仅打动了整个日本,也打动了全世界。这种电影不含政治背景,在文化输出方面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即使持有不同政治立场的观众,也能接受它。

不过小日子刚开始对八公进行宣传,可是有政治意味的——恩情、忠诚!

刘一民对《忠犬八公》进行了改编,将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和故事的发生地和情节都进行了替换,让它更适合目前这个时代。

主人公名字为老薛,一名从战场上下来的老兵,当他得知家乡正在组建林场,准备大面积植树抵挡风沙的侵袭的时候,他毅然放弃了组织上的安排,决定从事植树造林的工作。

走出火车站的时候,发现了一直被其它大狗追逐咬打的小狗,心地善良的他抱着狗回到家里,并将狗命名为“小八”!

因为他把狗当作他带过的第八个兵!

当他说出要到林场种树的时候,媳妇儿十分不理解。他毅然决定一个人背着铁锹来到林场,到了才发现,林场总共十几个人,而他要独立负责一个山头。

这里离林场总部很远,连木屋还没有建成。他二话不说,一人一狗开始了护林植树的工作。山的这边有灌木还有稀疏的林木,山的另一面则是光秃秃的黄沙。

他带着狗苦中作乐,唱军歌的时候,狗还会坐着认真听。有时候惹他生气,还会骂狗为“小八嘎”!

一年后,老薛的老婆也来到了林场。老薛种树中午不回来的时候,老薛的老婆会做好饭,将饭挂在小八的身上带去。

一人一狗吃过饭,老薛种树,小八则单独巡林,遇到偷伐的人则大叫,吓不走的则由老薛赶来护林。

三年后,林场为了照顾老薛,送来了一匹马,从此小八又多了一个玩伴。有一天,老薛种树的时候因为风沙太大,被埋在了沙漠里面,小八疯狂的用爪子将他挖了出来。

老薛宠溺地摸了摸小八的头:“以后再也不叫你小八嘎了!”

直到有一天,老薛累倒在了种树的路上。组织上给老薛召开了追悼会,老薛的儿子也把老薛媳妇儿给接走了。

走的那一天,老薛的媳妇儿到处找不到小八,还以为小八离开了。

其实这时候的小八,正和平常一样,在灌木和稀疏的树林中护林。附近的人们听说了老薛的事情,没有人再上山砍树,小八再也不用和人争斗了。

直到几月后,新一批的植树队伍走进林场,他们是一群精力旺盛且有技术的林业大学的学生,他们到了之后巡林的时候发现,小八仍然像往常一样巡林。

小八和老薛的故事被大家所熟知,这群年轻人种树的时候会给小八带点饭,但不管怎么做小八就是不愿意和他们亲近。

当这群年轻人被野兽追逐的时候,小八勇敢的上去跟野兽争斗,最后失血而死。

小八死前望着木屋的方向,这群年轻的学生已经跑了回去,隐约中他看到老薛正背着行李向它走来,脑海中响起老薛种树时给他讲的那句话。

“小八,你护林偷懒了没有?”

刘一民讲故事的大概跟崔道逸讲了讲,讲完后发现崔道逸的眼角闪烁着晶莹的泪花,不过被他掩饰的非常自然。

“很感人的一个故事,一民,我看过各种各样的稿子,能让我忍不住流泪的不多,我相信这篇小说一定能打动所有的读者。”崔道逸拍了拍刘一民放在膝盖上的手。

刘一民心想,我要的是打动全世界。

他改编这篇小说不仅仅是讲老薛和小八之间的故事,更是想传递出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对责任的重视和不怕牺牲、不顾私利的精神品格,以及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文化产品(书、电影等)是文化输出的主力,也是最容易被外国人所接受的一种宣传方式,爱和忠诚容易引起情感共鸣。

保护环境则在21世纪后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外国总是指责中国破坏环境,刘一民要通过这本书告诉世界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破除我们受制于西方叙事的困境。

“这篇文章一定要给我们《人民文艺》!”崔道逸一副刘一民要是不答应,他就不走的样子。

“师兄,好,我答应你,等写完后立即拿给你看看!”

“那咱就说好了!你在《诗刊》也没什么事情,去我们《人民文艺》转一转?”崔道逸趁机邀请道。

“师兄,改天吧,邹获凡同志邀请我去《诗刊》坐一坐?”刘一民迟疑道。

“行,不过你的写作重心还是要放在小说创作上来,小说更能体现我们作家的思想和完整的实现我们的想法。”崔道逸生怕刘一民因为诗歌的创作,耽搁了小说的创作。

外面邹获凡的声音响起:“老崔,我可从来没有说过你们《人民文艺》的坏话啊!”

“什么你们《人民文艺》?我们都是作协下面的,一家人。老邹我还没说你呢,不地道啊,一民到燕京的消息自己捂着,跟金屋藏娇似的。”

邹获凡丝毫不相让:“我捂着?捂着你不照样知道了,要是没捂着,其他的杂志社早就过来了,还轮得着你?”

读者老爷们,求月票!本身看电影,书啥的就容易哭,我也写哭了。

明天追读对推荐很重要,希望大家明天可以追读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