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刘门立雪(求追读)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最能编的狗牙根
- 2178字
- 2025-03-19 13:53:31
招待所没有单间洗澡间,不过晚上有公共的澡堂可以洗,就在招待所的二楼。晚上,在306房间内,刘一民吃过饭,邹获凡邀请他晚上一块去泡个澡。
刘一民欣然同意,跟着邹获凡来到了公共澡堂。
“这个招待所最舒服的地方就是这里了,文化部那边的招待所,锅炉经常坏。”邹获凡泡在浴池里面,懒洋洋地说道。
一般的招待所都是淋浴,很少有像这个还有带一个澡池子的。刘一民坐在里面,任由水把自己的身体漂浮起来,全身的肌肉得到彻底的放松。
邹获凡本来想跟刘一民继续谈一谈文学创作,头转过来的一刹那,眼睛在人中的地方停留了几秒,忽然酸溜溜地说道:“年轻就是好啊!”
邹获凡顿时觉得这地方不适合谈文学,更适合吹牛。
于是两人有一搭没一搭聊起来了自己的故事。刘一民顺着他的话题一点,邹获凡的话匣子立马被按开了,滔滔不绝地讲着自己以前流亡时候的故事。
“我们那时候没想着有未来,就想着趁着自己还活着多说几句话,说不定哪天就说不了了。办杂志、办报纸、参加演出。被封禁、被追捕。出汉口行香江,想过很多,就是没想过噤声。
谁能想象,一个木匠的儿子能走到今天?那年代多少人都是朝不保夕!”
刘一民一边听邹获凡讲,一边给出积极的回应,让邹获凡十分满意,谈论在兴头上,都没有意识到有人走到了两个人身边。
“老邹,又在年轻人面前吹呢?”
来人带着明显的豫西口音,年纪跟邹获凡差不多,只不过有点秃顶,左边稀疏的银灰色头发往右边梳。跟邹获凡说话,但眼睛一直笑眯眯地打量着刘一民。
“一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社的副主编葛落,汝阳人,你们还是老乡!”
“葛主编你好!”刘一民起身握手道。
“一民,你好啊!燕京文坛不大,但想找个老乡也不容易。我年轻的时候在咱们那边做抗日地下演出,还去过你们那边。别叫主编,我跟老邹都是副主编,你叫我老葛同志就行!”葛落隔着水雾仔细地打量着刘一民,当看到某个部位时,反应也跟邹获凡一样。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但是在澡堂里面见老乡,是不是太赤裸裸了?
“老葛,我是第一副主编!”邹获凡假装不满地说道,活跃起来了气氛。
“邹第一副主编。”葛落坐在两人中间,笑着看向邹获凡。
“葛落同志请讲!”
“刘一民同志不远万里来到燕京,一路上风尘仆仆,舟车劳顿。咱们编辑部是不是应该给点实际帮助,各种生活票也给点,自行车票也是必须的,要不然以后来咱们编辑部不方便,影响投稿!”
“老葛,你在这儿等着我呢,该给。这两天我看看咱们作协工会有没有什么票,自行车票没问题,别的地方缺,燕京找一张自行车票还是非常容易的。”
经葛落一提醒,邹获凡觉得想要抓住刘一民的心,还真得在生活上多多帮助。
刘一民感激地看了一眼葛落,有个老乡就是好。葛落毫不在意的用手擦了擦脸,起身说道:“一民,来帮我老头子搓搓背!”
........
刘一民来燕京的消息,《诗刊》编辑部刻意的没有散布消息,但《人民文艺》的崔道逸还是一早就得到了消息,直接跑到刘一民在招待所的房间门口,搞了一出“刘门立雪”。
《诗刊》还想捂消息,但燕京文坛就这么大,何况《人民文艺》跟《诗刊》几乎相当于是邻居,鸡犬相闻。
10月1号,这一期的《人民文艺》今天正式开售,刘一民的第二本小说《高考1977》也将接受读者的检验。
崔道逸觉得没问题,毕竟是第一本写高考的小说,读者群体对此天然会产生共情能力,且不说别人。几百万考生和考生的家长,核心群体在这里放着。
编辑部都上班了,刘一民才推开门。昨天白天睡得太久,晚上很晚才睡着,醒来的时候已经将近9点了。
“您是?”
打开门,面前站着的中年男人吓了刘一民一跳。穿着白色的短袖衬衣,下身则是蓝色的粗布裤子和千层底布鞋,戴着黑色的眼镜。
五官立体且突出,看着像一名外交家。
“刘一民同志?”崔道逸看着面前年轻的小伙子,疑惑地问道。
“对,我是刘一民!”
崔道逸高兴地双手握住刘一民的手:“刘一民同志,你好,我是《人民文艺》的崔道逸,听说你昨天来了,所以今天一大早过来拜访你。招待所的同志说你很年轻,我还以为他们在开玩笑。”
刘一民笑着将崔道逸请进了屋内,并打开了窗户通风。
“刘一民同志,叫我老崔吧,说起来我还是你的师兄,56年从中文系毕业就到《人民文艺》了,以后可要多走动走动。你还没来,已经在燕京的文坛掀起了一阵风,很多人向我们编辑部打听你的消息。”
崔道逸一边说,一边将这一期的《人民文艺》样刊从包里拿出来递给刘一民。
“《高考1977》作为高考题材的小说,我们编辑部对他寄予了厚望。我们主编老张同志,目前也负责作协的工作,他夸赞你的小说很有特点,跟目前的文学界作品相比,多了一种温情。《伤痕》发表后,很少有小说愿意提及艰难岁月中大家互帮互助的故事。”
“老崔,感谢编辑部的认可。我只是觉得我们往后看的目的不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往前走,对于我们来说,未来更重要!”
“好一个未来更重要,你这个说法符合目前文学界的另一种观点,不过这两种观点都在萌芽。一民,作为师兄我得劝你一句,未来你的作品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在某些方面还是要慎重,不要轻易踏进漩涡。”
崔道逸意思没表达的很清晰,但刘一民明白。前世中文系讲过现代文学的时候学过,这段时间及以后文学界出现关于文学作品的思想争论,大致就是歌颂还是批判、歌德还是缺德等等。
“谢谢师兄!”
“一民,接下来有没有写作的想法,我帮你看一看?”崔道逸从进来,眼睛一直朝书桌上的稿纸瞅。
“这是我昨天晚上刚想好的题材,只是写了一个故事大概走向!”
崔道逸接过稿子,认真地看了一眼:“写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