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应天府浸润在梅子黄时雨中,陆明远踩着湿滑的宫砖走向军器监,腰间新赐的鎏金银鱼袋与玄铁令牌相撞,在雨幕里荡开细碎的清响。转过文华殿的琉璃影壁时,他特意驻足望向庑廊——三个洒扫太监正在擦拭朱元璋亲题的“致知格物“匾额,其中个子最矮的那个,左手尾指始终保持着不自然的蜷曲。
这是三日里第七次见到相同特征的人。
“陆大人安好。“掌印太监王彦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滴水檐下,绣着缠枝莲的油纸伞堪堪遮住他眉心的朱砂痣,“陛下口谕,申时三刻往观星台候驾。“
陆明远颔首应诺,余光瞥见那矮太监的扫帚在“物“字最后一勾处多停留了三息。当王彦的皂靴消失在月华门,他忽然转身按住矮太监肩井穴:“告诉晋王殿下,五台山显通寺的铜钟该补铸第七个梵文了。“
矮太监浑身剧震,扫帚“啪嗒“坠地。陆明远俯身拾起时,指腹抚过帚柄新刻的十字凹痕——这是锦衣卫暗桩的示警标记。
---
**军器监地窖**
跳动的烛火将百炼钢锭映成血色,陆明远摩挲着铜制枪管内侧的螺旋纹路。八十岁的匠作大监鲁十八忽然剧烈咳嗽,手中刻刀在膛线尽头划出突兀的断痕。
“大人恕罪...“老人慌忙跪倒,花白胡须沾满铁屑,“这阴刻之法实在耗眼...“
陆明远扶起老匠人时,触到他腕间跳动的脉象。寸关尺三部皆浮,这是典型的重金属中毒症状。他望向墙角堆积的砷石,忽然明了为何明代火器匠人多活不过五十之数。
“鲁师傅可尝过江南的枇杷膏?“陆明远解下腰间玉壶,倒出粘稠的深褐色药汁,“此物润肺最好。“
老匠人颤巍巍饮下,浑浊的眼突然睁大。喉间萦绕二十年的灼痛竟如退潮般消散,他自然不知这是陆明远用蒸馏法提纯的川贝母萃取液。窗外更鼓敲过三响,陆明远忽然将枪管浸入桐油,滋滋作响的泡沫中,他看见自己前世在实验室调试离心机的身影。
“大人!北镇抚司急报!“
锦衣卫千户浑身湿透撞进门来,怀中油纸包着的密函竟透着血腥气。陆明远就着烛火展开信笺,瞳孔骤然收缩——晋王死士突袭神乐观,正在炼制硝石的十二名道士全数被割喉,道藏阁的《火龙经》抄本不翼而飞。
---
**玄武门瓮城**
朱棣的蟒袍下摆扫过箭垛青苔,佩剑“锵“地刺入砖缝。他凝视着嵌在包铁门上的床弩巨箭,箭镞处隐约可见燕山卫特有的云纹钢印记。
“先生可知这弩机所用柘木的来历?“燕王指尖抚过箭杆纹理,“永乐三年,本王亲征漠北时...“
陆明远突然抓起把湿润的泥土:“殿下请看。“指间搓开的褐土里,细碎的白色晶体在暮色中闪烁,“这是析出的硝石粉末,晋王至少在此架设床弩七日有余。“
朱棣剑眉微挑,突然扯下陆明远腰间银鱼袋掷向城门。袋中散落的硫磺粉遇水自燃,幽蓝火焰瞬间勾勒出瓮城砖缝里纵横交错的引线网络。
“好个请君入瓮。“燕王冷笑,剑锋斩断最近处的引信,“先生以为,这些火药够炸塌几重宫门?“
陆明远却俯身嗅了嗅切断的引信:“掺了辽东乌头碱,爆燃时还会释放毒烟。“他望向渐暗的天际,“烦请殿下调三百燕山卫,每人备湿棉巾三条,子时前...“
惊雷般的轰鸣打断未尽之言,陆明远在气浪袭来的瞬间扑倒朱棣。碎裂的箭楼砖石如雨坠落,他后颈突然刺痛——半枚带血的青铜卦签正钉在护颈铁片上,卦象赫然是《连山易》中的“地火明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