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文学群落与诗性前沿在线阅读
会员

新世纪文学群落与诗性前沿

喻子涵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30.9万字

更新时间:2019-04-09 11:11:15 最新章节:第18章 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当代文学研究离不开两个维度,一是前瞻,观察其分合、演变与走向,一是潜入文学生产的现场,研读作家作品,以对文学本质做深刻认知与体察。因此,“文学群落”与“诗性前沿”就是喻子涵著的《新世纪文学群落与诗性前沿》的两个特点。具体而言,该书以中国新文学进入新世纪为考察起点,以区域性、边缘性文学状态为研究范围,以散文诗、现代新诗、散文为研究主体,从文学形态、作家群落、创作话语切入,试图发掘区域性、边缘性文学的原生价值和存在意义。第一部分以“形态、观点、个案”为题,探讨散文诗的本体形态、品质与要素、现代性传统以及创作的基本理念,并以十个散文诗作家为个案,解析其创作的特色与品质,从而呈现散文诗的生命力及其创作路径;第二部分以“流派、群落、话语”为题,梳理新世纪以来现代诗的发展走向、功用回归及群落特征,并以大量笔墨对具有原生特质的贵州诗歌多样化发展及边缘话语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与评价;第三部分以“地域、群体、叙事”为题,重点解读生长于地域民族文学土壤的叙事文本,尤其是从文学地理学角度深度关注乌江流域作家群的散文和小说创作,分析其话语建构手段和多元形态特征,探寻地域文化与文学生成的内在关系,对促进区域性、边缘性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5-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吴伟业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戏曲家、书画家,他创作的一系列长篇歌行体诗歌被誉为“梅村体”,以沉雄博丽、哀感顽艳的风格奠定了其在长篇叙事诗领域的地位、吴伟业写诗之余,兼及戏曲,创作了传奇作品《秣陵春》和杂剧作品《通天台》《临春阁》,抒发了朝代更替之际的黍离之悲和内心之痛,可备一代心史。本书从吴伟业戏曲方面的交游出发,分析其戏曲作品的内容和叙事方式,在对戏曲文本进行细读的基础上,分析其“梅村体”诗歌创
    楚萍文学1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理论依据,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等文艺批评理论探讨与小说文本分析相结合,全面、深刻、系统地研究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探讨他如何在继承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后现代主义艺术形式创新。纳博科夫的创作,既是对俄罗斯文学传统的继承,又是为表现后现代社会人类经验而进行的艺术创新,实现了深刻的思想意义与创新的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刘文霞文学19.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美国“自我”为圆点,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10部美国小说为半径,从宗教信仰与传统价值观、民族神话与“美国梦”、移民身份认同与种族问题、“9·11”创伤与世界主义愿景等方面探讨美国小说对民族性的建构、解构和重构,论述冷战结束后美国“自我”的危机及其引发的自我反思、拯救和展望。本书将文学研究和区域国别研究有机结合,剖析文学建构世界的能动性和美国民族性的动态性,为理解当代美国文学和理解美国提供了
    孙璐文学19.3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研究了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小说中的西方形象。在中西文化碰撞的具体历史和文化语境下,通过文本细读晚清重要作家的代表作,梳理和分析了不同小说中的西方形象及其特点以及西方形象形成的原因与自我形象的内在关系。
    邹小娟文学19.7万字
  • 会员
    本书首先对作者身份焦虑说的内涵进行阐释,侧重于对作者身份焦虑说包含的性别维度进行描摹,试图完成对已有学说的二次阐释和发展。接着探讨了基于性别身份的作者身份焦虑的空间性,并对这种空间性的成因做了分析。重点论述了基于女性性别身份的作者身份焦虑的空间表现,具体包括现实文化空间的女性焦虑表现,思想空间的女性焦虑表现,文学空间的女性焦虑表现。
    沈潇文学21.3万字
  • 会员
    本书展示了东干研究的最新成果,将东干文学置于世界华语文学的坐标中,以专题性研究覆盖东干书面文学与民间口传文学,奠定了东干文学研究的诗学基础,勾勒了东干文学的研究框架。同时又重点突破,或在东干文学的某些关键点上深入开掘,或作史的脉络寻绎。依据东干文和俄文的最新资料,以新的参照和视角予以阐释,特别是东干文学与中国文化的互补与互证研究,原汁原味的东干口语与中国作家口语化的比较,颠覆了流行的教科书巾的某些
    常文昌 常立霓文学34.1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作者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国际汉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几十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的一个选集。全书分“古代文学史论”“古典·红学探谜”“古典·聊斋撷英”“海外汉学·汉文学史论”凡4个部分、1个附篇,共25篇。“古代文学史论”6篇,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宏观层面上的一些纵向的或断代的重要专题的研究;“古典·红学探谜”6篇和“古典·聊斋撷英”6篇,是对作为世界汉学“显学”的红学即曹雪芹和《红楼梦》研
    王庆云文学21万字
  • 会员
    《古代阅读观的现代阐释》着重从学理性角度用现代人眼光对我国历代读书人关于阅读的心得体会进行深入探析研究。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读书的国家,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和悠久的读书历史,在中国的科考时代,有一句话是相当流行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耕读传家为此成了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传统。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书典籍中,记录下了许多读书人关于阅读的心得体会,并在历代读书人相互影响接受传承
    陈道谆文学25.4万字
  • 会员
    禅宗属于宗教,诗歌属于文学,二者结合最终绽放出了中国诗歌中的美丽之花——禅诗。禅诗具有宗教(禅)和文学(诗)的双重属性,是一种融通宗教(禅)与文学(诗)的特殊创作,是“文学”,也是“禅学”。本书将唐代文人禅诗置于唐代文学和禅宗发展的广阔背景下,以宏观视野,从唐代文人禅诗的分类、典型意象、独特意境、美感特质以及对佛禅经典的接受和吸收等方面对唐代文人禅诗的发展全貌及价值进行相对集中、系统、全面的研究,
    张锦辉文学22.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