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风里的银杏叶
- 老书店的最后一个夏天
- 烬黯之痕
- 1392字
- 2025-07-08 19:30:43
傍晚的风总算带了点凉意,蝉鸣也歇了些,改成断断续续的嘶声。小满把最后一箱书搬到墙角,直起身时腰腹一阵发酸,额前的碎发黏在汗湿的皮肤上。
陈爷爷不知什么时候走的,搪瓷杯还留在小马扎上,杯底沉着几片没泡开的茶叶。她走过去端起杯子,杯壁上印的“劳动最光荣”早就褪成了浅灰色,杯口磕掉的瓷片露出里面的铁色,像道没长好的疤。
手机又震了震,晓棠发来一串语音,背景音吵吵嚷嚷的:“我跟火锅店订好位置了啊,你赶紧的!对了,你那破书店到底啥情况,真打算转?”
小满对着屏幕愣了会儿神,指尖悬在输入框上没动。柜台后的藤椅被她挪到了窗边,夕阳斜斜地打在椅面上,把藤条的影子拓在地板上,一格一格的,像她和奶奶之间那些断了档的年月。
她转身去锁门,手指触到门闩时顿了下。门楣上的“小满书屋”四个字,被雨水泡得有些发胀,笔画边缘卷了毛边。奶奶总说等天晴了要重新漆一遍,一等就是好几年。
锁“咔嗒”扣上的瞬间,隔壁杂货店的王婶探出头:“小满?刚回来啊?你奶奶前儿还问我,说你爱喝的酸梅汤方子放哪儿了,找了好几天呢。”
小满扯了扯嘴角,没说话。王婶的声音追着她的背影:“晚饭来家里吃啊?我炖了排骨!”
走到巷口时,暮色已经漫上来了。老城区的路灯亮得晚,昏黄的光怯生生地趴在墙根,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街角的梧桐树比记忆里粗了不少,树洞里塞着些碎纸和塑料瓶,她小时候总爱往里面塞写满愿望的小纸条。
手机导航提示火锅店还有三条街。晓棠在门口冲她挥手,红裙子像团跳动的火:“可算来了!我跟你说,这家毛肚绝了——”
话没说完,被小满兜里掉出来的东西打断了。是那片银杏叶书签,不知什么时候被她攥在了手里,边缘的卷角勾住了牛仔裤口袋。
晓棠弯腰帮她捡起来,对着路灯看了看:“这啥呀?都脆成这样了。”
“书签。”小满接过来,指尖碰到干枯的叶脉,像触到了什么滚烫的东西,猛地攥紧了。
“你咋了?”晓棠盯着她发红的眼眶,“舍不得那店啊?说实话,那破地方又偏又小,转了正好,你不是早想在市区找个编辑的活儿吗?”
服务员端着锅底过来,红油“咕嘟”冒泡,香气瞬间漫了满桌。小满夹了片毛肚在锅里七上八下,烫熟的毛肚卷成小喇叭,她却没什么胃口。
“晓棠,”她忽然开口,声音被火锅的热气蒸得发飘,“你说,四十年守着一个地方,是什么感觉?”
晓棠正跟鸭肠较劲,闻言含糊道:“疯了呗?换我一天都待不住。”
小满没再说话。她想起记账簿最后几页的潦草字迹,想起奶奶弥留时念叨的“关窗”,想起陈爷爷说“你奶奶守了这店四十年”时,指尖划过书脊的温度。
窗外的霓虹映在玻璃上,把她的脸照得忽明忽暗。手机在桌上震动,是中介发来的消息:“有人想看下书店,明天上午方便吗?”
她盯着那条消息看了很久,直到锅里的红油溅到手背上,才猛地回神。
“我有点事,先走了。”她抓起包站起来,椅腿蹭过地板,发出刺耳的声响。
“哎?火锅还没吃完呢!”晓棠的声音追出来。
小满没回头。晚风灌进领口,带着老城区特有的、混着油烟和草木的味道。她沿着来路往回跑,高跟鞋踩在石板路上,发出急促的“嗒嗒”声,像在追赶什么。
巷子里的灯终于亮了,昏黄的光把书店的木门照得很清楚。她摸出钥匙时手在抖,锈迹再次蹭到指腹,这次却没觉得潮霉,反倒有种踏实的涩。
推开门的瞬间,风卷着书页的声响扑面而来。靠窗的藤椅上,不知什么时候落了片新的银杏叶,是被傍晚的风刮进来的,带着点湿润的绿。
小满走过去,把那片新鲜的银杏叶,轻轻夹在了奶奶没看完的那本散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