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砚之离开后的第三天,我接到了《凰权》剧组的通知:定妆照拍摄安排在当天上午十点。这是剧组正式进入筹备阶段前的重要环节,导演特意强调了“视觉基调”的重要性。
我提前半小时到达摄影棚,化妆间里已经传来忙碌的交谈声。助理小唐帮我调整好戏服的肩线,低声提醒:“今天摄影师是新换的,之前主要拍时尚大片。”
我没有说话,只是将左手腕上的银链轻轻拨动了一下。星轨的声音立刻响起:【目标人物:摄影师陈昊,擅长光影对比与人物张力捕捉,近期合作艺人中80%为流量型女演员】
我点了点头,镜中的自己披着墨色大氅,眼尾挑起一抹凌厉。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系统根据角色气质给出的建议。
定妆照的拍摄现场布置得很讲究,背景是一面仿古铜墙,灯光从斜上方打下,在地面投出斑驳的影子。摄影师正在调试镜头参数,场务在一旁递工具、搬灯架。
我走到自己的站位标记前,发现原本贴在正前方的红标被挪到了角落。旁边站着另一位女配角,她看到我过来,略显尴尬地笑了笑。
“站位调整过了?”我问。
场务走过来,语气轻描淡写:“导演说这次想突出对称构图,主配角交替排开。”
我扫了一眼整个站位布局,确实呈现出左右平衡的结构。但这种安排明显会弱化主角的存在感,尤其在群像画面中,容易被边缘化。
“导演在吗?”我问。
“刚去补个电话。”场务回答。
我没有多说什么,低头整理了下手腕上的银链,指尖轻触表面。星轨立即弹出分析结果:【当前构图模式与导演过往作品风格不符,极可能受摄影师影响】
我走向化妆台,借着整理戏服的机会,将站位标记悄悄移回原位。随后叫来造型师:“你觉得这个角度更适合近景还是远景?”
她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近景更有冲击力。”
“那就麻烦你调一下侧光。”
她会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去和灯光师沟通。几分钟后,我的位置重新成为视觉焦点。
摄影师陈昊抬头看了我一眼,没说什么,继续调试设备。
十点整,导演到场,确认站位无误后,开始拍摄。
第一组照片是单人特写。我站在铜墙前,神情冷峻,光线勾勒出面部轮廓,显得锋利而克制。摄影师连按了几下快门,却始终没有喊停的意思。
我微微蹙眉,手指无意识叩击桌面。
星轨的声音再次响起:【异常行为检测——摄影师连续拍摄时间超出常规标准1.3倍,疑似针对性操作】
果然,下一秒,一个低沉的声音插了进来。
“叶小姐,你的颈部线条很美,可惜有些细纹藏不住。”
我抬头,看到周砚之不知何时出现在一旁,手里拿着一杯咖啡,眼神淡淡地扫过我。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
他这话听起来像是夸赞,实则暗藏锋芒。娱乐圈对女演员的身体管理要求极高,尤其是皮肤状态,一旦被指出瑕疵,很容易引发负面舆论。
我看着他,嘴角微扬:“影帝如此关注我脖子,不如多操心自己的声带?”
这话说得不重,却足够让他听出其中的意味。
他的眼神闪了一下,随即轻笑了一声:“看来是我多管闲事。”
摄影师适时按下暂停键,场务赶紧上前递毛巾和水。
我接过毛巾,不动声色地用银链遮住颈侧,顺势转向镜头微笑。这一刻的表情完美切换,既掩饰了细节问题,又强化了角色气场。
星轨在我脑海中提示:【周砚之心跳频率上升至112bpm,情绪波动值达临界点】
我心中冷笑。他今天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挑刺那么简单。
拍摄结束后,我借口补妆回到休息室,锁上门后第一时间打开手机,启动舆情监控功能,追踪周砚之最近三天的社交互动记录。
系统很快反馈出一组数据:他在过去七十二小时内,共参与三次剧组会议,两次与导演私下聚餐,且在社交媒体上点赞了一条关于“演技派回归主流市场”的长文。
我眯起眼睛。他不仅频繁出现在剧组核心决策层,还试图通过言论引导行业风向。
这说明什么?
他在布局。
而我,恰好是他棋盘上的关键一枚。
助理小唐敲门进来时,我正在看一条短视频——是周砚之去年在金马奖后台接受采访时的一段发言。
“……我认为演员的本质,是用角色说话,而不是靠流量撑场面。”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目光正好对着镜头。
“姐,下周的宣传行程改了,陆哥说要留出时间应对突发情况。”小唐一边汇报,一边把文件放在桌上。
我点点头,随手将手机屏幕切换到工作群,故意把一段台词练习视频发了进去。
“这是什么?”小唐问。
“练习片段。”我说,“你发群里吧。”
她照做了。不到五分钟,群里跳出一条评论:
【这段台词处理不错,但少了一点狠劲】
用户名:ZhouYanzhi
我盯着那句话,嘴角微微上扬。
很好,终于主动出击了。
星轨突然弹出一条推送:【情感波动预警:用户与目标互动指数飙升,是否启用“亲密关系规避”模块?】
我翻了个白眼,直接关闭了推送。
“姐?”小唐疑惑地看着我。
“没事。”我把手机收起来,“通知下去,明天的剧本围读,我要坐在导演右边。”
她怔了一下:“可是……那边是周老师的位置。”
“我知道。”我站起身,扣上外套,“从现在开始,我不仅要演好戏,还要看得清人。”
她没再问,默默点头。
走出休息室时,我回头看了一眼镜子。镜中的女人神色平静,可眼中分明藏着刀锋。
这场戏,才刚开始。
门外传来脚步声,陆沉的声音从走廊尽头传来:“你刚才在看什么?”
我回头看他:“周砚之。”
他走近几步,皱眉:“你到底打算怎么应付他?”
我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反问他:“你觉得,他是敌是友?”
陆沉沉默了几秒,忽然笑了:“你变了。”
“人总会变。”我说,语气比上次更冷。
他摇摇头,伸手推开门:“走吧,还有最后一场定妆照。”
我迈步走出去,阳光透过玻璃洒在脸上,温暖却不真实。
就像这场戏,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而我,早已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