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二豪宅

2010年上海世博会。

暑假结束后,我回家了。

第二年,新房建设的许可证到手了。

2011年,父亲不再外出打工,为新家而奋战一年。

2011年上半年,我是初二下学期,期中考前后。新房开始建设了,按照规矩,需要拆除旧屋。

那一周,我去学校上学,周五回来时候,旧屋已经拆除了,好心痛啊。

第一豪宅化为虚无了,只在楼梯间留下了一道门,隔断时空长河,将我过去十四年的时光隔断在了过去,唉,可惜了。他日若有机会,我要复原旧屋,让第一豪宅重现天下!!!

旧屋拆除后,父亲在村东租了两间平房。外间就餐,内间居住。不过空间有限,我只能睡在爷爷这边了,也就是之前给姑姑预留的那张床。

新房所在区域,就是属于我名下的田。记得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周末的时候,还过来种了两年水稻,之后随着村落道路扩建,部分村民的房屋就被搬到了这里,而父亲正好抓住机会,申报建设新房。

碎石一车又一车,将良田封闭,之后那些搬迁的村民,开始造房了,只剩下中间五户了。

在这部分区域,审批了两排房屋,从道路到堤坝,尺寸正好。

我的区域主要在道路这一边。

前面多余的田地就转移给了前面的邻居了。

分地结束后,前面三户,后面两户,我在后面,靠近道路。

邻居是四天王中的世超,新房建造完成后,我们考到了同一所高中(见《一江两岸》整部小说)。多年后,世超结婚,妻子是五户当中的晓飞,前后邻居,如此缘分,我还去当伴郎了。

将土地分配之后,五户家庭便开始造房了。

父亲是一位从事涂饰作业的,新房结构部分不专业,于是请姑父和大伯帮忙。

姑父是一名泥工,大伯是一名木工。

村委划定区域后,开始造房了。

先买砖……

相关材料和机械陆续进场了。

父亲在造房前期,一直和姑父联系,把结构布局确定下来。

2010年,智能手机已经开始普及了,但进度比较慢。

我名下的区域较大,于是房屋批文上是三开间、三层!!!

按照开间数量计算,我的第一豪宅只有两间半,厨房只能算半个。而第二豪宅是九间,算上屋面下的空间,使用区域面积大大增加了。

里程碑的跨越!!!

当时的我,还没有进入建筑专业学习,对于造房一事,当然是一窍不通的。

从未来已经成为建筑大师的我,回转过去,回放第二豪宅的施工过程,一切都是如此简单了。

原有的碎石经过多年沉淀,已经非常稳重了。

为了解决沉降问题,需要开挖一米的深度,做好基础。

姑父作为总负责人,早早将挖掘机叫了过来,开挖一米深度,长宽各自15米。当时邻居世超家的进度比我家快一些,已经到了一层了。

原先的农田水位还是存在的,我们这一排住房共计十户,再向东,保留了农田区域。

姑父在西南角落,挖了一个大坑,用于抽水。

这一天,爷爷也过来帮忙了。

当时小叔家也在盖房,小叔家在村中,离旧屋不远的地方,盖新房。进度比我家快一些,主要是不做地下基础,不开挖,直接做基础,就向上建设了。

挖掘机完成开挖后,在土层上,姑父依据村委划定的区域,做好边线位置后,让挖机铺填碎石,之后浇筑垫层,在垫层上放线,确定房屋的外向框架。

之后开始进钢筋,开始做独立基础,彼此之间做基础梁,连接起来。

大伯过来干活,支模板围住钢筋。

之后浇筑混凝土。

自拌混凝土,材料部分归爷爷管理,还有一位堂爷爷帮忙。

浇筑完成基础后几天。

大伯过来拆模,经过养护后,在基础梁上开始砌墙,完成后,土方回填,内外都需要,当然为了安全,挖掘机不进入房屋内部,在外围夯实碎石。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

开始造一层了。

一层一圈外墙,在南侧中间留置一个大门,南侧西边设置一个窗户,北侧西边设置卷帘门,用于轿车进出,北侧中间和东侧各设置一个窗户,东侧中间设置一个窗户,留作卫生间使用。中间区域设置两个独立柱,其余区域全都空着,暂时先空着,之后再做打算。

南侧区域预留连廊,墙体向南侧延伸,中间区域设置两个柱子。

如此一来,二层连廊外挑就有了受力区域。

不设置一层通往二层的室内楼梯,节省空间。

楼梯设置在东侧,两条楼梯到达二层中间连廊区域。

如此一来,楼梯下方就形成了一个空间,成为了杂物间了。

二层南侧连廊外挑只有中间区域和西侧区域,东侧区域就是楼梯了。

进入二层,中间南侧自然是大门了。二层中间区域留作活动区域,不设置具体使用空间,北侧就是楼梯,两条楼梯,进入三层,为了使得空间更大一些,楼梯部分突出北侧墙体约半米,而对应二层区域直接将楼板外挑,仅仅只是楼梯这部分,如此一来,楼梯的第一个休息平台下方,又多出来了一个杂物间了。二层东侧区域,是厨房和餐厅,厨房位于北侧区域,之后在中间位置做木柜,一分为二,划分了一个小餐厅,自家人日常就餐足够了,若是有客人前来,就到大餐厅就餐,平常时候打餐厅空闲,放置一些酒水食物等。餐厅和中间区域,木柜隔断,可以放置酒水等杂物。二层西侧区域,分为三大部分,北侧是餐具间,把冰箱放置在了这个空间,还有之前的旧桌、旧橱柜。中间区域是卫生间,剩余区域就是客厅了。依据尺寸数据,二层占地面积为110平方,但当时在市区买房,要是实际使用面积超过110平方的话,都是大豪宅了,一般老百姓根本买不起的,可见大家伙都买小户型的。而市区一层就把所有功能区都包括了,但乡村民居的二层,不过只是吃饭,休闲罢了。

可见乡村民居发展的意义之大啊。

随着家家户户开始买车,村村通公路,住在乡村成为了优选。

从楼梯到达三层。

三层中间区域,暂时无用。东西两边对称,北侧书房,中间卫生间,南侧卧室,三间阳台相连。我一开始住在西侧区域的北侧,一个房间里,放下床和书桌,空间还有剩余。可惜卫生间空间太小了,不够用,五个平方,要设置淋浴区、洗漱台、马桶,空间非常拥挤啊。可见乡村民居的布局还需要改善,明明有空闲空间,却不加以利用,将卫生间设置成如此拥挤,唉,悲哀啊。

思维上要有所突破,确实是一件难事啊。

而乡村民居的寿命一般是25年以上,也就是一代人的青春岁月。

故此,第一豪宅和第二豪宅,在空间布局下有严重的问题,这或许就是大家伙说的代沟吧。

三层向上,到了四层。

四层中间区域,之后成为了晾衣区。一开始我们三睡在阁楼上,父母住在西侧,我住在东侧。几年后,三层房间装修完成,我们才搬下来的,父亲房间里的旧床不拿下来了,放置在阁楼,可以放些衣物。其余阁楼空间都放置了一些杂物。阁楼阳台中间放置了太阳能,两边空闲。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来阁楼阳台眺望远景,江山多美啊。

我就读高中开始,家中二层三层慢慢地装修了。

父亲的小作坊就放置在了一层,刚好够用。

事情缘起于住房的外墙施工,当时都做真石漆,父亲看到后,就有了主意,开始创业做生意了。

五年后,我大二结束,开始前往上海工作了。

父亲的作坊也搬离了家中一层,前往镇上的工业区了,租了几间平房,继续做生意。

我们这区域,大家伙很早就造好房屋了,但院落围墙却迟迟不能施工。

直到2017年的乡村振兴战略启动,我们这部分区域的二十户民居,道路才开始施工,记得当时爷爷还在干活,赚些钱。

2018年,道路施工完成了。在最东侧,有一条纵向的道路,连通两排住户,横向道路前后各一条,道路完工后,前后住户的优势就看出来了,前面的住户他们没有后院,而靠近马路边的住户有后院。家家户户有了车之后,后排住户回村时候,从马路直接转弯,就到家门口了,多么方便啊。

由于一排住户太多,就保留东侧一条纵向道路,显然不能满足出行需求,于是村委布局了第二条纵向道路,原先在中间位置,留有一条小路,不过这条小路周边几户有所矛盾,显然此路只能走人了,不能通车。故此村委将道路向西侧转移了过来,就在我家房子西侧,而这时候想要把路修的笔直也不行,我家前面那户并不与我家平行,因为我家所在的东边第一户只造了两开间,故此一路推过来,我家就少了三米三左右,故此道路只能倾斜于横向道路,当道路建设完成之后,我家西侧区域,多了一个三角区域,长度二十米,底边尺寸大约五米,这部分区域属于我家前面那户人家的,之后为了规划方便,我家就把这块地买了下来。院落空间增加了。这部分区域共计三十户人家,其余二十九家的院落都是矩形,房屋两边各自一米宽度,只有我家在西侧有这么一个大三角区域,东侧只有半米,与邻居世超家公用了。2019年,乡村道路整修,我家就在马路边,政府修建马路的时候,修完马路两侧水沟之后,又修建了几个花坛,马路边距离每户人家的尺寸为五米,依据规定,其实花坛区域不属于个人,属于国家,但管理属于百姓的。每户人家宽度刚好就是房屋的宽度,花坛修建了两个,占据三分之二,另外三分之一就是停车的区域。政府做事果然是面面俱到啊。位于北侧区域的十五户人家,在后院都没有整修,只有父亲心血来潮,整修了后院。

北侧院落的围墙砌筑起来,与马路几户平行,距离五米。围墙外的西侧其余,刚好是一个梯形花坛,种植了两棵树,之后父亲买了一些花草,种植在了两棵树下面,并在外围砌筑的石头上,平铺了大理石板,美观。与房屋宽度的区域,刚好十二米,靠近东侧区域,和邻居世超家接轨区域,就是另外一个花坛了,中间区域六米,正好可以停放两辆车,完美。

这是2020年的事。

我在湖州的第五项目。职业生涯第一次巅峰境界。而父亲正好把家中院落修整。

前后围墙砌筑起来,高度两米。为了宣传父亲的企业,在围墙内,父亲喷涂了多彩漆,后院是仿石漆,部分墙面铺贴小石块砖,围墙外面喷涂多彩漆,并用泡沫线条做了造型。

大门定位时候,我还在家,一同和师傅定门方位。

在房屋西侧区域,向东推移一米,并形成倾斜角度与中间大道。

位置确定后,两个门墩也就可以施工了,按照规矩,需要向内推进半米左右,并与道路形成坡度。

院落内围空间形成,面对如此不规则又面积充足的院落,父亲又动起了不一样的想法。

在院落东南角,设置了一座假山,假山下一个小池塘做成一个扇形,假山旁边种了两棵树,一棵是罗汉松,一棵是红花接木。在楼梯口旁边划定一个三角区域,种植了一棵罗汉松,并在此加盖玻璃房,将杂物间面积扩大一些。原有平行院落的混凝土地面全部凿除,铺贴地面砖。房屋西侧那块买来的土地,分为几大功能区,连贯起来却又有所区别,马路边外侧种植了两棵树,围墙围起来之后,在院落北侧区域,砌筑了一个圆形花坛,高起于地面70公分,种植了一棵大桂花树,墙边放置了一个洗漱盆,用于日常生活用水获取之地。与房屋北侧墙体连接起来砌筑,并和外围墙连接起来,靠近房屋一层,留有一道小门,平常出行从小门进出即可。房屋净深11米,北侧区域做了一间小屋,玻璃钢屋面,成为了杂物间,妈妈的电动车正好停放在这里。中间区域预留土地,之后成为了家中菜园了,中间高坎分离为四大区域,可以分批种植蔬菜,用于自家三人食用。南侧区域预留,铺贴了地面砖,在此放置了几个花盆。房屋平行段结束。与前院齐平区域,分为两大部分,靠近北侧区域,高起并铺贴地面砖,放置了一张石桌,配上四张石凳,之前说着做一个凉亭,与前院区域连接处做一个斜坡,用鹅卵石铺贴,两侧放置了两个大花盆,种植铜钱草。妙哉、妙哉。靠近院落西南角,种植了三棵树,中间地面砖铺贴并形成间隔,再次分为两个区域,南侧一颗红花接木,角落里一棵矮灌木。北侧一东一西两棵树,东侧一棵罗汉松,西侧一棵金桔树,金桔树旁边一棵矮灌木。父亲在院落四周布设了几盏灯,高低错开,极为绚丽。并在院落四周设置水沟,流向外侧道路大水沟。在北侧院落的东侧区域,除开车位进出空间之外,其余区域被父亲当做了仓库,为了防止暴晒和雨水,父亲买了一个大棚。

2021年

家中一层装修。东侧区域,北侧成为了父亲的办公室,中间是卫生间,南侧用作娱乐室。中间区域是走道,在中间北侧区域,成为了父亲的仓库间。西侧区域,北侧保留停车区域,南侧放置茶几,招待客人,中间隔断做了木柜,放置一些企业的作品和成就等。

之后几年,将二层三层空间布局微微改动。三层中间区域木柜隔断,木柜放置衣物,空间成为了书房和运动室。二层楼梯口封闭,客厅安装立式空调,完成封闭。

并进行了墙面翻新,内外墙都一样。

从2011年开始造房,到2025年装修完成。前前后后花了十五年的时间,总算把第二豪宅的事情处理好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如此乡村豪宅,同龄女性根本不入眼,不知怎么了。

在90后和00后的婚姻观里,外表似乎代表了一切,如果真是如此,那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