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陈大导或陈老师?

如果敲门的是貌美如花的姑娘,什么陈红、陶慧敏、何晴、林芳兵、关之琳、王祖贤、周慧敏、钟楚红……

陈兵也就从了。蔡铭?

呵!

隔着门,陈兵道:“你不是已经有一部电影要演了么,怎么还看上其他的角色?”

蔡蔡子绕着麻花辫,又从屋里走了出来,丝毫不在意陈兵的举动,皱眉道:

“我现在就想多出演电影,那样就不用回去排练话剧!”

葛尤忽地帮说道:“你那剧本好几位初中姑娘的角色,我看她挺好的,年龄形象都挺合适。”

此话一出,蔡铭笑着对葛尤眨了眨眼睛,也没别的意思,就是单纯感谢。

葛尤倒是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直傻笑,也没别的意思,养猪养久了,对待不相熟的年轻姑娘都一个德行。

但看着两人之间的眉来眼去,陈兵再一次脑补了1978年的北京城爱情故事,有种想要将手中的剧本撕掉,重写一部爱情短片的冲动。

摇了摇头除去杂念,陈兵指着廊道的另一头,道:

“选角的事情我可管不着,王好为导演刚过来找我,这会儿兴许还在招待所呢,你自己去找她吧。

“不过,我不认为你能被选上女主角,有几个配角倒是有机会。”他直言不讳。

蔡铭也不在意,皱着鼻子道:“可编剧有建议权,我也不指望能当主演,有个角色给我我就高兴。”

“这样吧,你先找王好为导演了解故事内容,我们现在有事,回头我再帮你问一嘴。”

陈兵说完拉着葛尤就往楼道走,留下蔡铭一个人。

啧!

没想到第一个来敲他门想进步的女演员竟然是蔡蔡子,陈兵止不住地摇头叹气,既失落又失望。

俩人上了楼来到曾刘二人的宿舍,打开门一股子臭脚丫子混杂着汗臭的味道扑面而来,直让人觉得恶心。

陈兵捂着鼻子站得远远的,不停催促着这两个懒汉快出来。

还好这年头编剧地位高,好歹分到个单间,不用去挤八人间,就这环境,狗住进去都得连夜卷铺盖跑路!

几人一块来到谢非的宿舍,他住的也并非单人间,而是与电影《火娃》的联合导演郑栋天住在一块。

“这是短片的剧本和剧组名单,您看看。”

谢非正打算掏出一份通知给他,却发现陈兵直接把两份文件袋塞到他手上。

“这么快!”他悻悻地收回了手,无视掉剧组名单,转头拿起剧本翻阅。

“棋逢敌手?”

“对,整部短片不会太长,大概四分多钟……”

谢非边看,陈兵边向众人介绍。

《棋逢敌手》源自于皮克斯的动画短片,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这部动画适合改编成真人短片,只需要一名演员,但演技要求较高。

需扮演精分状态,一个人下棋下出两个人精彩互动的感觉,戴眼镜的老人欺骗了不戴眼镜的老人,下出人生的酸甜苦辣各种滋味。

而在故事的开头,便向观众揭示这是同一个人的自娱自乐,属于电影中的电影,欺骗中的欺骗。

影片的故事也并不复杂,四分多钟的时间来讲一个用剪辑完成的谎言,导演的意图和对剪辑的挑战才是至关重要。

这部影片寓意深刻,能让人想起老人独自在家中下棋自娱自乐的场景,并不会触碰到这个时代的话题禁忌。

但光凭一堆北电的学员显然难以完成短片的拍摄,所以剧组名单显得无足轻重,反而是北影子弟的身份能让他到处找人去化缘。

首先瞄准的自然是付正义,老头拿了他家两瓶菊花白,自然得多出一份力!

谢非很快便看完了几千字的剧本,当场没有表示。

他打开另一份文件,查看剧组名单,片刻后皱起了眉头。

“这个故事倒是很有寓意,我没有任何意见,但剧组名单……”

他抬起头,看着陈兵,又看了眼葛尤,疑惑道:“故事的主人公是独居老人,你让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扮演,恐怕不妥当!”

葛尤内心咯噔了一下,听完故事后,他都觉得难度太大,内心不免打退堂鼓。

陈兵拍了他一下,笑道:

“就让葛尤剃光头,一面是化妆后的年老状态代表着欺骗者,一面是让他戴上假发和眼镜,扮演被欺骗者。

“从一开始影片就没有刻意去隐瞒对弈双方是同一人的身份。最大的挑战点在于剪辑,其次才是演员的表现和其他方面。”

谢非挑眉,淡淡道:“你考虑清楚就行,那说下一个问题,你列了一堆的名单,导演没列出来,你的名字在统筹上,这是什么意思?”

名单上,陈兵为统筹,刘大梁和曾唸平分别为摄影和摄影一助,另外还有几名北电的学生被列在了扛机器、做杂务上面。

场记由梁晓生担任,演员是葛尤,连剪辑一栏都先把付正义的名字写上,唯独没有列出导演人选。

刘大梁和曾唸平挠着头不说话,这是陈兵要求的,得问他啊!

陈兵想了想,曾唸平新学期是要待在北电的,老师的身份好,值得培养。

“那让念平来导!”

“怎么,你写的剧本,你既不担任摄影也不当导演?”

导演和摄影?

陈兵笑了,上辈子又不是没当过,一路从扛机器的做到摄影指导,当上导演还要给投资方当孙子,直到自己拉起一帮人,搭上短剧的市场才不用受这鸟气!

虽说这年头相对单纯,俩岗位受人尊敬,但需要熬资历,况且大环境变得很快,十年后电影市场滑坡,拍了一堆邪典片,九十年代导演的地位一落千丈。

连谢进这样的导演,在八十年代后期都能被籍籍无名的“理论家”肆意批评,继而掀起了一波批谢高潮。

结果呢?

后来的导演大多连故事都讲不明白!

虽说国内的影视行业今后会逐渐发展成导演中心制,但那都是表面的。

导演在圈内不算人下人,但有时连人下人都不如。

无论是在这方兴未艾的年代,还是后世几次版本更迭的娱乐圈,做导演很多时候连手上正拍摄的电影都无法改变,更别提整个行业生态了。

在陈大导或陈老师之间,陈兵只会选择“或”,他要在这上面!

至于现在的老牌文艺单位和艺术院校,那都是领导的脸面。

无论他以何种身份岗位加入这些单位,免不了要受限于时代制度的制约,只有另起炉灶才有大展宏图的机会。

陈兵笑道:“我就是一编剧,最多干了点制片的工作,咱们这是短片剧组,没有设立制片,那我就当个统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