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首战项羽

接纳陈平的同月,刘邦从平阴津南渡黄河来到洛阳,继续向东推进。

新城邑的三老董公对刘邦说:“我听说‘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难以成事’,所以古语才说,要确立贼者,方能取胜。项羽不讲道义,谋害义帝,就是天下共诛之贼。以仁义之举,便可不依赖武力。我们的三军将士应全部身着素服,并布告天下,我军将东伐项贼,天下就会仰慕大王的德行,这堪比夏禹、殷汤、周武王三位古代贤王。”

刘邦说:“好!我倒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说法。”于是刘邦大张旗鼓的为义帝发丧,还半脱衣服,哭灵三天,做足了戏码。同时还布告诸侯:“当初天下共立义帝,诸侯以臣事之,如今项羽放逐并杀害义帝,大逆不道。我刘邦亲自为义帝发丧,全军将士皆着素服。关中兵马悉数出发,再聚拢河东、河南、河内三郡将士,渡水南下,愿跟随诸王共同伐楚,为义帝报仇!”

董公给了刘邦一个绝佳的建议。实际上刘邦哪会在意义帝的死活和仇恨,不过是借义帝被杀大做文章,为自己攻楚披上道义的外衣罢了。项羽若能保全义帝,那自己仍然是反秦复楚的领袖,他可以借这面旗帜讨伐任何反对自己的人,即使刘邦想要反楚,也要花点功夫捏造一些理由。如今他亲手杀了义帝,看似为自己除去了紧箍咒,实际上却将“正义之师”的名义拱手让人,自己反倒成了“乱臣贼子”。而刘邦在诸侯中率先为义帝发丧,使自己成为了一种精神意义上的领袖。

四月,齐国的局势仍然十分胶着。田荣死后,他的的弟弟田横纠集了数万人马,在城阳反击楚军。项羽这时候已经知道刘邦启程东伐了,但他计划先平定齐国,再回过头收拾汉军。

项羽这么做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齐国地理位置优越,能够开山采矿,煮海为盐,自古就富庶而强大,还与自己的楚国接壤,齐地不稳则楚国也不稳,先后实际控制齐国的田荣、田横这父子俩又一直是反楚的,所以必须要先处理好齐国的问题;另一方面,在项羽看来,刘邦的实力目前尚不足为虑,西边的事儿可以先放一放。项羽的判断基本是准确的,从后面彭城一役的结果就能印证。

刘邦抓住这个时机,带领所收降的五诸侯(常山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魏王魏豹、汉王郑昌、殷王司马卬)兵马共五十六万向东攻楚。大军走到外黄时,彭越率三万将士归附汉军,因其收复了魏国不少城池,刘邦便拜彭越为魏国相国,令他平定梁地。

彭越是盗贼出身,活跃于乱世,没什么立场,只是逐利而战。他之前就帮助刘邦打过昌邑,也帮助田荣统一了齐国,还击败过楚军。

汉军趁项羽在齐国作战,一路向东攻入楚国大本营彭城,尽收美女和财物,并大摆酒宴。这里印证了刘邦的“好酒及色”,他也再也无法按捺住攻入咸阳时就被抑制的欲望,在项羽的国都纵酒狂欢了起来。

彭城被攻克后,项羽再不能置之不理了,于是命手下将领继续攻打齐国,自己亲率三万精兵南下解围彭城。

遗憾的是,项羽的部下败给了田横。田横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新齐王,自己为相国,独断军政大小事宜。田荣当年立田巿为傀儡齐王,如今自己的儿子也迎来了同样的命运。所以,古往今来,决定权利走向的从来都不是虚伪的位置,而是真正的实力,如二者兼而有之,则万事皆可成矣。

项羽军队在清晨发动对刘邦的攻击,中午就大破汉军,展现了出色的军事实力。汉军被迫南逃,楚军追击汉军至彭城南的睢(suī)水河。楚军大杀四方,汉军溃败,连人带尸十几万人挤入睢水河,以致河道堵塞,十分狼狈。

随后,楚军将汉军紧紧包围,刘邦凶多吉少。但帝王毕竟有帝王的命数,千钧一发之际,战场上忽然刮起了西北大风,霎时间房倒树折,飞沙走石,白昼昏如黑夜。楚军阵脚大乱,刘邦才得以趁此机会与身边数十人骑马逃走。

刘邦逃至沛县,令人寻找一家老小,但他们早已逃亡不知所处了。巧的是,后来刘邦在逃跑途中遇到了儿子和女儿,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和鲁元公主,就让他们上了自己的车。遇到楚军追击时,刘邦看到马已经累了跑不快,难以脱身,情急之下竟然将一双儿女推下车。车夫滕公夏侯婴冒着被刘邦杀了的风险,又把他们拽上车,两个孩子才得以逃脱。

夏侯婴早年与刘邦交好,还替他受过刑,现在又救下刘邦的儿女,日后又在征臧荼时带着刘邦成功突围,绝对是汉朝第一车夫。刘邦死后,夏侯婴以太仆之职侍奉过汉惠帝、吕后和汉文帝,直至死在任上。

刘太公和吕后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和审食其走小路逃亡,反而遇到了楚军,被项羽抓做了人质。诸侯看到汉军大败,也都四散逃走了。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投降项羽,殷王司马卬战死。

当时,吕后的哥哥周吕侯将兵屯居在下邑,刘邦便向西来此投奔。然后稍微收整剩余兵马,回到砀县驻扎下来。

刘邦收复关中后,尽管趁着项羽收拾齐国之机一路向东攻破彭城,但随即又被回师的项羽带兵区区三万打的落花流水。这是刘项二人首次正面交锋,刘邦惨败,靠运气才得以逃脱,并且为了活命,竟然置自己亲生骨肉的生死于不顾,要不是夏侯婴,大汉的长子、长女可能就早早丧命于楚军的铁蹄之下了。刘邦确有天子的运气和果决,但要想取天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