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东莱太史慈
- 我为黄巾,三国群雄尽哀鸣
- 快叫麒麟哥
- 3788字
- 2025-06-27 19:14:05
“天师,这两天不断的有百姓前来投奔咱们,算起来足足有七八千人之多,如此粮食更不够用了。”
听到自己收集的引雷之物,现在还派不上用场,少女心中微微有些失望。
作为管亥的女儿,哪怕她如今才十五六岁,可也已经是这支黄巾军中的后勤主官了。
身居高位后自然也是有着极大的压力,军中需要吃饭的嘴,如今是越来越多了,可粮食却是越来越少,管悦最近也是愁的彻夜难眠。
所以她无比期待,沈诺这位天师真能引雷助阵,帮大军攻破都昌城,好从里面获得粮食。
“把那些前来投奔的百姓,都编入攻城队伍中去,抢走他们粮食的是城里的豪族,想要活命就把粮食夺回来。”
沈诺倒是不担忧这个,新来的百姓正好能加入到炮灰队伍当中,反正都是死路一条,豁出命去搏一搏的话,他们说不准还能拼出一条活路出来。
至于说会不会愧疚,这些百姓饿死也是死,与其那么憋屈死去,还不如在临死前咬下豪族们一块肉,多少也能在生命结束前,不再那么的窝囊。
那些百姓也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哪怕是投入黄巾军中,会被编入到攻城的炮灰里,可四周的百姓还是源源不绝的到来。
如今他们已经没有了其他选择,反正左右都是一个死,能在临死前吃上一顿饱饭,然后让那些城里高高在上的老爷们难受,那也算是死的不亏了。
只是如此一来,让城内的守军可谓是压力倍增,城外的草芥们不但没有被杀怕,反而是越杀越多了。
这情况也老爷们紧张了,城外的那些刁民已经杀红了眼,真要是守军被消耗干净,让那些刁民杀入城内,怕是自己也落不到什么好。
为了能够守住城池,城内的世家豪族也开始出力,不光是拿出了一些粮食物资,还派出了他们的部曲参与到了守城。
只是这点人投进去,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哪怕是外面的流民,死十个才能拼死他们一个,他们也是承担不起这损失。
随着战争的延续,城里的守军越发不支,终于在这场攻防战进行到第五天时,有一个卑微的草芥爬到城墙上。
这就像是开了一个头,接下来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草芥,靠着那简陋的木梯爬上城头。
虽说很快就被官兵杀退,但这也是让城里的老爷们心忧不已,开始想着寻求援军,免得真被这群贼寇破了城池。
“东莱郡如今是自身难保,怕是没本事来救援吾等,只能是前往淄博向刺史大人求援,或许还可以寻得援兵。”
只是在商讨向谁求援时,这些世家豪族与官吏们,一时半会却是拿不定主意了。
这时期的青州黄巾泛滥,各郡县都是自顾不暇,在商讨了半天之后,也只能是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青州的刺史焦和身上了。
“怕是无用啊!
咱们这位刺史大人,自前去讨董无功而返后,就变得更为荒诞不经。
前些时日黄巾残部从冀州归来,刺史大人居然想要用焰冰丸,来阻止黄巾渡河,结果却是被杀的大败。
现如今治所所在的齐郡,已经是残破不堪,想要去求援,怕是那位刺史大人只会让咱们求神仙相助,平白消耗咱们本就不多的兵力。”
孔融举荐的孝廉王脩,在听到有人建议向焦和求援,苦笑连连的说道。
青州原本属于富庶之地,兵甲也算是齐备精良,可偏偏遇到了一个不靠谱的家伙做刺史,结果让青州成了黄巾的乐园。
听他这么一说,其他人的眼神也是暗淡了下来,王脩说的没错,若是不能找来救兵,突围求援只会是浪费原本就不多的力量。
“叔治慎言,诸位不必惊慌,虽说青州本土势力中,确实没有兵马能够前来救援我都昌,但也并非找不来援军。
去岁将青徐黄巾击溃的公孙瓒,如今也是派出了一支兵马来了青州,若是能够寻求他们出兵前来,即便不能将贼寇全灭,也能使都昌转危为安。”
孔融也知道焦和不靠谱,不过彼此都是名士,还要替他遮掩一下脸面。
“文举公,可是与其相熟尔?”
听到孔融说还有希望,崔弘面色焦急的问询道,这时候的他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风度,唯恐城破后被草芥们清算。
“领兵的主将是田楷,老夫与其倒是没有什么交情,但其副将平原相刘玄德乃是卢子干的学生,凭借老夫与卢子干的关系,想来能让他出兵相助。
只是如今黄巾贼寇围城甚严,想要前去平原国也非易事,也不知需派多少兵马才能突出重围?”
孔融作为汉末的上层人物,对于周边的局势还算是清楚,知道公孙瓒对付黄巾有一套,前段时间杀的青徐黄巾大败而逃。
而且在击败青徐黄巾后,公孙瓒还任命田楷为青州刺史,和袁绍争夺青州这块地盘。
虽说并没有得到朝廷,还有青州的世家豪族的承认,不过其实力同样却是不可小觑。
田楷他没有把握能说动,但对于刘备他觉得可以试上一试,怎么说自己也是当今名士,刘备来救援自己还是能得到不小的好处。
“就算再难也要试试,否则咱们困守孤城,早晚要被黄巾贼寇得逞。”
听到是公孙瓒的人后,崔弘也是眼前一亮,虽说他们这些世家瞧不起公孙瓒庶出的身份,但却不得不承认这家伙是一个猛人。
哪怕他的这位同窗好友,没有他的本事大,可城外的草芥们,也不如那支黄巾的规模,想来那位平原相,应该不会让他们失望。
“那咱们抽调出一百精锐,突围前去求援?”
作为北海的都尉,彭璆在那些世家豪族的家主们盯上他后,只能是咬咬牙说道。
这时候想突围求援,可不是什么容易事,城外的黄巾贼寇,定然会全力阻止,所以哪怕兵力极为紧张,为了能够成功,他也是决定派出一百精锐。
“这点人怕是不够啊!”
一百精锐是不少,但城外的黄巾贼寇可是人山人海,怕是很难能突破重围前去求援。
“如今城内只有千余兵马,哪怕是加上诸位的部曲,也不足两千之数,再多守城怕是都不够。”
彭璆也知道凭借一百精锐很难突出重围,可这已经是他能抽调出来的极限了,否则守城都将顾不过来。
“这可如何是好啊?”
崔弘等人听到彭璆这么说,也是愁的直扯胡子,求援确实重要,可守住城池才是重中之重。
“府君,诸公,想要突围而出,人多并不一定有用处,若是诸位能信得过某家的话,某家愿孤身带上书信求援。”
就在这些大人物们愁眉不展,想不出破局之策时,一个身材壮硕,相貌不凡的汉子从角落里站起身后说道。
“此次子义能不顾安危,杀入城内与老夫共御强敌,已经是冒了极大的风险,老夫如何能再让子义再度陷入如此危机之中。”
孔融听到这话觉得可行,只不过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说话的人居然是太史慈,不禁有些为难的说道。
不同于其他的粗鄙军汉,他们就算是死了也无所谓,但太史慈可是名声在外,这次前来与自己并肩作战,更是算得上仁义无双。
自己若是让他突围求援,哪怕是成了也会被人诟病,若是其死于黄巾贼寇之手,那更是会成为他这一生都抹不去的污点。
“昔日府君在外之时,谴人倾意照料家母,家母感戴府君恩遇,故而在得知府君遇难之后,觉得某家或许有可取之处,能有益于府君,方才遣我前来相助府君之急。
如今众人皆感突围无望,若某家也畏之不前,这样岂能报答府君的顾之情谊,又如何能够完成家母遣某家前来之本意?”
对于孔融,太史慈原本还是抱有期望的,这乱世之中,能投效一个明主,是大多数文臣武将的最佳选择。
所以哪怕孔融给予的恩情,并不算是太大,不过是在自己逃亡之时,让人给母亲送了些吃食,他依旧是借着这个由头,冒着巨大的风险前来相助。
要知道他们家也并非是什么小门小户,即便是自己在外,家族里面的亲眷也会照顾好母亲,孔融那么做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但在真与孔融接触过后,特别是这次黄巾围城,太史慈请求出城带兵出城驱逐被拒之后,发现这位名士并非是什么雄才大略之人,在这乱世里怕是难有太大的作为。
所以他打定主意,再为孔融冒险一次,也算是还了那点恩情,过后彼此再无相欠。
“事到如今,也只能是如此了。”
看太史慈说的这般果决,孔融虽说是心中担忧,也只能是同意让他突围前去寻求刘备来援。
‘如此也算两清了!’
看孔融答应让自己冒险突围前去求援后,太史慈在心里面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要是这位孔北海真不舍得让自己冒险,那自己底下若是再干脆利索的弃他而去,名声怕是会受到影响。
“都昌城内数万百姓安危,皆是在子义之手,必行定要珍重啊!”
几经润色,孔融总算是把这封求援信写好,亲手交给了太史慈之后,充满期许的对其叮嘱道。
“某定不负府君所托——”
太史慈接过书信后,也不再有丝毫的耽搁,直接走出官邸,在装甲俱全后翻身上马。
不过在临行前,还是忍不住忘了一眼官邸,心里面一阵叹息。
当初这位孔北海,若是能够听自己的建议,趁着黄巾贼寇立足未稳,直接让自己率军杀出去,哪里是会像现在这般狼狈。
作为后世东吴顶级将才,太史慈自然能看出,这些黄巾贼寇的战力稀松平常,面对郡兵的攻击定会招架不住。
结果这位孔北海犹豫不决,始终是拿不定主意,最后让这支黄巾军越聚越多,到如今有了破城的能力。
只能说这位孔北海,空有一个响亮的好名声,却没有那个胆略,不值得自己将身家性命相托。
“挡我者死——”
从侧门冲出来之后,太史慈可谓是勇不可挡,遇到的黄巾军士卒无一合之将。
就如他心中所想的那般,大部分的黄巾军士卒,都不过是些活不下去的流民,武器都没有的他们哪来的战力。
得知侧门有人突围后,管亥忙急匆匆的赶来,可终究只是看到扬长而去的太史慈,不甘之下他对着太史慈身影大声喝问道。
“汝乃何人?”
“某家乃东莱太史慈是也——”
疾驰而去的太史慈,听到管亥的问话后,回首厉喝答道。
“东莱太史慈,看来那位刘皇叔过几日就要登场了,但愿在这之前能攻破都昌,要不然只能是狼狈逃窜了。”
闻讯赶来的沈诺,在听到突围而出的是太史慈,顿时想起了这一档子事。
正是因为太史慈的突围求援,才引来了那位刘皇叔求援,最终导致管亥死于关羽之手。
可惜自己想起来的还是太晚了,让这位猛将兄轻松突围,再想要阻拦也绝无可能。
眼下能做的,也只能是在刘大耳的援军到来之前,将这都昌城攻下来,那样有着坚城依托,哪怕关羽张飞再勇猛,也只能是干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