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动员军民,共渡难关

晨光洒在残破的军营里,秦墨寒站在中军帐外,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昨夜斥候传来的消息让他彻夜未眠——敌军五千人正快速逼近,而粮草仍未到,军心已显浮动。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走进大帐。

“召集所有将领,一刻钟后议事。”

不多时,十余名将领鱼贯而入,个个神情凝重。他们都知道,如今前线缺粮少械,若再遇强攻,恐怕撑不过三天。

秦墨寒端坐主位,目光扫过众人:“各位,情况你们也清楚了。赵德坤截断粮道,是想让我们不战自溃。但咱们能等吗?”

一名年长将领沉声道:“将军,弟兄们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这仗……怎么打?”

“不是怎么打,而是必须打。”秦墨寒语气坚定,“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更不能让敌人看笑话。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就地取材,自力更生!”

众将面面相觑。

“你是说……动员百姓?”有人迟疑开口。

“对。”秦墨寒点头,“百姓虽无兵甲,但他们有智慧、有双手。只要组织得当,不仅能解决部分物资问题,还能稳定军心。”

沈逸风在一旁插话:“可眼下周边村落早已空了大半,剩下的百姓也都惶惶不可终日,谁还敢出来做事?”

“那就让他们看到希望。”秦墨寒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我们要做的不是命令,而是号召。告诉他们,这一战不仅关乎朝廷存亡,更关乎他们自己的生死。”

一时间,帐内陷入沉默。

良久,那名年长将领缓缓起身,抱拳道:“将军说得对,我愿意带队去联络附近村庄。”

“我也去。”另一人紧随其后。

“还有我。”

一个个声音响起,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秦墨寒嘴角微扬:“好,大家分头行动。记住,要以诚动人,不要以势压人。另外,我会亲自去一趟刘家庄。”

“你亲自去?”沈逸风皱眉,“太危险了,那边可是敌军可能最先突破的方向。”

“正因为危险,我才必须去。”秦墨寒淡淡一笑,“我要让他们知道,我不是只会躲在后方发号施令的人。”

*

几个时辰后,秦墨寒带着一小队亲卫策马来到刘家庄外。

这座庄子依山而建,围墙高耸,守卫森严。远远望去,便知这里藏了不少东西。

他下马,整理衣袍,缓步走向庄门。

“来者何人!”守门护卫喝问。

“秦墨寒。”他朗声答道,“奉命前来借粮,望庄主赐见。”

守门人脸色一变,立刻跑进去通报。

不多时,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位身穿绸缎的老者迎了出来,正是刘家庄庄主刘鸿远。

“原来是秦大人。”刘鸿远笑容满面,却掩不住眼中警惕,“不知大人此来,所为何事?”

“实不相瞒,前线粮道被奸人截断,将士们已连日不得饱食。刘某素有善名,今日特来求援,愿以朝廷名义立下借据,战后必加倍偿还。”

刘鸿远闻言,神色微微一动,随即笑道:“秦大人言重了,小老儿不过一介乡野之人,哪敢谈什么善名。只是近日听闻贼寇四起,庄上也有些不安稳,粮食嘛……确实紧张。”

秦墨寒静静听完,忽然轻笑一声:“刘庄主,我知道你囤积的粮食能养活三万大军三个月不止。你不愿借,无非是怕朝廷日后不认账,或者担心敌军报复。”

刘鸿远脸色一僵。

“我可以告诉你,第一,我亲自写下的借据,盖上官印,将来必然作数;第二,敌军若真来了,我第一个带兵来救你;第三——”秦墨寒眼神一冷,“若你执意不借,我不介意换个方式拿走。”

刘鸿远心头一震。

“秦大人,你这是威胁?”他声音略带颤抖。

“不是威胁。”秦墨寒淡淡道,“是提醒。你若不信,可以试试。”

两人对视片刻,刘鸿远终于叹了口气:“罢了……我借便是。”

*

次日清晨,秦墨寒带着第一批粮草返回军营,同时带来了好消息:刘家庄愿意提供部分粮食,并协助组织附近村民参与后勤事务。

消息一出,军营上下士气为之一振。

当天午后,秦墨寒登上临时搭建的高台,面对数千军民发表讲话。

“诸位!”他的声音洪亮有力,穿透整个营地,“今日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也是前所未有的机会!赵德坤以为切断粮道就能击垮我们,但他错了!我们不是靠别人施舍活着的人,我们是靠自己双手创造未来的军民!”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

“我知道,有些人已经饿得站不稳了,有些人家里还有妻儿等着回家。但我们不能退!退一步,敌人就会踏进我们的家园,毁掉我们的亲人,夺走我们的一切!”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所以,我请求大家,一起动手,一起想办法!士兵负责巡逻警戒,百姓负责生产补给,工匠修复器械,妇孺缝制衣物。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台下人群情绪高涨,纷纷高呼:“秦将军说得对!”“我们不退!”“誓死守卫家园!”

秦墨寒举手示意安静,继续说道:“从今天起,我们将设立五个小组,分别负责采集、制造、运输、医疗与治安。每组由经验丰富的老兵和当地乡贤共同管理,确保人人有事做,人人有饭吃。”

随着分工的明确,营地迅速忙碌起来。

士兵们开始外出勘探资源点,寻找木材、石材与水源;村民们则自发组织起来,砍伐竹木,制作简易工具;一些老匠人带领年轻人修补破损的盔甲与武器;妇女们围坐在帐篷边,缝补军衣,熬煮药汤……

尽管条件艰苦,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干劲。

*

傍晚时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断了采集队伍的进度。

几名士兵浑身湿透地回到营地,手中只带回了几根湿漉漉的藤条。

“报告将军,外面全是泥泞,根本找不到可用木材。”一名士兵喘着气回报。

“没关系。”秦墨寒接过藤条仔细查看,“这藤条韧性不错,可以用来编织绳索。雨水虽多,但也意味着我们可以收集干净的饮用水。”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一名年轻军官:“今晚安排人轮班烧火烘干工具,明天天晴就继续出发。”

军官点头应命。

另一边,制造组也遇到了难题。由于缺乏铁钉,许多简易工棚无法固定屋顶,几场雨下来,几乎全塌了。

“将军,怎么办?”一名工匠焦急地问道。

“用麻绳绑,用石头压。”秦墨寒毫不犹豫,“实在不行,先搭三角棚,能遮雨就行。”

“可这样太简陋了……”

“比起住得好不好,更重要的是能不能活下去。”秦墨寒语气平静,“等我们撑过去,再重建也不迟。”

工匠们听了,纷纷点头,重新投入工作。

*

五日后,第一批替代物资陆续到位。

虽然比不上正规军备,但至少能勉强维持基本运转。

士兵们穿着缝补过的旧衣,扛着自制的长矛,列队操练;村民们围着篝火,一边烤干衣物,一边讨论如何改进工具;营地角落里,一群孩子正在帮忙搬运柴火,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看着这一切,秦墨寒站在高处,露出难得的笑容。

“将军,真是奇迹。”沈逸风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边,语气感慨,“这些人原本互不相识,如今竟能如此齐心协力。”

“这不是奇迹。”秦墨寒低声说,“这是人心。”

他回头看了眼沈逸风:“你那边查得怎么样了?柳姑娘那边可有消息?”

沈逸风摇头:“还没,但我昨晚收到密信,说她已经接近赵德坤的核心圈子了。”

“很好。”秦墨寒冷笑,“就让赵德坤得意几天吧。等我们这边稳固下来,就是反击的时候。”

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兵急匆匆跑来:“将军!东南方向发现敌军踪迹,约两千人,疑似试探性进攻!”

秦墨寒眉头一挑:“来得倒是快。”

他转身下令:“通知各营,进入防御状态。李延庆带骑兵埋伏东侧林区,随时准备出击。”

“是!”

传令兵刚转身离开,秦墨寒又低声补充了一句:“让制造组加快进度,今晚务必完成五十把备用长矛。”

沈逸风看着他,欲言又止。

“你想说什么?”秦墨寒问。

“我只是觉得……”沈逸风顿了顿,“你不像是在准备防守,倒像是在准备反攻。”

秦墨寒笑了笑,没有回答。

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声巨响,仿佛雷鸣炸裂。

紧接着,一阵骚乱从营地西角传来。

“怎么回事?”秦墨寒猛地抬头。

“将军!”一名士兵飞奔而来,满脸惊骇,“西侧哨塔……哨塔塌了!”

秦墨寒瞳孔骤缩。

他快步朝事发地点赶去,只见原本用于瞭望的木塔已轰然倒塌,碎木横陈,尘土飞扬。

而在废墟之中,一道身影缓缓爬起,满脸鲜血,却仍在挣扎着站起来。

“将军……”那人艰难地开口,“我发现……发现地下……有问题……”

秦墨寒蹲下身,扶住他:“什么问题?”

“地道……他们在挖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