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秦国攻打楚国前,秦始皇先后问过王翦和李信,这攻打楚国要用多少人马。
王翦说非得用六十万人马。
而李信告诉皇帝说,只需要二十万人马就可以了。
嬴政感觉王翦要的士兵数量太多了,六十万,全秦国的壮丁加起来也不过百万。
王翦这不是要掏空他的家底吗?
于是始皇帝陛下讽刺说,“大将军已经老了。”
皇帝陛下选择了李信的策略,让自己和李信带着二十万兵马去攻打楚国。
李信战功赫赫,曾经为秦始皇追缉燕太子丹,连夜带着轻骑奔袭三十里地,最终给始皇帝报了燕太子丹发动荆轲刺秦计划的仇。
谁能想到,这次轮到了李信拉跨,让秦始皇在天下人面前丢尽了脸面。
而秦始皇不得已,只能回头去找王翦。
而王翦被秦始皇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阴阳怪气以后,果断回乡养老去了。
秦始皇不得已,竟然亲自骑着马,跑了好几天前去王翦的家乡频阳。
王翦不愿意搭理秦始皇。
当初你不听老夫的话,现在打了败仗又知道我的好了?
王翦告诉秦始皇说,“我老了。”
始皇帝陛下当即坐在王翦的身边,拉着王翦的手,眨着泛红的眼眶,问,“将军难道忍心抛弃寡人吗?”
王翦哪经得住这么骚气的秦始皇。
始皇帝是不要脸了,他还要脸呢。
于是乎,王翦又答应了返回咸阳,帮助秦始皇攻打楚国。
而自己也在这件事里吃到了教训。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
因为他们这个位置的人,一旦骄傲自大,引发的将是数万将士曝尸战场。
蒙恬的思绪飘远了,拉回来一点。
总之吧,如今的扶苏有几分像是秦始皇了,终于有点像始皇帝陛下了。
让人不得不服。
而扶苏给蒙恬开的条件,让蒙恬心动,因为这件事完全能够实施。
扶苏至今虽然有正妻,但是和正妻不和睦,没有孩子。
他有一个心爱的女人,扶苏将他养在宫外,把自己的一颗心全部给了她,眼里再没有其它女人。
这个女人,是个赵国来的刺客。
她是赵国上卿的女儿,和秦始皇有血海深仇,来到秦国就为了报仇。
她刺杀的行径败露后,众人打算杀了她灭口。
结果扶苏想办法让她活了下来,还把她养在了宫外。
可是这个赵国的烈性女子,竟然不愿意让扶苏触碰她。
痴情的扶苏认定这就是自己的心上人。
发誓说,自己一定会平息她心中对赵国的仇恨。
于是,扶苏一直不碰这个漂亮的女刺客。
但是这样狗血的事情发生在扶苏公子身上,让大臣们连着议论了个把月。
秦始皇可以忍受扶苏对自己唯唯诺诺,但是他受不了扶苏为了一个女人竟然这样卑躬屈膝。
请问,这样的扶苏,他和咸阳城外的舔狗有什么区别。
传出去,简直是让大秦皇室里那些动不动霸占良家妇女的公子们感到颜面无存,更是让那些所谓天下富商巨贾之子自惭形秽。
扶苏是十五的夜空里那皎洁的明月,完美无缺。
扶苏是祁连山上山巅处那纯洁的白雪。
他这种做法,众人肯定不能理解。
大家都在忙着鱼肉百姓、做合法的奸淫掳掠之事,谁有功夫玩纯爱啊。
扶苏自然被群起而攻之。
秦始皇也看不过眼去,因为这充分地暴露了扶苏的个人魅力不行。
连个女人都搞不定,干脆别出去见人了。
于是秦始皇在问过扶苏的意见后,看到扶苏是真的对她一片痴心,甚至为了她顶撞自己。
老父亲意识到这孩子已经疯了。
而扶苏誓死要保护这个女人。
于是两人达成了交易,扶苏永远不见这个女人,而秦始皇把这个女人送出了宫外。
据说这个女人好像还活着,不过没有人敢娶她。
而扶苏公子有了这么一个心上人,自然是朝思暮想,日夜牵挂。
还因此和自己的父亲母亲有了矛盾,父子离心那是日积月累来的。
这个女人一直在扶苏的心头萦绕。
而扶苏娶的正妻,更是闹的沸沸扬扬的。
因为扶苏公子深爱的是另一个没有得到过的女子,所以他不愿意接受始皇帝许配给他的正妻。
这个正妻就是李斯之女。
李斯年纪很大了,他的小女儿是他在咸阳的一个美妾所生,长得非常漂亮,而且知书达理,秦始皇亲自看过她,认为她是一个贤内助。
扶苏这种二愣子,需要一个懂得什么是好歹是非的女人给他做妻子,帮助他。
而且李斯此人,能力强。
把李斯的女儿许配给扶苏,为的就是让他抱住李斯的大腿。
然而扶苏并不管这些,他只是一味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对自己的正妻爱答不理。
总的来说,扶苏是个情种。
这也没啥大问题,因为也只有扶苏这样的人能够做情种,他不愁吃喝,父亲是秦始皇,当然能够玩纯爱了。
不过,在这个时代,在除过扶苏以外的所有人眼里,扶苏这样的行为,那就是纯纯脑子有病。
从扶苏的感情史不难看出,扶苏其实就是个不谙世事的人。
少年时被保护的太好了的人是这样,不懂人世艰险,人生艰难。
所以扶苏到现在为止,竟然只有两个子嗣,而这个子嗣还都不是被正妻生的。
堂堂大秦帝国的长公子,居然这样做事,这不是胡闹吗。
当然期间扶苏公子还爱慕过江湖上的侠女,但是在看到那人的真容后果断地选择了放弃。
他还曾经喜欢过宫中一个采药女,不过后来那采药女被他的父亲宠幸了。
这些事,外人眼里好像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是啊,秦始皇是皇帝不说,他是扶苏的父亲,扶苏不听父亲的话,还总是搞东搞西不成熟。
但是对扶苏这个情窦初开的年轻人来说,每一件事都是对他的否定,对他的打击。
至于之后在朝堂上提出的种种意见,秦始皇也没有办法采纳扶苏的意见。
很多时候扶苏的意见不合理,但是始皇帝还是给了面子。
但是扶苏是个很敏感的人,一次的否定,就足够他记很久。
何况多次的否定呢。
那么多奏疏政见没被采纳的多了去了。
而扶苏是这样性格的人,只记得只关注那些不好的,没有被采纳的,不关注被采纳的。
非常悲观、灰色。
久而久之,他和秦始皇两个人自然矛盾越闹越大。
秦始皇每天看着自己的傻儿子胡闹,那叫一个心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