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16

┃合纵与连横┃

前文提到,正是公孙衍最早意识到了秦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于是他积极推行“合纵”策略,并联合其他诸侯一起对抗秦国。

可“合纵”却被秦国丞相张仪轻松瓦解掉了,而张仪所采取的策略也有一个名称,叫作“连横”。

那么“合纵”和“连横”的名称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在当时的“战国七雄”中,西边的秦国和东边的齐国实力最强,夹在中间的韩、赵、魏、楚、燕国则实力较弱。如果五国能够联合起来,正好是一条封锁秦国东进的纵贯线,所以简称“合纵”。

“连横”则是指秦国和位于五国东侧的齐国联合,实行东西夹击,共同破解五国“合纵”,所以称作“连横”。

司马迁曾经在《史记》中记载,创造“合纵”策略的是战略家苏秦,苏秦和张仪两人针锋相对,在战国时期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争斗好戏。

真实的历史却并不是这样的,因为苏秦要比张仪的年龄小得多。当张仪担任秦国丞相的时候,苏秦甚至还没有登上政治舞台。所以张仪真正的对手是公孙衍,他才是“合纵”的创始人。

纵观当时的战国局势,那些实力强大的国家,比如秦国和齐国,都是靠拳头和武力说话的;而实力相对弱小的国家,就只有联合起来自保了。

公孙衍提出的“合纵”,其实是弱小国家抵抗秦国吞并的有效办法。如果各国能够按照他提出的策略团结一致,共同抗秦,那么天下局势很可能会改变,历史或许也会因此改写。

可是由于各国的国君目光短浅,又贪图私利,结果公孙衍费尽了唇舌和心力,“合纵”策略都没能得到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