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风落肩,语难开

秋天的风渐渐带了些薄凉。

周六单休的午后的阳光是温的,风却是不留情的冷。陈申谦在县城南边的小单车铺前站了许久,才鼓起勇气指了指那辆黑红色的凤凰牌自行车。他有些肉疼地付了钱,推着车出了店门口。

他其实从没真正骑过车,甚至连刹车和变速都不太会用。之前一直走读是步行到校,从家到学校不过二十多分钟路程。但自从退宿,早晚赶时间,脚程就显得拙劣了许多。他不想被人看出自己不会骑车,就推着车绕到一处靠近河边的空地练习。没人经过的午后,他一次次起步、打滑、急刹,然后再咬牙上车。

两个小时后,他终于勉强可以骑一段直路,不至于跌倒。手臂被磨红,掌心有点发抖,但他还是慢慢骑着往家走——那是一种带点疲惫的满足感。

而第二天早上,满手酸胀的他在英语课上站进了走廊。

他没交抄写作业。整整两页单词,三遍抄写。

他看不惯这种作业,也不屑于迎合。他知道自己能默记词汇——也确实默记了大半。但那位刚毕业没几年的英语老师不这么看。

“去外边站着。不写作业你就不配听课。”

“你觉得你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是不是?”

她的声音细尖而严厉,在讲台上来回走动,像是在寻求课堂里的支持。

陈申谦靠在走廊的窗边,看着楼下被风吹皱的不知什么种类的树,不作辩解。他只是固执地认为,抄写是一种没效率的体罚式训练,不值得服从。他不喜欢那种只有形式、没有信服力的管理方式。

那节课上,他听到转校生在后排小声嘀咕着什么,大概是“这人什么毛病”。之类的话。他没有回头,甚至连表情都没变。一个作业都靠抄的人,到底是在什么立场上鄙夷一个不写作业的人呢?

下午第一节课前,他早早去了一趟学校的小超市,回来时手里多了一条德芙巧克力。

那天王予澜在黑板前值日,拿着一块板擦在清理上午留下的粉笔字。他走到她身边,犹豫了几秒,小心翼翼地将巧克力拿出来递了过去。

“这个……送给你。”

他声音很轻,有点紧绷,说完之后就像是完成任务一样低着头快步走开,甚至没看王予澜的反应。

她站在那里,手还握着板擦,微微偏头看着他的背影。

那是一种让人不太能理解的场面,但又似乎挺可爱的。

那天下午的阳光淡得像是快褪色的水彩,照在教室后排昏黄的玻璃上,给整间教室添了一层薄薄的静谧。

有几位同学注意到了他送巧克力的举动,有人起了点哄,有人只是好奇看了两眼,但很快便又沉入各自的世界。

就这样,无趣的高中生活一天又一天。

课桌上的晨光似乎总是渐渐明亮,黑板上的板书却始终模糊。

在一些科目上,陈申谦的状态像是一个被裁剪错位的拼图,永远难以拼进课堂的主轴。他在语文课上坐得最正,仿佛那是他为数不多可以真正安心参与的时间。班主任讲课声音很稳,眼神也始终看得见人。课堂上的分析也常常从词语细处切入,再延伸到人物性格、时代背景。主角在那样的课堂里,总能感到一丝和世界同步的节奏。

可一到数学,他就陷进了另一种情绪。

“听懂了吗?”

“跟上我没有?”

那位五十出头的数学老师,眼神沉沉,步调缓慢。她总是走到黑板边,再慢慢地写下一串公式,接着回头环视一圈班级,重复那两句像口令一样的问题。时间久了,大家都学会了机械地点头。

而陈申谦坐在靠窗的位置,只能在心里苦笑:要是她讲课的语速和发问的语速一样慢就好了。

英语课是另一番景象。他坐在座位里从来不与那位年轻老师有任何眼神交流。那位老师讲课常带着一种略高一调的情绪波动,仿佛总在暗示“我是在拯救你们的人生”,而主角对此始终嗤之以鼻。他认为语言是靠积累和沉浸习得的,不是靠每天三遍抄写就能学好的。

理科的其他课程,他依旧维持自己的“弃守”策略。生物课上偷偷翻着历史教科书,物理课上做着地理笔记,化学课上对老师的演示实验不发一言。老师们最开始还点名批评他,后来也就放弃了。

在历史课上,他才算是自如。他不需要死记硬背,只需安静地阅读一次讲义,就能记住时间、人物和事件关系。他的脑中似乎能建构起一幅清晰的时间轴,而事件就在其上排布得整整齐齐。

政治课讲到经济学的一些基础原理时他也能迅速理解,无论是“供需平衡”还是“价值决定价格”,他总能找到与现实社会挂钩的印证。

地理课则完全相反。

“太阳直射角变化对气温的影响?”

“地球公转带来昼夜长短?”

他望着投影上的动画,感觉那更像是神秘主义的信仰,老师用一种笃定到不可怀疑的语气陈述每一个原理,而他却只感到荒唐。

是我太笨了?还是这个世界太奇怪了?

他心里泛起这样的念头,却从未说出口。

很快,第一次月考到来。

三天的考试结束时,天色也跟着转凉了些。成绩出来那天,他也似乎料到了大致的结果。

数学,他勉强过了及格线。

物理化学生物则是底层中的底层。

但政治和历史的分数异常突出,虽然一个年级也只有一千三百余人,前十的水平足够说明陈申谦是有一定能力的了。

最令其他人讶异的是——他的英语是年组前二十的水平,而在班级里这就是最高的分数了。

那位英语老师在看到成绩后,嘴角抖了抖,尴尬地笑道:

“难怪不写作业,原来是有东西的啊。”

全班轻轻一笑,有人惊讶,有人怀疑。

陈申谦没笑,他只是低头看着自己的英语试卷。那一瞬间,他并不感到得意,也没有所谓“被认可”的快意。他只是觉得:至少我没有错。

总排名700左右,若是单看语数外+文科大概是70左右。数学能力实在就这个水平了,希望以后不会太拖后腿。

“请你吃糖。”一下课,王予澜就来递过一根棒棒糖,陈申谦瞬间短路一般僵硬地接过磕磕巴巴地说了句谢谢。

好像有点幸福,这算是苦尽甘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