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复习一下

三车西瓜挣了七百块钱,也还行吧,就是多少有点累人。

这些天马大娘可做了不少东西,光给她的制作费都给了四十七块钱。

于是第二天韩旭就带着牛小军往城里去找地方继续卖他的头花。

好消息是暂时还没有人来抢他的生意,所以这一天卖头花又是满载而归。

因为换了个好地方,又是忻城服装厂,这一次带出去几百件东西卖到最后就只剩下几个不好的了。

事实证明马大娘的手艺比韩旭强了不止一点点。

人家不仅做的精致,还能举一反三,还给他做出很多他都没想到的新花样来。

虽然说没有那么洋气,但是忻城本来也是个小城市,不需要那么洋气。

这股子洋气的风,再过二十年吹进来都不晚。

一连七天,早出晚归。

但是逐渐就发现,生意变差了。

确实,市场就这么大,这个年代有钱的人还是少。

他估摸着这五大麻袋的布头子都能迅速卖光呢,如今看,只怕是有点艰难。

这么久了,也就用完一麻袋。

不过他也没太失望,赚多少算多少吧。

韩旭坐在炕头算了算帐,这段时间乱七八糟加一起,居然已经有了八千多块钱在手上了。

这在如今是一笔巨款了。

可惜他还没身份证,也没法去银行开户,只能放家里,藏在一个角落。

现在还没有百元大钞呢,最大就是十块,所以八千多就是一大堆钱。

眼下要紧的是立户的事,其他生意晚几天再研究。

算一算,从李家出来都半个多月了,今天已经是8月4号了。

韩旭的生日在8月11号,到时候他就可以去立户了。

韩旭之前就打听过了,他这种情况下,可以把户口落在居住地的社区。

他毕竟不是李家人,但是他从六岁来到忻城,上学也是在这里,所以是满足了落户条件的。

这应该是韩旭最关心的事了,毕竟你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真的是什么都不好干。

他现在已经没有因为钱而那么紧张,更多时间放在了生活上。

开学是9月1号,等户口的事办完了,还可以再赚一段时间的钱。

他其实确实不想让李家人知道他在摆摊什么的。最好是先把户口迁完了再说。

彻底断亲这种事估计没有那么利索。

毕竟原主的妈还活着,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回国了。

但是把户口迁出来之后,主动权就在自己手上。

以后不管有什么事,李家人也休想拿捏到他。

说起要开学,他还确实需要复习一下。

原主的学习是真的不好,纯纯的学校吊车尾,上个季度全班倒数第二。

现在能读到中学的孩子们其实不多。

所以他们整所学校中二也只有一个班。

这一个班四十七个同学,原主上学期期末考考了个四十六,所以李家觉得他考不上大学,也没错。

原主脑子不好使是一方面,但是如今这教育程度也挺堪忧。

忻城市总共也没有几所中学,前两天倒是听说四中正在建。

当然了,下面的县区也都有中学,不过那个教育水平就更差了。

韩旭是不知道今年忻城中学有多少人考上了大学,但是他知道有一个记录是去年忻城下面的一个县考上大学的人,总计有107个。

因为上了新闻,这就是非常好的数据了。

但是这其中都考上了哪里的大学,什么专业或者分数线多少他都不清楚。

韩旭翻看了一下他自己的那些课本,都不全。

也是除了少量的一些暑假作业之外,上学期的书本都已经扔的差不多了。

原主也不珍惜。

韩旭想了想去了牛小军家借自行车。

他打算去新华书店买点书。

忻城的新华书店面积还是挺大的,一排都是。

中学生的课本都还是有的,都能买到。

但是一些课外辅导书就买不到了。

他只能捡能买到的书买一些,这个时候的书是真的挺贵的。

光是一本高一的语文书,就四块八。

其他的也是四块起步。

他把高中三年的课本都买全,八门课的三年课本全都买齐,五十来本书。

这就是两百三十六块六。

大概是也少见这么买书的,书店的店员还给他打了个折,免了六毛钱。

并且还送了他两本空白草稿纸本子。

看到了本子,韩旭就拐去供销社,又去给自己添置了一些本子啊,笔啊之类的东西。

这些就便宜,一根钢笔也才两块钱。

一共也就花了十来块钱。

回到了这个时代,虽然说现在学习的比较浅。但已经远离学校多年的他还真没有把握能考一个不错的大学。

所以不管怎么样,学习的态度还是要好一点。

至少真正用心才行,就李家那两颗蒜还敢叫李望清李望北呢,他也可以拼一把嘛!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他就开始了一边摆摊一边学习的生涯。

除了跟隔壁周大爷家有往来,其次就是牛小军家了。

听说后来赵红旗又接连贩了几车瓜,不过到了后来就越来越不好卖了。

主要是卖瓜的人多,他只能往下降价。

但不管怎么说,肯定还是赚的。

韩旭跟周大爷家关系处的不错,周大爷家院里的菜园子长出来的蔬菜,他也没少吃。

当然,他时不时的去街上买点什么卤肉之类的,回来给周大爷,周大爷也没太拒绝。

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着,时间转眼就到了他生日这天。

不过他没有跟任何人说今天是他的生日。

再说了,这本就是原主的生日,也不是他的,所以他压根也没有多在意。

倒是这一天,李家的人记着呢。

李家当然不是惦记着他要过生日,而是惦记着他可以迁户口了。

他们早就在日历上画了圈,所以今早起来撕日历的时候就看到了。

一早,李家的舅舅舅妈还没起床,两个人就在屋子里说起了话。

“你说你那外甥这段时间都不回来,你说他跟着贩西瓜一天一块钱,是不是也存了挺多钱?”

孙翠英哼了一声:“你说老太太当初到底给了他多少钱,他也应该把这个钱还给咱们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