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别说朕不帮你

雒阳南宫,前殿。

今日朝议,百官齐聚。

因为要商议立太子之事,在京官员,六百石以上者,齐齐到来。

朝议没有悬念。

皇长子刘辩为皇后所出,立为太子名正言顺,而且还有袁家鼎力支持,没有人提出异议。

朝议结束。

侍从高声道:“今日大事议定,择日下诏,立刘辩为皇太子,大赦天下。”

……

忙完朝议,刘宏回宫,却见一人早已在廊下等待。

走进一看,这人是豫州牧黄琬。

刘宏沉声道:“黄卿,一方州牧无诏回都,是发生什么大事了吗?”

黄琬快步跟上,拱手道:“陛下,豫州的旱情,已经迫在眉睫。”

“哦?”

刘宏装糊涂道:“豫州乃是天下膏腴之地,历年雨水充沛,怎么会有旱情?”

黄琬急道:“天有不测风云,今年豫州无雨,百姓都不敢播种,怕耗费良种。

“世家庄园多以‘养地’为名,遣散佃农,以至于豫州流民遍地,愈发混乱。”

两人说着话,已经走进宫殿。

刘宏摇头道:“黄卿,当初朝议,说好的豫州税收都给你,由你来治理豫州,总不能眼看天灾了,想甩给朝廷吧?”

“陛下!”

黄琬恨不得给皇帝磕一个,希望皇帝帮帮忙,要是朝廷放任不管,豫州恐怕要出大事。

御史台发布了新规,哪里出现民变,就查处哪里的官吏。

当官的没有不怕查的。

如今桓典坐镇尚书台,被他一查,不死也得脱层皮。

“如今豫州十分危急,要是激起民变,恐怕……恐怕难以收场。”

刘宏道:“怕民变,你可以招兵,有兵压着,谁敢造反?”

“可豫州的税收不足……”

“你可以加税啊,豫州都给你了,怎么治理,是你的事。”

黄琬皱眉道:“陛下,加税不得立即民变,你……你要不把我的州牧一职撤了吧。”

“你这可不像话,撤了你的州牧,谁来管豫州?”

刘宏本来就不想立州牧,都是刘焉那些大臣一直主张的。

道理很简单,要是各州各过各的,大汉不就分裂了吗。

来到书房,刘宏坐下,侍从奉茶。

黄琬面色焦急,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刘宏阴阳怪气道:“废使立牧,是我朝大政,黄卿既然接了豫州牧,可不能让朝野失望啊。”

黄琬叹了一口气,感觉皇帝好绝情。

此时,黄琬已经知道了刘焉和皇帝联合,暗中给自己挖坑。

可这艘船一旦上了,不是能轻易下来的。

刘宏喝了一口茶,缓缓道:“以往地方有灾情,都是朝廷赈灾,现在你们地方要自己想办法了。”

黄琬听出来了,皇帝反对废使立牧,又不想公开表态。

“唉!”

黄琬拱手道:“陛下,臣认为,州牧制还不可靠,建议恢复监察制。”

刘宏摇头:“朕感觉,州牧制很好啊,放出去一些治权,朝廷也能轻松一些。”

黄琬叹息道:“陛下,臣当了一州主官,才知道主官的不易,臣错了,就不该接豫州牧。”

刘宏笑了笑:“既然黄卿这么说了,朕就帮一帮黄卿,自今日起,免了你的豫州牧,改为豫州刺史。

“但你的俸禄还是两千石,位同九卿,算是我大汉唯一的一位两千石刺史。

“另,我拜你为中郎将,统领一千禁军,以助你稳固地位,这样可还算体面?”

“体面,体面……”

黄琬擦了擦额角汗珠,皇帝竟然如此大度,又给地位有给兵,不知皇帝又憋着什么坏呢。

刘宏颔首,请黄琬坐下。

黄琬坐好,整个人显得恭恭敬敬。

刘宏道:“朕已经有了策略,以应对豫州旱情。”

黄琬拱手道:“愿闻其详。”

刘宏喝了一口茶,缓缓说道:“朕准备在定颍、固始、汝阴,挖一条河,将淮河上游的水分出一部分,可排涝、可灌溉周边田亩。”

“成帝时,宰辅翟方进,与御史大夫一起上书,言汝南陂水时常泛滥,建议填埋。

“朝廷同意上书,填埋了河道,等翟方进失势,才有官员上书,说翟方进上书填埋河道之举,实际上是为了获得耕地,中饱私囊。

“王莽时,汝南因为河流被填埋,时常干旱,百姓编了民谣抱怨,但已经于事无补。

“现在想想,一条大河被填埋,连带许多支渠断绝,一旦雨水不好,无法灌溉的田亩不计其数。”

刘宏继续说道:“挖河这件事,需要五年工期,倒不在于能解决一季干旱。

“流民充当河工,能让州郡安稳,百姓有了活计,能度过眼下困难。

“豫州总不会一直干旱下去,能过了这个难关,往后日子就好了。”

黄琬颔首:“多谢陛下。”

“先别忙着谢。”

刘宏沉声道:“你作为豫州刺史,不能袖手旁观,修河之事,朕出多少,你们黄家出多少。

“所欠款项,算上利息,自豫州税收中拨出,慢慢还,你看如何?”

“这……”

黄琬支支吾吾。

皇帝叹了一口气道:“先帝赈灾时,动用内帑,拉了不少亏空,公府也不想着把钱还回来,弄得内廷越来越穷。

“朕想了,以后朕动用内帑赈灾,得列一个账目,让地方上慢慢归还。”

还是陛下脸皮厚……黄琬叹息道:“臣作为州长官,花钱赈灾,还要求地方偿还,说不出口。”

“你还高风亮节起来了,你不要求偿还,朕怎么要求偿还?总不能我们君臣一起吃亏吧?”

“容臣想想。”

刘宏沉声道:“你难不成想袖手旁观?你要这样,朕也可以袖手旁观。

“大不了豫州乱了,让桓典到豫州,借你黄琬人头一用,以平息民愤。”

“臣当尽力。”黄琬满头汗珠,颔首道。

“黄卿,你也不要觉得亏。”

刘宏感叹道:“先帝爱民,每遇大灾,国库钱款不足时,便以内帑补贴,内帑不够,就找诸侯借贷。

“也别说这天下是刘家的,刘家人就该这么做,你黄家一样世代公卿,难道就不是大汉主人。”

黄琬急道:“臣不敢称主人,只愿效忠陛下,万死不辞,只是……

“只是什么?”

黄琬皱眉道:“汝南是袁氏的根基,咱们在汝南挖河,河道一开,得毁多少耕地啊,袁公能坐视?”

“这正是朕要说的。”

刘宏正色道:“朝廷每遇大灾,有罢免三公的惯例,你可以上书,先发制人……”

PS:诸位明公,最近追读断崖式上升,作者也在努力更新,历史文写得慢,这本书没有大的金手指,偏群像,希望诸位喜欢。

作者在起点写了快五百万字了,虽然还是扑街,但一直有创作热情,签约书,切过一本十万字的,其余的都完本了。

计划这本书写一百万字以上,感谢诸位明公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