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书中有黄金

昭阳宫,寝室。

本该夜深人静时,皇后寝宫却不断传来求饶声。

皇后趴在床榻上,死命护住怀里的书籍,说什么也不让皇帝看。

刘宏也是无奈,自己是皇帝,不能和皇后撕打,抢又抢不过来。

汉代对皇后的身高有要求,便是身高要超过七尺,这已经超过许多男子的身高。

何氏身高七尺三寸,本就不是个小鸟依人的,要是真动起手来,还不太好摆平。

“好了。”

刘宏松开手,退后一步,缓缓说道:“朕就是看看你睡了没有,有……有些辩儿的事情,想跟你聊聊。”

何氏将书本藏好,转过身。

“陛下,可是辩儿不听话了。”

“这倒没有。”

刘宏正色道:“此时开春,当是议定大事之时,朕有意……有意立辩儿为太子,不过……这件事还需要群臣共议。”

“真的?”

何氏起身,神情郑重地看着皇帝。

“当然是真的,不过朕得提醒你。”

刘宏眼神多了几分凄厉:“你作为皇后,太子之母,今后一定要谨言慎行,收起你的傲慢性子。

“朕不是给你说笑,不要以为辩儿当了太子就高枕无忧,所谓高处不胜寒,盯着他的眼睛只会更多。

“而你,作为太子之母,你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太子的风评,我朝不是没有过废后、废太子之事,你要谨记。”

何氏十五岁生子,如今不过二十二岁,心智上也有些晚熟,平日里喜欢争风吃醋。

不过经过一年多的冷落,何氏也有了长进,知道收敛自身言行了。

此时被皇帝训话,何氏如小孩子一般,点头应承。

刘宏今晚来,就是为了找何氏,叙夫妻之情的。

在一起七年,也算老夫老妻了,忽然半夜见面,想共渡春宵,刘宏却不知如何开口。

两人对视,房间的气氛有些尴尬。

“皇后,你刚刚看的什么书?”刘宏问道。

何氏脸颊顿时红了起来:“也没什么,自宫人那里没收来的,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图文,不值一观。”

“朕很好奇。”

刘宏作势要去翻找。

“陛下!”

何氏急忙呼唤。

刘宏看向何氏,只见何氏褪下睡袍,丝绸睡袍顺着肌肤,一直滑落到脚踝处。

看着眼前这一幕,刘宏深吸一口气,顿时气血翻涌。

何氏在后宫三千佳丽中脱颖而出,无论是相貌还是身材,都是万里挑一。

白皙的肌肤,在宫灯的映衬下,好似温润的美玉。

“臣妾为陛下宽衣。”

这一刻,刘宏仿佛回到了八年前。

在掖庭宫初见何氏,立即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不顾一切要得到她。

只是当时只顾着看相貌,没考虑智慧和性格,这些年被她气得不轻。

是不是身材相貌好的女子,头脑都不太好呢?

刘宏这样想着……

……

次日,清晨。

一夜欢愉,刘宏起身。

回头看时,皇后又战败了,趴在床上还没睡醒。

此时,刘宏已经不好奇皇后昨晚看的什么书了。

八成是《养生秘籍》。

据说这本书已经成为了雒阳名流的必读书籍,宫中也有私藏,甚至有很多女子拿来作陪嫁之物。

皇后果然学了不少知识。

唉!

要是皇后消化了书中内容,战力更强,自己岂不是要吃亏。

想到这里,刘宏决定,让崔烈尽快把卖书收益分润给法真,让法真赶紧出新书,自己要掌握第一手战法。

出了昭阳宫,在步撵上,刘宏遥遥看见尚书令桓典走来。

“停下!”

刘宏一声令下,步撵落下,桓典来到身前。

“陛下!”

见桓典面带怒意,刘宏起身问道:“何事?”

“出大事了!”

桓典怒道:“近日有人在雒阳售卖违禁书籍,廷尉署查处了一处售卖处,查获了一百多本抄本。”

“哦?”

刘宏笑道:“是吗?”

“陛下!你有所不知,证物还没入库,就凭空消失了。”

桓典自袖口拿出一个抄本证物,急道:“现在一本这样的书,在市面上价值十金,臣怀疑,廷尉署官员上下其手,私吞了证物。”

刘宏接过来证物,翻开一看,这是《养生秘籍》的抄本,不如原本好看。

不过,刘宏嘴里还是发出啧啧声。

“此等书籍,确实不堪入目,但朕看了,无非是一些床笫之事与养生之法,倒也没必要太在意。”

桓典颔首:“一开始廷尉署严查,臣也觉得有些过了,可既然已经严查,就要严格执法,廷尉署官员私吞证物,可不是一件小事。”

皇帝叹息,廷尉署多是张让的党羽,这些人办事可以,但并不能算好官。

不过,帝王用人,首先要看忠诚,其次看能力,再次看勤奋,最后才看是否两袖清风。

毕竟再两袖清风,不能做事,这人也没法用。

后汉尚书台监管廷尉署,重要案件一起办,桓典举报廷尉署,乃职责所在。

也不能让尚书台在廷尉署大肆纠察,否则伤的都是张让的党羽,张让的党羽也就是皇帝自己的党羽。

“这件事……”

刘宏叹了一口气道:“廷尉署官员私吞证物……朕会召见廷尉,让他们先自查,把证物还回来……就大事化小吧。”

“陛下!”

桓典还有些不依不饶的意思。

刘宏将抄本还给桓典,转身往步撵走去,随口说道:“桓卿,你现在是尚书令,不是侍御史,凡事要从大局考虑,这还用朕多说吗?”

“是!”

桓典被皇帝训斥一句,终于老实了,拱手目送皇帝离去。

刘宏太了解桓典这种直臣了,实在拗不过时,就给他们提大局。

他们最重视大局了。

刘宏坐在步撵上,微微叹了一口气,没想到法真的书这么好卖,抄本也能卖十金。

……

雒阳北宫,德阳殿。

书房中熏香袅袅。

皇帝坐在案几后,闭目养神。

随着侍从唱报,廷尉樊陵步入皇帝书房。

“陛下。”

皇帝微微颔首:“坐吧。”

樊陵出自南阳名士之家,做过京兆尹,在任时主持修建樊惠陵渠,惠及当地百姓,被百姓称为“父母”。

不过,这也不能说樊陵就是一个好官,这人就不是个两袖清风之人。

樊陵在政治立场上亲近宦官,也就是亲近皇帝,被百官痛恨至极,多次弹劾,在家闲了一段时间。

因为张让负责招贤之事,举荐樊陵担任廷尉。

刘宏和樊陵算是比较亲近的,也就没有过多寒暄。

“樊卿,你们廷尉署最近干了什么好事?”

樊陵略显委屈道:“我们廷尉署一直兢兢业业。”

“胡说!”

刘宏没好气道:“都有人举报到朕这里来了,就一百多本证物,就弄得你们如此不顾名声?”

樊陵嘀咕道:“哪里是一百多本证物?那是一千多金,臣一年的俸禄也不过四十来金……”

………

乃有樊君,作人父母。立我畎亩,黄潦膏凝。多稼茂止,惠乃无疆,如何勿喜?

——《全后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