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
- 逍遥七叶
- 2069字
- 2025-05-03 17:32:42
长安城,大明宫。
杨国忠和韦见素来到紫宸殿觐见李隆基,安禄山的捷报已经摆放到御前案桌。
“两位爱卿,这份捷报你们看到了吗?”
李隆基接到安禄山的捷报非常高兴,他没想到这么快就把奚人摆平,甚至还俘虏到奚王李日越。
杨国忠担心李隆基把安禄山调来长安拜为宰相,他岔开话题说道:“陛下,这次首功是在卢龙军使姜天骄,我听说他年纪轻轻就担任北平太守,兼领一军统帅,去年也是他出塞诱降同罗部众,难怪自古燕赵多勇士。”
“反观安禄山在三年前讨伐契丹失利,这才导致原本归附大唐朝廷的奚人也跟着叛离,因此微臣认为此战安禄山理应功过相抵。”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本来杨国忠是要转移李隆基的注意力,避免安禄山因功入朝拜相。
没想到李隆基听闻姜天骄竟是来自河北,他的态度明显发生微妙变化,于是不动声色说道:“这燕赵大地确实常出名将,统兵征战是把好手,就是不如关中武将这般温顺。”
“朕曾经在长乐坡饯行宴上,当着文武百官说过,待到安禄山来日平契丹、定奚部,朕再为其设宴庆功。”
“此番姜天骄俘虏奚王李日越确实是首功,先让安禄山暂且关押在范阳郡,来日讨灭契丹后,朕再一并为其加官进爵。”
李隆基明显不想再给姜天骄加官进爵,他猛然想起来这位河北猛将还是安禄山的女婿。
安禄山明显是要扶持姜天骄接任节度使,李隆基当然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韦见素害怕这样会给安禄山带去错误信号,他急忙劝谏道:“陛下,姜天骄首功理应要赏,既然一时不能为他加官进爵,微臣建议给予钱财作为补偿。”
“爱卿所言极是!”
李隆基同意韦见素这一意见,他立刻让人草拟诏书送往北平郡。
由于姜天骄乃是安禄山的女婿,所以李隆基在钱财方面倒也不吝赏赐,毕竟有杨国忠在外帮他收刮民脂民膏。
长安城,杨府。
杨国忠和韦见素离开皇宫后来到杨府书房。
韦见素心有余悸跟着杨国忠说道:“右相,刚才在皇宫里真是好险啊,您怎么能说出那样的话,您没发现陛下态度发生微妙变化了吗?”
“莫非我有哪些失言的地方吗?”
杨国忠一脸懵逼不知所措。
韦见素语重心长解释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朝原本就对河北人士严防死守,为的就是避免再出现窦建德和刘黑闼这样的人,而您却在陛下跟前提及自古燕赵多勇士。”
历代大唐皇帝对于河北人士怀有普遍的恶意,从军事角度也是尽显防备的态度,绝不允许河北汉人成为节度使。
杨国忠只不过是随便提及一嘴,想要转移李隆基的注意力,没想到他的态度就能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韦见素倒也没有把姜天骄放在眼里,他就怕安禄山会因此产生误会,误以为朝廷要对他下手,这才故意有功不赏。
随着韦见素把事情说清楚后,杨国忠这才反应过来差点打草惊蛇,他点了点头说道:“会微兄,你提醒得好啊!”
韦见素还不忘记提醒道:“右相,既然陛下允诺讨灭契丹后,再给他安禄山设宴庆功,那就说明暂时不会拜他为相。”
“西南地区的南诏战事瞒得了一时,可瞒不了一世。李宓殉国,王师覆没,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何不让剑南军退回蜀地。”
“好吧!”
杨国忠思考片刻勉强答应下来。
由于杨国忠作为剑南节度使在京遥领,剑南唐军在南诏吃了败仗,他担心皇帝降旨申斥,所以故意谎报军情,隐其败状,以捷上奏欺骗李隆基。
本来杨国忠还担心有人告状,没想到文武大臣慑于他的威权,竟然无人敢以实情相报,这让他更加得意忘形起来。
唐军在南诏前后损失高达二十万大军,这里面固然有很多临时征召的丁壮,可也大大超乎杨国忠的预料。
剑南唐军真是烂泥扶不上墙,难怪在安史之乱中几乎没有任何作为。
现在杨国忠基本确信自己独揽大权,他的权力达到一手遮天的地步,朝堂之上尽数皆为党羽,就连太子李亨在他面前都要低头做人。
其实杨国忠在斗争上还真有两把刷子,他在清算李林甫残余势力的时候,对于文部选拔官员全部都是按照资历深浅,只要有空位就把他们提拔上来,这样使得很多停滞旧位的平庸之辈也得以升迁。
这些官员曾经受到李林甫的排挤打压,如今他们好不容易得到提拔重用,自然在皇帝面前大肆夸赞杨国忠任人唯贤。
鲜于仲通等人奏请为杨国忠在省门立碑,颂扬其选官之功,以此来向他献媚表达忠诚。
令人惊讶的是,李隆基竟然慨然应允,还让鲜于仲通起草碑文,自己更是亲自修改几个字。
鲜于仲通为了向杨国忠表达自己的忠心,他竟荒唐到用黄金填字,这一行为更是将官场上的腐败与谄媚展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从今年开始关中地区发生特大水灾和大饥荒,杨国忠为了巩固权力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不但没有花心思去赈灾救济,反而把这天灾当做排挤政敌的绝佳时机。
从今年夏天开始关中地区连续下雨六十余日,西京长安垣屋颓坏殆尽,物价暴贵,人多乏食,黎民百姓饿殍满地。
京兆尹李岘乃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的玄孙,吴王李恪的曾孙,信安王李祎的第三子,他以处理政务有方而闻名于世,门荫入仕,一路从左骁卫兵曹(从八品下)做到京兆尹(从三品)。
由于李岘作为宗室子弟不愿意依附杨国忠,杨国忠便把天灾归咎到他头上。
正好李岘从不主动向李隆基进贡珍玩大拍马屁,这让他感到很不爽,于是接到杨国忠的弹劾奏报以后,顺水推舟将其贬为长沙太守。
李岘被贬出京以后长安粮价因天灾人祸而暴涨,贪官污吏和世家豪族趁此良机大肆兼并土地,以低价从灾民手上收购房屋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