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游牧生活

高庭晖对于南霁云颇为照顾,他郑重其事解释道:“《史记·匈奴列传》不是写得明明白白了吗?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毌弓,尽为甲骑。”

“胡人牧民为了远距离使用弓箭射杀鸟鼠狐兔,从小到大弓马娴熟,不然你以为他们为何个个都是引弓之士。”

“这些引弓之士成长起来以后,往往就会有诞生出很多神射手,毕竟能活下来的人都是经过生死考验,要是这骑射不行只会活活饿死。”

南霁云面色疑惑追问道:“高大哥,我听说胡人牧民不是食用牛羊吗?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在大草原上狩猎呢?”

高庭晖耐人寻味微笑道:“你这疑惑很多初入军伍的新兵都曾问过,那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还望高大哥能够解惑。”

南霁云非常渴望能从高庭晖这里得到更多知识。

高庭晖笑意盎然解释道:“胡人牧民不会轻易杀羊宰牛,这些牲畜主要负责提供奶食,而这才是日常生活的主食,辅以肉类和谷物杂粮。”

“就算吃肉也会优先捕杀大草原上的鸟鼠狐兔,实在没有才会选择杀羊。因为羊群的繁殖能力较为强大,所以相比牛和马的出栏率会更高。”

南霁云还是有些不太明白,他锲而不舍追问道:“既然没有野生动物也可以杀羊,那为什么还要整天奔波去猎杀鸟鼠狐兔呢?”

“这些动物出肉率又不高,顶多就是饱餐一顿而已。与其费时费力去打猎,还不如扩大羊群规模,这样不就能跟种地一样增加肉食了吗?”

南霁云依旧还是农耕思维,他丝毫没意识到游牧成本的边际效应。

高庭晖只能继续解释道:“一个胡人牧民正常能够放牧五十头羊,一户六口撑破天就是三百头羊,可实际上根本无法管理这么多,能维持两百头羊的羊群规模就很不错啦,毕竟还要豢养牛和马。”

“胡人牧民在夏天主要食用牲畜的奶食,平时依靠捕杀猎物和采集谷物作为补充,冬天才能杀牛宰羊度过寒冬,正所谓夏则食乳,冬则食肉。”

“然而牛羊牲畜又不能全部都吃,不仅要跟其他牧民交换生活物资,还要维持种群规模,以便于来年可持续发展。”

“要是胡人牧民单纯以杀牛宰羊为食,那么依靠放牧根本无法活下去,这是经过数千年总结出来的生存经验,你不要以为增加人手就能扩大牲畜规模。”

“更何况牲畜规模若是扩大,那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牧民负责管理,一旦大草原上突降白灾或黑灾,造成大批牲畜死亡,那么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灾民。”

“在历史上每次遇到白灾或黑灾,这些即将变成灾民的胡人牧民就会大举寇边,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劫掠汉家百姓,胜利就能夺取更多生活物资,失败正好消耗过剩人口。”

“而这也是北方边患永远无法解决的核心问题,就像汉家百姓遇到天灾颗粒无收的时候,同样也会揭竿而起吃大户。”

南霁云终于明白过来为何北方边患始终无法解决,可他还是略微不解说道:“胡人牧民每天只吃牲畜的奶食,这明显也填不饱肚子吧?”

高庭晖点了点头赞同道:“光吃奶食确实填不饱肚子,然而胡人牧民逐水草而居,这食物来源其实很多样化。”

“胡人牧民也会在草原上种谷物,比如选择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开垦耕地,而这些地方刚好又是游牧迁徙的必经之路。”

“虽然在大草原上种地收获不了多少谷物,种植方式也是较为随意,常常是看天吃饭,能收获多少就算多少,但是总归能够增加粮食来源,除此之外还能在放牧期间采集野生谷物做成杂粮,搭配奶食就是一顿美餐。”

对于南霁云一个接着一个问题,高庭晖不厌其烦耐心解答。

南霁云总算明白胡人牧民到底是怎么生活,他非常感激高庭晖的悉心教导,内心不由自主暗道:“在他们面前我就像个新兵蛋子。”

在夜幕即将快要降临的时候。

阿笃孤带着姜天骄悄悄靠近奚人营盘,这个营盘就是奚王李日越的牙帐。

李日越在营盘周围部署有巡逻士兵,甚至还有篱笆、哨岗、拒马等众多防御工事,这让姜天骄感到有些意外。

“姜将军,要不要现在发起进攻?”

阿笃孤谨小慎微请示道。

姜天骄仔细观察营盘的防御部署,他面色凝重说道:“若是我军发起突袭,伤亡代价肯定会不小,这已经违背节帅的方略。节帅既要奚王李日越投降归附,又不想造成奚人太大伤亡,以免白白便宜给契丹人。”

“不知姜将军有何计划?”

阿笃孤满打满算只有上千人马,他就怕姜天骄让自己去攻打营盘。

姜天骄脸上露出自信笑容,他顿时咧嘴笑道:“何不来个鱼目混珠,让我士兵伪装成你的部众,你我干脆混入营盘之中,直接来个擒贼先擒王。”

“这主意还真不错。”

阿笃孤顿时两眼放光说道:“正好我今天需要回来跟李日越汇报军情,要想带个几百人进去还是轻而易举。”

“只不过王师将士需要做好伪装,最好挑选同样出身奚族的精兵猛将,这样定能生擒活捉李日越,如此便可大功告成。”

姜天骄立刻调集张忠志的本部人马。

张忠志带着三百精兵来到姜天骄跟前听候指挥。

这些将士全部都是出身奚族,换而言之他们本质上也是奚人。

张忠志乃是范阳将领张锁高的养子,他曾经因善于骑射被安禄山选为射生官。

后来张忠志跟随安禄山入朝觐见,他成为李隆基的射生子弟,得以留在禁军之中担任宿卫。

然而在这段时间里,张忠志并没有得到李隆基的重视。

姜天骄得知李隆基身边还有这么一个猛将,他以缺少将校为由上奏朝廷,顺理成章把张忠志调到卢龙军中担任一营校尉。

唐朝军队编制如下。

十人为一火,设立火长一人。

五十人为一队,设立队正一人。

一百人为一旅,设立旅帅一人。

三百人为一营,设立校尉一人。

值得一提,在府兵制时期团是折冲府的核心单位,募兵制后,团演变为营级编制,依旧是由校尉负责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