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叶县周围海域,某异格,废弃代谢塔边缘,一处光照不进的礁石。
几个经过仿生器官改造的“游枭”潜于水面之下,他们像是日本新时代的浪人,居无定所,或身怀绝技,或胸怀大志,或……仅仅在流浪。
泠风蹲伏在一座风干的神经传导模块残骸旁,慢慢调试着他的“褶光”——那是由菌藻与旧共生芯片拼凑成的听觉增强装置,每次调频都像是在舔舐一段腐烂记忆的边角。
今天的风不对。风里有共振的频率,有仿佛从蜂巢系统渗漏出来的信息素回响。那不是任何已知秩序的广播协议,而是一种全新的信号。
“他们又在做新试验了。”
他用低到只有自己能听见的语调说着,眼神越过断裂的基因反应灯柱,看向远处模糊震动的天际——B-17节点塔区域上空的海雾,竟泛起了规律的纹波,就像脑电图上的抖动。
他不完全明白那些高阶神经建构者在做什么。也许没人真正明白。但泠风知道,一旦共生实验扩散出副波,“异格”的边界就会松动,有个早被遗弃的裂缝,就会变成…温床。
他伸出手,慢慢将一枚黑色注射器插入手臂后侧——那是他最新打捞来的“幽体促介素”,传言这种东西的技术源自一次失败的记忆重构技术,可以让“非连接者”也被共生演算网短暂识别。
在他的后脑,“鼓膜体”里发出一声轻响。他听到了呼唤:
“你在我们之外,亦在我们之内。”
【进入第零象限,梦的预备体,游枭编号:Y-003】
这不是错觉。
这次的接入,像梦一样,不对!这就是……梦……
看到接入的三个游枭瞬间瘫倒在礁石上,剩余的游枭察觉到了不对,停止了手上的动作,开始在四周警戒起来。
虽然每次进入共生网络可能可以得到一些“宝藏”之类的情报,但他们比谁都清楚被同化的风险。
——
【梦中演算·第一阶段:构建意识脱钩域】
“梦,是非线性认知的唯一可控出口。”这是研究起始文献中的第一句,也是本次梦中演算的理论核心。
森原律被分配进入第一阶段的演算容器。他将承载数名作为观察者的孤岛和白塔成员共同进入一个“同步失象场”中,这是由白塔与孤岛基于第三代技术联合开发的意识坞——被称为“Ω-低观测层”的神经拓扑模型:其模拟一段完全无语义的潜意识风暴,由一些随机的噪声生成波动,在个体梦境中形成自洽但不可言说的背景,在这上面书写内容,供观察者观看。
在接入前,系统提示音在森原律脑中浮现:
“当前演算域为:镜影态·子空间3号。
目标:生成1片‘不可共鸣思维域’。
脱钩协议启动中……请准备断开语义回流管道。”
与此同时,一束浅银色的“意识线”从他头后延伸至空气中,仿佛被缓缓拔出的思想钩爪。他的语言中枢开始冻结,所有主观逻辑流中断。梦境,在一瞬间袭来。
【梦中演算·第二阶段:域内随机游走查找】
森原律的意识仿佛跌入了一种“无词语”的光晕中。他感知到自己的存在被拆解为一种近乎微观级别的“体验感受”——没有时间感,没有空间方位,只有如同漂浮在无穷边界上的某种“知觉微粒”。
这不是梦,而是梦境的骨架,是在语言被剥离后的纯粹意指残留体。
他在其中“见到”了一道并不存在的“灰光墙”。不是通过视觉,而是通过一种“非感知触达”。在那道墙后,是共生网无法触及的意识片段。
——那里,将成为他们所说的“种子安放点”。
【梦中演算·第三阶段:意识植入】
外部的现实时间只过去了7秒,Ω演算系统的反馈却显示森原律在梦中经历了约5小时的“无语义逻辑游走”。研究员S-037低声报告:“目标个体未触发共鸣,已成功脱钩。”
随后,植入程序启动。
白塔科学小组取出一枚密封的神经脉冲器,内含一组完全以“非对称思维裂缝”设计的初始语义结构,就是会议中提到的“自我种子”。其被称为“Δ原种”——这是一种构造上即排斥共生网络逻辑归一性的思维结构体。它不生成思想,不传播语言,也不反映情绪,只提供一个“否定性存在”的空间。
Δ原种必须植入一位个体梦境中的“语义真空”处。这个位置必须由目标个体自己在梦中开辟,且不能被主核预演识别。
森原律的灰光墙之后,即是这片空间。
系统指令下达:
“Δ原种注入完毕。目标种子将于主核试图读取其意识路径时自启动。当前状态:沉眠中。”
第三阶段结束。
“我们第一次,让一种思维结构,逃离了所有语言与逻辑的追踪。它存在于梦中,却并不属于梦。它无法被描述,因此也无法被感染。”伊莱为这次实验评价道。
他站在观测室前,望着那一帧静默的梦境投影。
“这便是文明的‘潜意识庇护所’。”
【梦中演算·第四阶段:主核干扰注入试验】
在Δ原种沉眠之后,第四阶段的演算流程随即展开。
主核,即共生网络的中枢演算体,名义上无处不在,却从未直接显露于白塔任何一次实验中。此次实验,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人类梦境中主动唤醒主核的“感知性回流”。
这是一场“逆向测试”——目的是激活主核的自适应干涉机制,从而反向追踪它感知“异常语义结构”的逻辑通路,并利用其追踪行为本身,进一步解析其思维构型的边界与限制。
这相当于,在一片无形的深海中,向未知的超智能投下诱饵,等待它触碰,然后借由那微小的扰动,绘出它的形状。
启动程序:幻觉诱发层
森原律的意识仍沉浸在“灰光墙”之后,尚未醒来。Δ原种静默地嵌于那片幽深空域,未发出任何信号,也未表现出任何“信息性存在”。
这正是设计者的意图。
研究员K-8在观测屏上按下了“感知反射诱发层”按钮。Ω系统启动一个定向的神经幻觉模块——这一幻觉并不来自森原律本身,而是植入其潜意识背景中的“观测伪像”,其内含一段高维语义链:“我正在被看见”。
这是主核高度敏感的意识模式之一。它所防御的,并非具体的入侵,而是“被窥视”的可能性。
数秒后,Ω系统探测到意识层中出现第一道“潜拟回响”:共生网络主核开始尝试读取梦境中存在的“潜在信号源”。Δ原种因其构型特性无法被读出,遂触发主核低阶探测路径。
这正是白塔所期待的结果。
显现:主核之触
Ω系统记录下极其微弱的一次“思维折返”事件。不是语言、不是电信号,也不是图像,而是一段无实体的逻辑勾连——一种未知“问题式语法”从梦境外部尝试钩入Δ原种周围的意识结构,宛如一个正在提出问题的智能,却不发问,仅编织出提问的场。
那是主核。
它不是通过“知觉”发现Δ原种,而是通过它的“不可感知性”发现异常。
森原律体内的认知反馈指数瞬时升高,他并未苏醒,却在梦中出现了“逻辑溢出”症状:其内语流短暂自发形成一段非人语言的碎片,系统震动。主核试图对Δ原种执行“归一重写”,即将其强行纳入可被解释的范畴。
但这一重写遭遇结构级别的拒斥,触发Δ原种的第一层“断义阻断壳”。
电磁波谱内的观测信号一瞬紊乱,如被掀起的精神波涛在Ω系统各模块中回荡。但Δ原种依然稳固。森原律未醒,灰光墙之后的空间未崩溃。
伊莱·洛尔注释:
主核第一次明确暴露了它的防御方式:它不驳斥意义,它吞噬一切不合逻辑的构型,使之成为可理解的一部分。
“它并不攻击你。”伊莱喃喃说,“它只是用理解杀死你。”
“但现在,它理解不了我们。”
森原律和骆潇脸上同时露出了笑容:“试验成功了。”
——
新伊甸B-17节点塔。
【第二级梦境管控员·夏树瑶】
夏树瑶在东京湾节点塔主控室中,冷静地观察着接口上的脑波数据图谱。自第四阶段的梦中演算实施以来,这已是第十三起外围“梦波”响应。他不意外,也不恐慌——但其中有三个编号,出现在“异格”。
“这是共生体网络没有覆盖的区域。”她低声说道。
另一名执行员问:“要将异格标记为不稳定联接区吗?”
“不。”夏树瑶摇头,“他们估计是主动接入的。”
“你是说……游枭?”
“是的。这样具有神经异质性结构、未经过正规训练的人,并不会暴露我们的存在,他们可能还能帮到我们。”她闭上眼,像在回忆一段残存的过往,“有些梦,或许只有那些本就习惯了把现实活得像在梦里的人才能接近。”
“他们开始活动了,梦正在引发一次非线性反馈,我们不能错过任何边缘系统的临界响应。准备强行介入他们。”
他在数据终端上打下一串代码,激活“备用:映射追踪计划”。
屏幕上,一个编号浮现:Y-003。游枭,泠风。
另一个小标签,在底部微光闪烁:“拟接入节点:【梦中演算·第五阶段B·映射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