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再次轰动

姬野兰从厕所里出来后,把一个塑料袋交给了夏目英。

“哪,你可一定要交给夏樱老师,千万不要自己偷偷享用了哦!”

姬野兰说这话时,脸上还是难掩兴奋之色,仿佛已经看到了偶像拿到自己贴身衣物的场景。

夏目英用两根手指捏着塑料袋:“鬼才会享用这个呢……”

为什么这个女人如此想让别人品尝她自己的味道啊……

真以为很好闻吗?

姬野兰笑了:“对了,那丫头没事了吧?”

夏目英点点头:“嗯,休息两天就好。”

姬野兰又从自己钱包里拿出了几张万元钞票塞给他:“拿去给她买点好吃的吧,你刚刚给人家吃的那些,我都看不过去。”

“放心,这不是借你的。”

夏目英有些意外,心想这放贷的女魔头竟然还有这么一面?

姬野兰好像看穿他的心思,说道:“我手下的人说,被打那些野丫头交代了,樱美月被打时都不还手,是自愿被打的。”

“原因是她说已经答应了某个人不会再打架。”

“那丫头虽然没什么教养,但多少是有点骨气的,我很欣赏。”

夏目英听后,攥紧了那几张钞票。

姬野兰拍拍他的肩膀:“也不知道是什么人能让她变成这样呢?”

“哈哈哈哈……好了,我先走了,你可要记得把东西给到夏樱老师啊。”

夏目英看她走开,小心地打开了塑料袋。

“竟然是粉色?”

“跟她真是不太适合啊。”

……

夏目英写的那封公开信,很快就登上了朝日新闻。

作为日本最畅销的新闻媒体,朝日新闻上的版面可谓是寸土寸金,山田弘一选择它们来刊载公开信,也算是下血本了。

山田弘一刚开始只想在东京日报一类的地方报纸上登报解释即可。

但在看了夏目英的信后,立刻就变得精神抖擞,直接一个电话打给了朝日新闻,说“有一颗可以引爆全体国民的重磅炸弹”,要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尽快发表出来。

朝日新闻那边起初以为他在夸大其词,一听说是夏樱回应读者的亲笔信,立刻来了兴趣。

等山田弘一把信传真过去后,报社编辑看了一眼,立刻就大喊大叫着,不成体统地冲进了总编办公室。

就这样,这篇名为《我的物哀观——夏樱答读者信》的特别报道就被安排在了头版的左下方。

一时间,全国上下,尤其是文人之中,都看到了夏目英对物哀的表述,并为之啧啧称奇。

“万物皆非永恒,唯变化是常。”

“哀而不伤,是为物哀。”

这两句话也立刻流行开来,影响更是逐渐扩大。

毕竟今年开年以来,又是地震,又是毒气案,又是末日流言等等,已经弄得民间人心惶惶。

官方为了安抚这股消极情绪,也不得不在精神信仰方面下手,告诉民众:前途依然是光明的,只要大家继续努力就好。

但宣传效果一直不太好,还让民众喷得狗血淋头。

眼下这物哀的观念一出,反倒是成了官方趁手的工具,拿来就能用。

于是各大电视台都推出了临时的访谈节目,各路拿了文部省经费的学者教授开始就物哀一词进行讨论。

内容基本上千篇一律,无非就是世事无常,要学会接受和欣赏这些变化等等。

这种精神胜利法虽然虚无缥缈,但终究还是让物哀一词传播得更远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夏樱”与“物哀”两个词,迅速被所有人熟知。

东京大学,文学部。

“天才,这绝对是天才!”

会议室内,半泽俊雄教授整个人忍不住地一再感叹:“华国有句话,叫朝闻道,夕死可矣。”

“我现在真的理解了!”

坐在他身旁的几个教授也笑了,算是对这位性子直爽的同事的肯定。

院长说道:“我觉得,如果要用一个词就把我们这个民族的性格、精神、文化做一个概括和提炼,没什么比物哀更合适了。”

“而且夏樱她本人不单单是简单地总结,也在用自己的作品来践行这一理念啊。”

“我本来看伊豆的舞女时,总感觉一叶障目,没有看清本源,眼下加上物哀一词才清楚到底缺了什么呀。”

另一位稍微年长的教授也说道:“是啊,听说这位夏樱还是个白纸作家,太难得了。”

“我们日本文坛能出现这样的天才,说明除了糟糕的经济形势和政坛以外,还是会有好事发生的。”

“或许,这是什么好兆头呢。”

在场的人忍不住又笑了起来。

但如果夏目英在场,恐怕只会泼冷水:别妄想了,你们接下来只会一年比一年更烂!

半泽俊雄又说道:“夏樱说自己不想参加新人大赏,原来是不愿意在得奖后抛头露面。”

“为了践行自己的理念,尽量避免跟俗世的繁荣产生碰撞,能做到如此程度,实在是令人佩服呀。”

但他旁边的一个教授此时也有些疑惑,问道:“可我看这些文字,还有对物哀的诠释,若非是有过一定人生阅历,或者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恐怕写不出这样的文字吧?”

“据说夏樱不过是个还没上大学的少女……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呀。”

现场也安静了下来。

的确,现在的年轻人,前几年被泡沫经济的浮华和消费主义洗脑,在经历泡沫破裂后,家庭生活和消费水平一再降级,大多都自暴自弃了。

夏樱得是有多么强大的心态,还有对人生的细致观察才能写出如此文字?

她真是天才吗?

想到天才二字,在场的人的目光又变得有些奇怪。

之前文坛不也有个叫夏目英的天才吗?

结果如何,他的作品被证明是抄袭以后,已经销声匿迹,再没有他的消息。

现在又冒出一个天才,刚好同样有个“夏”字,实在令人很难放心啊。

在场的教授们不由得开始杞人忧天起来:难不成,这又是一个骗子吗?要是最后证明又是一场闹剧,这最后可怎么收场?

半泽俊雄又一次开口了:“各位,我知道你们在担心些什么。”

“无非就是想到了夏目英的事情嘛。”

“我作为当初抨击过夏目英,并且指责过他的人,最有发言权。”

“而我现在想说的是,其实当时的事我也有点后悔了……又或者说,夏目英抄袭的事,或许一开始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