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主治医师:
患儿有咳嗽,咳黄浓痰,伴有气喘,有流涕,且病程长,超过4周,符合慢性湿性咳嗽;无低热、盗汗症状,无打鼾、张口呼吸,无鼻塞,无湿疹,扁桃体无明显肿大,淋巴结无肿大,呼吸音粗,呼气相无延长,双肺听诊未闻及明显湿啰音及喘鸣音等,其余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肺部CT提示肺纹理增粗,鼻窦CT未见明显异常,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示中量分泌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可见菌落,TSPOT及PPD试验均阴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结核菌阴性。结合患儿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考虑诊断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1],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好转出院。
主任医师甲:
患儿因“反复咳嗽、气喘1个月”入院,呈阵发性连声咳嗽,有黄痰,有气喘,病程中有一过性发热,无明显胸痛,两肺未闻及湿性啰音及喘鸣音,反复在当地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根据患儿入院情况,以及爷爷有肺结核病史,结核相关疾病不能排外。但患儿无明显低热及盗汗等临床表现,全身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入院后完善TSPOT及PPD试验均阴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结核菌阴性,结核病可能性不大。
主任医师乙:
患儿系学龄前儿童,反复咳嗽、气喘时间长,伴有咯黄浓痰,有流涕,肺部未闻及明显痰鸣音及喘鸣音,需警惕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但患儿无明显流涕、鼻塞、鼻痒、反复清嗓等症状,查体无鼻后滴漏,无淋巴滤泡增生,鼻黏膜无明显充血、水肿。完善鼻窦CT提示未见明显异常,故不支持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主任医师丙:
患儿咳嗽、气喘超过4周,咳黄浓痰,考虑慢性湿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可表现为湿性咳嗽。哮喘是常见的气道慢性炎性疾病,其发生和反复发作常与呼吸道感染有关。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是引起哮喘反复发作和难以控制的常见病原。同时,要注意一种少见的伴有气道分泌物明显增多的哮喘,临床上表现为慢性湿性咳嗽[3],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而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易误诊为肺炎[4]。此患儿于当地经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欠佳,两肺未闻及哮鸣音,无湿疹,目前暂无诊断哮喘的有关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感染的检测依据。
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rotracted bacterial bronchitis,PBB)指持续咳嗽>4周的湿性咳嗽,为细菌引起的支气管内膜持续感染的气道慢性炎症。PBB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5]。国外研究显示引起PBB的常见病原为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流感嗜血杆菌(尤其是未分型流感嗜血杆菌)最常见[6]。病毒或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病原是否参与PBB的病理过程并未明确,但其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可能诱发PBB[7]。PBB在学龄前期儿童多见,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湿性咳嗽,改变体位后明显,部分患儿可伴喘息,肺部查体可闻及湿啰音和/或哮鸣音。全身症状轻微或缺乏,无杵状指、发绀、继发性胸廓畸形等提示其他慢性肺疾病的体征。PBB胸部影像学多无特异性改变,部分患儿胸片可见肺纹理增多、增粗。支气管镜检查可见支气管内膜呈苍白、水肿的慢性炎症改变,伴较多分泌物,且常为化脓性。部分患儿镜下可见支气管软化或狭窄等气道畸形[8]。PBB的诊断标准[9]:①持续湿性咳嗽(痰咳超过4周);②存在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证据;③应用抗生素(阿莫西林克维酸钾)治疗2周内咳嗽改善;④无引起咳痰的其他病因。PBB一般预后良好,频繁复发则有进展为慢性化脓性肺疾病甚至支气管扩张的风险,需广大临床医师提高早期诊断意识,早期合理用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江西省儿童医院 黄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