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3 隐藏在反复咳嗽背后的免疫缺陷病
病例摘要
患儿,男,3月龄。因“咳嗽3月余”收入院。患儿于3月余前(生后9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呈单声咳,伴喉中痰鸣、吃奶量减少,无发热、喘息、呛奶、吐沫,检查快速C反应蛋白<5mg/L,白细胞计数5.0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3.3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5.74%,淋巴细胞计数0.52×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10.24%。胸片示双肺散在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诊断“新生儿肺炎”。给予对症治疗12天后出院,出院后患儿偶有咳嗽,每次1~2声,2~3次/d,出院10天后咳嗽加重,呈阵发性,伴吐沫、喉中痰鸣、吃奶量减少,于入院前2月余再次住院。查血常规:快速C反应蛋白<5mg/L,白细胞计数3.1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7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4.9%,淋巴细胞计数0.73×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28.84%。胸片示两肺野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共住院治疗12天。出院后患儿偶有咳嗽,之后再次因“肺炎”于当地医院住院2次,治疗后好转出院。1天前再次出现发热1次,体温38.1℃,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反复肺炎”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患儿精神状态良好,睡眠情况良好,大便呈黄色稀便,3~4次/d,无黏液及血丝,小便正常。
既往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密切接触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第1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3.3kg,出生时否认窒息及缺氧史。生后配方乳喂养至今。3个月开始抬头,现竖头不稳。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入院体格检查
体温36.4℃,脉搏135次/min,呼吸39次/min,血压80/55mmHg,体重4.90kg,身长62cm,神清,精神反应可,皮肤黏膜无皮疹、黄染及出血点,前囟平软,咽部充血颈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肋下2.0cm,质软,边锐,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四肢、神经系统未见异常,末梢暖。
入院诊断
反复肺炎。
入院后辅助检查
(1)血常规:快速C反应蛋白<8mg/L,白细胞计数4.62×109/L,血红蛋白115g/L,血小板计数37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7.8%,淋巴细胞百分比4.5%,单核细胞百分比13%,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3.2%,淋巴细胞绝对值0.21×109/L。
(2)72小时PPD试验阴性;T-spot阴性。
(3)Ig系列:免疫球蛋白G(IgG)定量测定1.53g/L,血清型免疫球蛋白A测定0.27g/L,免疫球蛋白M(IgM)定量测定<0.041 7g/L,总IgE测定0.1U/ml。
(4)TB 细胞亚群 11项:白细胞6 140/µL,淋巴细胞2.1%,淋巴细胞129/µl,B淋巴细胞CD19 1.1%,自然杀伤细胞CD16/56 1.6%,T淋巴细胞CD3 96.5%,CD4+T细胞76.5%,CD8+T细胞16.5%,记忆CD4+T细胞73.4%,45RA+CD4+T细胞26.6%,初始CD4+T细胞24.8%。
(5)补体系列(C3、C4、CH50):总补体(CH50)测定 60U/ml,C3测定 0.93g/L,C4测定 0.24g/L。
(6)胸部CT平扫:肺支气管血管束增多,肺透光度均匀,双肺可见片状高密度病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肺门区未见明显病灶,心影正常。气管及隆突形态、位置正常,大气道重建未见明显异常,腔静脉后软组织增厚,余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7)心脏彩超:卵圆孔未闭。
入院后诊治过程
入院后给予抗感染、雾化等治疗,入院第8天支气管镜检查示气管支气管内膜炎症,喉软骨软化。入院第12天因患儿淋巴细胞减少,行骨穿检查,结果回报不支持血液系统疾病。入院第16天患儿口腔内可见鹅口疮,给予制霉菌素涂口腔及氟康唑静脉滴注预防深部真菌感染。患儿入院后多次查血常规示淋巴细胞计数低至0.2×109/L以下,查TB细胞亚群11项示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初始CD4+ T细胞降低,免疫球蛋白M<0.041 7g/L,查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位点基因型检测示母体细胞嵌合率为5%,考虑为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入院第17天给予免疫球蛋白支持治疗,完善基因检测及HLA配型,患儿体温正常,嘱院外待结果复诊。
最终诊断
(1)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2)反复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