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西陲旱情,民不聊生

京城,大夏王朝的权力心脏,此刻正被一种复杂而紧张的气氛所笼罩。

北方战火未熄。

而苏文,这位新晋的都察院佥都御史,则如同一个在刀尖上行走的舞者,小心翼翼地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既要应对来自宫闱深处(魏贤)的窥伺和打压,又要抓紧一切机会提升自身实力,培养团队,暗中布局。

整个京城,就像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充满了各种看不见的引线和一触即发的危机。

然而,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北境战事和储位之争上时,一封来自遥远西部边陲的加急奏报,却如同一道惊雷,骤然撕裂了京城这看似紧张实则有些“自娱自乐”的权力游戏!

这份奏报,并非来自繁华的江南,也不是来自战火纷飞的北境,而是来自……那个一直以来在大夏版图中存在感相对薄弱,甚至有些被遗忘的角落——凉州!

奏报的内容,更是简单而……触目惊心!

“臣,凉州知府王之涣(化名)泣血叩奏:

自去岁冬始,凉州及河西数郡,亢旱至今,滴雨未落!

赤地千里,草木枯死,河流断绝,井泉干涸!

今岁夏粮绝收,秋种无望!

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

初则挖草根,剥树皮以充饥,继而……

易子而食!

人相食!

惨状……难以言表!

臣等虽竭力安抚,开仓放粮,然……府库早已告罄!

地方守备废弛,盗匪蜂起,民心浮动,恐……恐生大变!

恳请陛下天恩,速降甘霖(比喻赈济),救万民于水火!

凉州危急!河西危急!

臣,王之涣,泣血叩首!”

短短数百字的奏报,字字泣血,句句惊心!

百年不遇的大旱!

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易子而食!人相食!

这些冰冷的字眼,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了一幅何等惨绝人寰的人间地狱景象?!

奏报在大朝会上一经宣读,整个金銮殿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刚刚还在为北境战事、为储位之争而吵得面红耳赤的文武百官们,此刻都像是被扼住了喉咙,脸色煞白,说不出话来!

就连龙椅之上,刚刚因为煜王出征而略显振奋的乾元帝,在听完这份奏报后,脸色也瞬间变得无比难看!

西境大旱?!

竟然严重到了如此地步?!

为何……为何之前竟然没有收到任何风声?!

是地方官员故意隐瞒?还是……朝廷中枢的注意力,完全被北境和京城的纷争所吸引,忽略了这个“偏远”的角落?

一股巨大的恐慌和……不安,瞬间笼罩了整个朝堂!

北境战火未熄,西境又遭天灾!

而且,从奏报中那句“民心浮动,恐生大变”来看,这恐怕……不仅仅是天灾那么简单了!

一旦那些活不下去的灾民,被逼到绝境……

后果,不堪设想!

苏文站在人群中,听着那份来自凉州的泣血奏报,心中也是一片冰凉。

他虽然早已知道古代王朝天灾人祸不断,百姓生活困苦,但当“易子而食”、“人相食”这些只在史书中读到过的字眼,如此真切地出现在眼前时,他依然感到了巨大的冲击和……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这就是……他所处的时代吗?

繁华的京城之下,掩盖的却是如此残酷的现实!

他甚至不敢去想,奏报中没有写出的那些细节,会是何等的惨烈!

他能想象得到,当一个父亲,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做出那种违背人伦的选择时,内心会是何等的绝望和痛苦!

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一场旱灾吗?

奏报中那句“府库早已告罄”,是否也隐藏着地方官员贪墨赈灾粮款的可能?

那句“地方守备废弛”,是否也意味着军队的腐朽和无能?

天灾,往往会放大人祸!

苏文敏锐地感觉到,一场比北狄南侵更加可怕、更加难以控制的风暴,正在遥远的西部边陲……悄然酝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旦这股由绝望和饥饿点燃的火焰失控……

那后果,将比任何一场外敌入侵,都要严重得多!

大夏王朝,这个看似强盛的帝国,此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

而身处权力中心的每一个人,包括他苏文在内,都将被卷入这场巨大的风暴之中!

凉州知府那封泣血的奏报,如同巨石投湖,在京城朝堂之上激起了滔天巨浪。

然而,朝堂的反应,却远比想象中要……迟缓。

皇帝虽然震怒,下令户部立刻筹措粮款,准备赈济。

但户部尚书却哭穷,声称国库空虚,北境战事开销巨大,实在难以调拨足额钱粮。

兵部则表示,西境守备空虚,若要弹压可能发生的民变,需从京营或他处调兵,但这又会影响北境战局。

***和煜王党的官员们,更是将这场天灾,视为互相攻讦、打击对手的工具,在朝堂上吵作一团,谁也不愿真正承担起赈灾的责任。

就这样,在京城衮衮诸公的扯皮、推诿和算计之中,宝贵的时间,一点点地流逝……

而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西境,那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百姓,却再也……等不下去了!

陇西郡,成纪县。

这里是此次旱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放眼望去,大地龟裂,寸草不生,村庄十室九空,剩下的,也大多是些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灾民,如同行尸走肉般,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县城的粮仓外,聚集着黑压压的人群。

他们都是从附近村庄逃难而来的饥民,听说县里还有最后一批官粮,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前来乞求活命。

然而,紧闭的粮仓大门,以及门前那些手持棍棒、如狼似虎的衙役,却无情地击碎了他们最后的幻想。

“开门!开仓放粮啊!”

“求求县太爷了!给我们一口吃的吧!孩子快饿死了!”

“官仓里明明有粮食!为什么不放给我们?!”

“那些狗官!肯定是把粮食都私吞了!”

人群中,哭喊声、哀求声、愤怒的咒骂声,此起彼伏。

衙役们则挥舞着棍棒,凶狠地驱赶着人群,不时有年老体弱的灾民被打倒在地。

就在这绝望与愤怒交织的混乱之中,一个略显单薄,却异常挺拔的身影,猛地站了出来!

他穿着一身早已洗得发白、甚至打着补丁的儒衫,面容清瘦,眼神中却燃烧着熊熊的怒火!

正是……当初在京城科考受挫,在街头被兵卒为难,最终得苏文相助才得以返乡的落魄书生——刘源!

回到家乡陇西后,刘源本想埋头苦读,以待来年再考。

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旱,彻底击碎了他的梦想,也让他亲眼目睹了家乡沦为人间地狱的惨状!

他的父母,在饥饿中相继离世。

他的乡邻,或饿死,或逃亡,或……做出了易子而食的人伦惨剧!

他曾试图向县衙求助,却只看到了官员们的冷漠、贪婪和推诿!

他曾写下血书,向州府甚至朝廷上奏灾情,却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

所有的愤怒,都积压在胸!

直到此刻,看着眼前这些被衙役殴打、在绝望中哭嚎的乡亲,看着那紧闭的、本该用来救济百姓却不知被谁侵吞的粮仓……

刘源心中的最后一根弦,彻底崩断了!

“乡亲们!”

他猛地跳上一块高地,振臂高呼,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我们还要等到什么时候?!等朝廷的赈济吗?!那些高高在上的大老爷们,只顾着争权夺利,哪里会管我们这些草民的死活!”

“等这些狗官开仓放粮吗?!他们巴不得我们都饿死,好侵吞那些救命的粮食!”

“我们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他的话,如同火星,瞬间点燃了灾民们心中积压已久的绝望和愤怒!

“不!我们不甘心!”

“我们要活下去!”

“跟狗官拼了!”

人群开始骚动起来,眼神中重新燃起了火焰,那是……反抗的火焰!

刘源看着群情激奋的乡亲,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他知道,自己一旦说出接下来的话,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但他……不后悔!

与其像蝼蚁一样,在绝望中默默死去!

不如……轰轰烈烈地,为自己,为死去的亲人,为所有活不下去的百姓,争一条活路!

“乡亲们!”刘源再次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与其饿死、等死!不如反了他娘的!”

“打开粮仓!夺回我们的救命粮!”

“诛杀贪官!为民除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最后一句,如同平地惊雷,彻底引爆了所有灾民的情绪!

“反了!反了!”

“杀狗官!抢粮食!”

“跟他们拼了!”

数以千计的饥民,如同被点燃的干柴,瞬间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

他们挥舞着手中一切可以作为武器的东西——锄头、扁担、石块、甚至……自己的拳头和牙齿!

如同潮水般,朝着县衙和粮仓,汹涌而去!

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衙役们,面对这股由绝望和愤怒汇聚而成的洪流,瞬间被冲垮!

紧闭的粮仓大门,被愤怒的饥民们用身体、用石头、用简陋的工具,硬生生砸开!

县衙被攻破!

那位平日里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县令,被愤怒的灾民们从后宅拖了出来,当场打死!

县库里的少量银钱和兵器,被瓜分一空!

星星之火,一旦点燃,便成燎原之势!

成纪县的“成功”,迅速传遍了整个陇西郡,乃至周边的州县!

无数同样在饥饿和绝望中挣扎的灾民,纷纷揭竿而起,响应刘源的号召!

他们攻打乡镇,劫掠官仓,诛杀贪官污吏!

队伍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一支由饥饿、愤怒和绝望组成的起义大军,就这样……在遥远的西部边陲,骤然崛起!

而他们的领袖,正是那位曾经受过苏文恩惠的落魄书生——刘源!

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发生了诡异而残酷的偏转!

昔日的恩情,是否会成为今朝反目的阻碍?

当苏文这位冉冉升起的朝廷新贵,与刘源这位被逼上梁山的起义领袖,再次相遇之时,又将是何等光景?

一场席卷西境的风暴,已然……无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