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卜子敖在崖山儒学馆已经学习了三个月。秋去冬来,寒风凛冽,但他心中却如春暖花开。
这一日清晨,他早早起床,如往常一样在庭院中打扫落叶。院中的松柏在霜雪中依然挺立,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品格。卜子敖默默体会着这种气质,心中暗自联系《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句子,顿觉胸中一股暖流涌动。
“子敖,来明德堂一趟。“言述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
卜子敖放下扫帚,恭敬行礼:“是,师兄。“
明德堂内,颜师正独自看书。见卜子敖进来,他放下竹简,慈祥地看着这个农家子弟:“子敖,三月来你勤学不辍,进步颇大。据言述所言,你已初步掌握了'存思守正'之法,且有不俗的感应。今日,我想亲自考校你一番。“
卜子敖心中一紧,恭谨地答道:“弟子愚钝,但愿不负师恩。“
颜师微微一笑:“无需紧张。儒家修行,贵在自然。我只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是'仁'?“
卜子敖一愣。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儒家核心命题,深奥无比。他曾在《论语》中读到过多种解释,但要他自己阐述,却感到无比艰难。
他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回想这几个月来所学的一切。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渐渐明白“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的道理;从最初的心浮气躁,到能够沉静下来感受那微妙的“文气“流转。
忽然,他胸前的双龙胎记再次发热,一股清明之意涌上心头。他睁开眼睛,恭声道:“弟子以为,仁者,人心也。爱人而不私,敬人而有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存乎心,行乎世,方为真仁。“
言述在一旁轻轻点头,似乎对这个回答颇为满意。
颜师的目光如电,直视卜子敖双眼:“好一个'存乎心,行乎世'!子敖,你可知道,你方才说出这句话时,有一丝'文气'在你周身萦绕?虽然微弱,但确实存在。这是你真心所悟,并非简单的背诵。“
卜子敖心中大震,不知该如何回应。
“儒家修行,首重真心,次重明理,再重行持。“颜师继续道,“真心感应天地正气,明理辨析是非邪正,行持则是将理念付诸实践。你三月来,已初步具备了这三个条件。“
颜师起身,走到书架前,取出一卷青布包裹的竹简:“这是《大学》全文,乃是儒家入门重要经典。从今日起,你正式成为我崖山儒学馆的记名弟子,可以开始修习初级文气。“
卜子敖激动地接过竹简,双手微微颤抖:“多谢馆主厚爱!弟子必当勤勉修习,不负重托!“
“不必多礼。“颜师微微颔首,“你且回去细读此篇,尤其注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环节。每读一遍,便配合'存思守正'之法,将其义理融入心中。待你能背诵全文,并能随时调动心中文气时,再来见我。“
卜子敖郑重点头,小心翼翼地将竹简收入怀中。
言述送他出了明德堂,低声道:“子敖,你知道为何颜师会破例让你这么快开始修习文气吗?“
“请师兄指点。“
“因为时局动荡,道统之争日益激烈。“言述神情凝重,“近来诸侯争霸,各国都在大力扶持各家道统。儒家虽然根基深厚,但在这乱世中,却不如法家、兵家那般显赫。馆主希望多培养有潜力的弟子,以壮大儒家道统。而你,气息纯正,心性坚毅,且胸有异象,乃是难得的良材。“
卜子敖想起胸前的双龙胎记,欲言又止。
“我知道你有所疑虑。“言述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但无需担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缘和使命。你只需按部就班地修行,水到渠成。“
言述拍了拍他的肩膀:“今日起,你可以搬到东院的独立书房。那里更加清静,有利于修行。记住,修习文气,贵在持之以恒,勿急勿躁。“
卜子敖感激不尽,行了一礼后匆匆回到宿舍收拾简单的行李。他的心中充满了兴奋与期待,但同时也有一丝不安。道统之争,他初闻其名,却不知其中凶险。他只知道,自己终于迈出了通往那个神奇世界的第一步。
东院的书房虽小,但窗明几净,陈设简洁。一张书案,一床草席,一盏油灯,再无他物。卜子敖盘膝坐在草席上,小心地展开《大学》竹简,开始专心研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随着一遍遍的诵读,卜子敖渐渐进入了一种奇妙的状态。胸前的胎记温热如火,体内似有一股清流在经脉中缓缓流淌。他每理解一句经文的深意,这股清流就会壮大一分。当他读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时,整个人仿佛与书中义理融为一体,恍惚间,他似乎看到了自己心中的那片玄黄气海,以及那颗正在吸收能量、茁壮成长的道种。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从这种状态中醒来。窗外已是星光满天,一轮明月高悬。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清明与平静,仿佛心中有一盏明灯被点亮,照亮了他内在的世界。
“这就是'文气'吗?“卜子敖喃喃自语,看着自己的手掌,隐约可见一丝极淡的白色光芒在指尖萦绕,如同薄雾,须臾即逝。
他兴奋地站起身,想要尝试《大学》中提到的“诚意正心“之法,将心中的文气外放。然而,刚一站起,便感到一阵天旋地转,双腿发软,差点跌倒。
“初习文气,耗神伤气,切勿贪功冒进。“言述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他推门而入,手中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药汤,“喝了它,好好休息。明日再继续。“
卜子敖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整整静坐了一日,腹中饥饿,浑身酸软。他感激地接过药碗,一饮而尽。药汁入腹,如同一股暖流滋养着疲惫的身心。
言述看着他,若有所思:“修行之路漫长而艰辛,切莫操之过急。文气虽妙,但若用之不当,反受其害。记住,儒家之道,首重'中庸'二字。过犹不及,要把握好度。“
卜子敖点点头,将这番教诲牢记在心。
“对了,明日有个机会,你可以随我一起去城中走一走。“言述补充道,“城中来了几位秦国商人,带来了不少异域之物,颜师让我前去购置一些学馆所需的笔墨纸砚。顺便也让你见见世面,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
卜子敖精神一振,连忙应允。他来崖山城三个月,除了儒学馆,还从未去过其他地方。对于外面的世界,他充满了好奇。
第二天一早,卜子敖便随言述出了学馆。初冬的崖山城,比他初来时更加热闹。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各色商品琳琅满目,有来自南方的丝绸,北方的皮毛,西域的香料,东海的珍珠。卜子敖目不暇接,只觉得天地之大,远超他的想象。
途经一处茶楼,言述突然停下脚步。茶楼门口围着不少人,正在聆听一位说书人讲述时事。
“诸位可知道,前些日子,秦国与赵国在长平一带再次交火。“说书人神情激动,“这一次,秦国派出了杀神白起!那可是实打实的兵家大修士!据说他一声怒喝,竟引动天地煞气,震得赵军将士双耳流血,战意全无!此战,赵军折损数万,损失惨重啊!“
周围人群议论纷纷,有人唏嘘不已,有人面露恐惧,还有人冷哼一声,似是不屑。
“杀神白起?兵家大修士?“卜子敖低声问道。
言述面色凝重:“白起乃秦国名将,兵家正宗传人。在道统之争中,兵家以杀伐为道,煞气冲天,战场之上几乎无人能敌。而白起更是集兵家大成者,能够凝聚军阵杀气,化为己用。若传言属实,这场长平之战,恐怕不仅关乎两国胜负,更关乎道统消长。“
卜子敖若有所思。他想起自己差点被征兵入伍的经历,不禁有些后怕。在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里,若没有一技之长,普通人的命运,当真如同草芥一般脆弱。
正感慨间,街上突然骚动起来。一队身着黑色劲装的修士大步走来,胸前统一佩戴着一枚刻有“法“字的令牌。他们面无表情,眼神冷峻,每一步都踏得整齐划一,周身隐隐有一种无形的力场,让周围的行人不自觉地退避三舍。
“是法家的律令修士。“言述拉着卜子敖退到一旁,“最近各国都在加强对道统的控制和扶持。这些律令修士,就是专门负责监管和执行法度的。他们修炼的是法家'律令锁禁'之术,能够以律令之力束缚他人,甚至能直接干涉一方区域的规则。“
卜子敖注视着那些律令修士。他们行进间,令牌隐约发出淡淡的黑光,周围的行人似乎受到某种无形的约束,言行举止都变得格外规矩,甚至那些喧哗的商贩也不自觉地降低了声音。
“法家道统讲究'以法治国',强调规则和秩序。“言述低声解释,“他们认为,人性本恶,必须以严厉的刑罚和明确的规则加以约束。在乱世之中,这种思想确实能迅速整合国力,建立秩序。但也有其弊端......“
言述的话还未说完,忽然一声呵斥打断了他。一名年轻的律令修士大步走来,冷眼看着他们:“何人在此妄议国事?可知道这是扰乱秩序之罪?“
卜子敖心中一惊,下意识地后退一步。他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仿佛有一道无形的锁链要将他束缚。
言述却不慌不忙,微微一笑:“在下乃崖山儒学馆言述,与这位弟子只是探讨各家道统的特点,并无妄议之意。律令执事若有疑虑,可向城中儒学馆查证。“
他语气温和,却字字清晰,声音中竟隐隐带着一丝威严。卜子敖惊讶地发现,言述说话时,周身似有一层薄薄的白光一闪而过,那股束缚感瞬间消散。
律令修士眉头一皱,上下打量着言述,似乎在权衡什么。最终,他哼了一声,转身离去:“儒生自当谨言慎行,莫要惹事生非。“
待那群律令修士走远,卜子敖才长舒一口气:“师兄方才用的是......“
“一点微末道行罢了。“言述淡然一笑,“儒家修行到一定境界,可以'言出法随',以文气化言,影响他人心智和周围规则。不过,这需要深厚的功力和对'文'的透彻理解。我方才不过是用了一点'正气凛然'的小术,让他感受到我们无害,不值得纠缠罢了。“
卜子敖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这就是儒家的力量吗?温和中蕴含刚毅,不争而自强。
“子敖,世道纷乱,各家道统争锋,我们儒家虽讲究中和,但也不能一味退让。“言述语重心长地说,“修行之路,既要明理,也要有守护自身和道统的能力。希望你能铭记于心。“
卜子敖郑重点头。这一次城中之行,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道统之争的现实与严峻。那些律令修士的威压,还有传说中兵家的煞气冲天,都让他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加努力地修行,才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站稳脚跟。
回到学馆,卜子敖再次埋首于《大学》的研习中。这一次,他的心境有了微妙的变化。不再只是为了个人的好奇与求知,而是肩负着某种使命感。他想要真正理解儒家之道,掌握那股温和而坚韧的力量,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随着一遍遍的诵读和思索,他的心境愈发清明,体内的文气也渐渐壮大。每当他专注于经文义理时,胎记便会隐隐发热,那种奇特的感应越来越强烈。他隐约觉得,自己的修行之路,似乎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但具体是什么,却又说不清道不明。
这一夜,当他再次进入修行状态时,心中的那片玄黄气海中,道种已经生长出嫩绿的枝芽,在气海中摇曳生姿。而在气海的深处,隐约有两条若隐若现的龙形虚影盘绕,似睡非睡,仿佛在等待着什么的苏醒......
崖山城的冬夜,静谧而深邃。儒学馆的一隅,一个农家子弟正在迈出通往大道的坚实步伐。而遥远的天际,风云暗涌,预示着更大的变局即将来临。
道种初萌,龙影初现。卜子敖的命运,将会如何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