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有邓艾的行踪了?
- 蜀国降将,但魏国地下皇帝
- 爱喝甜辣酱
- 2592字
- 2025-04-13 09:02:01
春寒料峭,黄庸的心情却是极好。
离开诏狱的时候,是廷尉平恭敬地将他送出来,而诏狱外面早就停了一辆牛车,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赶车人朝黄庸点了点头,欣喜中略带几分敬畏。
“黄公子!”
外人很难想到这个车夫居然是校事的首领,传说中跟黄庸水火不容的刘慈。
他这打扮说实在有点招摇了——哪有人打扮成渔夫赶车,还特意跑到诏狱的门口来,不过刘慈显然并不在意这种反差。
他恭敬地搀扶着黄庸上了车,一边熟练地赶车,一边压低声音兴奋地道:
“黄公子,兄弟们都对你感激莫名,迫不及待想跟着黄公子再做事呢!”
黄庸闭目养神,伸了个懒腰:
“行,满意就好——都分了?”
“分了!”刘慈的声音都在颤抖。
之前曹洪说把劫收郭表的家财大半分给了黄庸,黄庸也叫人通知刘慈,让他把那些财物全分了。
是的,全分了,他一点都不要。
郭表家自己的良田暂时不能收走,可家里的财物、粮食以及投献的人交的“田租”加起来足有一万石。
这个数字真的不多,但郭皇后是黄初三年九月才立后,郭表是黄初四年才开始大肆敛财,这几年时间居然能弄来这么多财物,那些多年的长官自然不用多说。
其他人赚的再多也不会自愿拿出来分给校事这样招人嫌弃的小吏,这些校事在黄初四年遭到高柔迎头痛击之后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这会儿突然白得到了大量的横财,一个个都感恩莫名,都求刘慈下次再带他们出去发财——哦,之前刘慈曾经问过要不要说这是黄公子赏赐,黄庸摇了摇头,说稍微说一嘴就行了。
他又不想造反,不用特意用这话收买人心。
我们都是为元仲、为大魏效力,让校事们以后坚定跟着刘慈干比什么都强!
一个领导虽然要求严格还喜欢折腾人,但是办完事之后立刻打钱,还允许你在手下装逼,这给刘慈的情绪价值太大了。
见刘慈傻笑着看着自己,黄庸稍稍坐直身子,语重心长地道:
“刘兄,有件事我还要好生说道一番。”
“公子吩咐。”
“不是吩咐,只是稍稍提醒一下——咱们出来为大魏做事,总说什么宏大叙事那就见外了。
兄弟们求的是衣食住行、体面安稳,大魏要搞好,兄弟们的体面也要搞好。
以后我带兄弟们发财,怎么分钱的事情我一概不管,全都交给刘兄,但刘兄务必答应我一件事。
咱们要多买田亩,安置好所有的兄弟和他们的家人,让他们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绝不能当做箭矢,用过就用过。
哪怕兄弟们日后离世,也不能让他们的家眷被绑走配他人,这个刘兄能答应我吗?”
“……”
刘慈万万没想到黄庸居然说这个,一时呆住了。
从曹操时代开始,校事就拥有了巨大的权力,可曹操曹丕父子从没有把他们当人,哪怕是当年军人鬼魅一般的赵达,曹操为了安抚高柔还不是说杀就杀了。
大家都只是为了利益才混在一处,而好歹是大魏镇南将军的儿子,他混得再差也能继承黄权的爵位衣食无忧一辈子,更何况他还深得平原王信任,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这样的人,天生应该嫌弃校事这些老鼠,可他居然在认真考虑这些校事,考虑如何奉养他们的家人。
这连刘慈都没有想过,他有些不知所措,感动地有些头晕目眩,只感觉眼泪簌簌地不断涌出来。
“多,多谢黄公子为我们这些……这些鼠辈操劳。”他自嘲地说着,想到正月初一自己还奉命去黄庸家滋事,他红着脸将头慢慢垂了下来。
黄庸对刘慈的反应非常满意。
日后在曹魏的一切都需要掌握校事的刘慈竭力支持自己,尤其是曹叡日后登基,刘慈失业危机解除之后,想要更好的控制这位权力巨大的校事为自己效力,靠威压是不够的,总得掌握一点人文关怀。
事实证明,赏赐跟人文关怀非常搭调,这一步倒是全在黄庸意料之中。
不过,还有一件事让他很意外。
刘慈感动之余擦了擦眼泪,又猛地拍了拍自己的脑壳:
“看我这记性,险些忘了一件大事——黄公子,之前你让我去寻找邓艾,我已经有消息,这就派人去把他接来。”
“啊?”
这倒是黄庸第一次真正的愣住了。
这个年代没有大数据,户籍也相当混乱,黄庸印象里邓艾还改过一次名字,也不知道现在到底叫啥,刘慈手下仅仅通过荆州人、结巴这两个特征就能找到邓艾,那这手段是不是有点玄幻了,黄庸下意识地有点不相信。
刘慈赶紧解释道:
“之前曹将军收拢了一群郭表手下的门客,其中有个人说认识邓艾,还说了邓艾所在,我看此人说的分毫不差,应该就是黄公子说的那人。”
有人认得邓艾?
这倒是奇了,在黄庸的刻板印象里邓艾这会儿应该穷的还在种地,怎么在洛阳城里还有亲戚?
而且郭表的门客应该都是冀州人才对,该不会有诈吧?
刘慈卖弄起来,给黄庸稍稍解释了一下事情的原委。
原来那个人叫石苞,今年也三十了,是洛阳城中著名的无赖,之前一直在金市(交易铁器的地方)厮混,是金市唯一一个穿着儒袍卖铁的人。
据说他从前做过小吏,可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不知为何流落他乡,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得能断文识字,于是在金市上替人卖铁,换一碗饭吃。
可石苞好吃懒做又贪婪好色,小偷小摸不断,还经常调戏女子,因此经常被人吊起来打,以至于后来在金市上大家无聊找话题的时候都聊打石苞的心得,没有揍过石苞的那肯定不是本地客商。
之前郭表大量招收冀州老乡,南皮人石苞就跟着去混口饭吃,还没混多久郭表就完了,正好曹洪招降纳叛,他也跟着过去吃饭,听说还给曹洪出了点主意。
刘慈之前跟曹洪聊准备寻找邓艾的时候,正好被石苞听见,他立刻跳着脚说自己认识邓艾,并准确地说出了邓艾经历和口吃的特点,还明确说起邓艾是在汝南一带当小吏看守稻草,是屯田客中少数有学识的人,典农都尉应该能找到此人。
说的这么准确,几乎跟黄庸印象中的邓艾一致,黄庸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居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嗯,这个石苞,好像也听过。
是个小角色吗?没啥太大的印象了啊,人品这么低劣,岂不是比我还吓人……
刘慈看着黄庸一脸凝重的样子,低声道:
“这石苞名声奇臭,倒是也不用太在意。”
“不。”黄庸已经回过神来,“帮了我等兄弟的,就不能吝啬赏赐,不用额外掏钱,我先去赚就来得及。”
“现在?”刘慈好奇地问,“去哪?”
“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府,知道在哪吗?”
刘慈眼中露出一丝紧张,他上下打量黄庸一番,有点绝望:
“倒是知道,不过问这个作甚?”
“嘿嘿,”黄庸的眼中难得露出一丝嘚瑟,“夏侯将军是征南大将军,我父是镇南将军,讨论一下南征之事应该很合理吧?”
刘慈:?
“不对吗?”
“咳,我劝公子还是小心点,夏侯尚身体不好,要是气死了,可,可要出大事了。”
黄庸心道这离孟达谋反怕是没有多久了,诸事当然时不我待,他笑呵呵地道;
“这怎么会?咱们为元仲做事,讲究的就是一个和气生财,有了夏侯家,就是给咱们日后的买卖铺路,保证咱们兄弟日后能源源不断的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