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夏竹回紫金港一院秀技术

夏竹在了解了理论之后,又开始了反复的练习。

练功房之中,每个人都有新鲜猪蹄的配额,夏竹拿了十二只猪蹄,将其桡动脉远端解剖了出来,挑选了1mm直径的。

之后,运用秦院长的技法,通过计量计,控制好最佳张力后,开始了减张缝合,完成吻合后,在桡动脉近端注入红墨水,观察吻合口的通过流畅程度,以及漏“血”情况。

经过反复多次的操作之后,夏竹惊讶的发现,按照秦院长的这种技法,红墨水的流通率近乎百分之百,毫无渗漏的问题。

“这样的血管缝合质量,也太高了吧!印象中即便是紫金港一院的资深医生都做不到这种程度!”

夏竹原本还担心自己选择了铁衣医院对于自己的前途有所影响,但是现在看来自己的前途光明!

完成了今天的血管吻合练习之后,明天又可以休息一天,夏竹正好去紫金港一院烧伤科,找自己的同班同学吴艳博士聚聚。

...

...

紫金港一院,烧伤中心,练功房。

吴艳正在跟着同病区的医生们共同练习缝合技术。

今天的他们练习的是小血管缝合练习。

除了今年刚入职的吴艳等人,一病区林教授的学生黄凯松师兄也在练功房练习基本功。

林凯教授前段时间刚刚成为了浙省医学会烧伤科分会的主任委员,可以说是烧伤科领域的明星专家,更是学术权威,作为他的学生黄凯松当然也是鸡犬升天。

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正常的发展下去,黄凯松早晚会承袭林教授的衣钵成为烧伤科领域的权威。

这般的名师光环之下,黄凯松近期在工作之余,也是沉下心来刻苦的练习基本功。

作为复杂创面移植之中的基础技术,小血管缝合更是重中之重。

黄凯松作为紫金港一院烧伤中心的年轻代领军人物,在缝合技术上还是很顶的。

黄凯松练习的时候,吴艳等师弟师妹们聚了过去,观摩学习起来。

吴艳本来看了看时间,快到了和夏竹约定的时间。本来她们是准备去医院外面吃饭的。但是想到黄师兄的缝合练习难得,还是准备留下来学习学习。

正好,自己的好姐妹夏竹现在也进入了烧伤科工作,同样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想到夏竹为了追求安逸,离家近选择了本市的私立医院,吴艳还是有些惋惜的。本来以她的能力,还有师承沈国峰教授,完全可以留在浙省顶级的紫金港一院的。

“想来以禾城那种小地方的私立医院,根本就没有什么练功房。夏竹虽然去工作了几个月了,估计连基础的缝合都没上手过吧。正好这一次让她开开眼界。让她看看紫金港的底蕴和实力。”

“黄师兄的缝合技术足以秒杀他们医院的资深医师了!尤其是显微镜下小血管缝合这种高难度的缝合技术。”

吴艳心里面还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是好友看到小医院和紫金港一院的差距,迷途知返,重新选择来大平台奋斗!

吴艳很清楚,自己只要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迟早会成为浙省的顶级医师,甚至可能成为学术权威。到时候自己去禾城,就算是市一医院这个三甲,都是以专家顾问的身份。

而夏竹的天赋和上学时的成绩可不比自己差,要是一直留在那种小医院,十年后,可能连来观摩自己手术演示资格都没有。

“唉,也不知道,夏竹怎么会选择一个二等乙级的私立医院。就算是想要留在禾城,为什么不去三甲的市一医院。”

虽然这段时间的线上聊天中,夏竹说过她很满足现状,科室的科研环境和技术实力都挺不错的。但是,这种话,吴艳怎么会相信?夏竹不过自欺欺人。

这段时间,吴艳在紫金港的学习工作,才叫做充实,查房,清创,缝合,管床,练功房修炼,忙的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自己在为更好的自己奋斗的时候,恐怕夏竹还在那个小医院的安乐乡之中,乐不思蜀。

“一定要叫醒她,让她深刻的认识紫金港这种平台才是她该来工作的地方。”

在吴艳想好之后,有意的给夏竹发了信息。

“夏竹,我现在还在我们练功房观摩学习黄师兄的缝合技术,有些走不开。这样子,都是同门师兄妹,你要么来我们练功房,参观参观。看看我们烧伤中心的年轻代医生的水平。”

吴艳说完还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补充了一句:“可不要错过这种良机。黄师兄的缝合基本功,我看比你们医院的主任还要厉害。”

一会,夏竹回复了:“好,过来啦。”

练功房之中,黄凯松开始了他的演示。

“我接下来会使用两种方法来完成小血管缝合。第一种是传统的缝定法,这种方法适合2mm以下的微小血管。第二种则是连续缝合法,适合直径大于2mm的小血管。”

黄凯松边解释,边演示起来。

“二定点缝合法,是在血管断端的12点,6点方位,各缝一针作牵引,再间断缝合,共需要6-8针...”

黄凯松的操作果然很是老道,对于侧壁的缝合对位非常精准,就连针距的控制都很均匀。

看着黄凯松的操作,众人都是叹为观止,师兄果然厉害!

缝合完成之后,一个师弟给黄凯松缝合的血管加入了红墨水,检测其流畅度和漏血情况。

显然,黄凯松的技术不错,没有出现漏血情况,只是因为血管的狭窄,导致血液流通稍稍有些影响,不过也能够达到85%。

不过这已经是非常好的结果了,毕竟这可是1.5毫米的微型血管,以黄凯松的年龄和资历,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已经超厉害了。

接着黄凯松又开始了第二条血管的缝合。

“这种方法,通过单线连续贯穿,环向收缩吻合口...”

黄凯松完成之后,师弟立刻开始测试,同样的基本没有血液渗漏,而且血管只是吻合口直径缩小10%,流通率能达到90%!

“厉害啊,不愧是黄师兄!”

“就是,林教授的高徒,就是不一样。年纪轻轻已经掌握了二定点缝合法和连续缝合法两种技巧。基本能控制漏血情况,保证流通率达到85%以上。”

在黄凯松完成演示的时候,夏竹也来到了练功房,正好看到了黄凯松的演示成果。

客观的说,黄凯松的缝合基本功是非常优秀的,基础操作夏竹肯定是比不上的。

但是,缝合的最终结果却不太理想,夏竹不经意的皱了皱眉头,这种缝合的小血管的流通率也太差了,而且,两个技法都有明显缺陷。

二定点缝合法吻合口狭窄,会导致吻合口湍流增加血栓风险!

至于第二种环向收缩之后,缝线的张力集中,很容易断裂,更是因为血管的缩小,导致后续的血栓风险。

有了秦院长的全新技术,对比之下,在理念上还真是降维打击传统方案。

看到夏竹到了,吴艳很是自豪的介绍:

“夏竹,怎么样,我们黄师兄厉害吧!他可是新一届医学会主任委员林教授的学生,是我们紫金港年轻一代技术标兵。这种显微镜下的小血管缝合技术,可是要求极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