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一批稿费到手,七十六块
- 年代:妹妹馋肉,我只好做学霸
- 狸叔狠高兴
- 2060字
- 2025-04-15 08:00:10
见编辑们认识到自己错误,华老笑着点点头,走到小黑板前拿起粉笔:“这道题你们做不出来不奇怪。这道题方法的核心,在于构造和利用最小解的矛盾,思路很巧妙,就连我都大受启发。”
他一边说,一边开始在黑板上演示韦达跳跃的解题步骤。
整个推导过程,逻辑严谨,环环相扣,虽然只用到初等代数知识,但思路之巧,构思之精,让在场的所有编辑都目瞪口呆。
“妙!真是妙啊!”当华老写完最后一步证明,一位编辑忍不住赞叹道。
“是啊,完全没想过可以这样构造!”
“韦达定理还能这么用?真是开眼界!”
编辑们议论纷纷,看到黑板上那简洁而有力的证明,再想起之前几个小时的无用功,心中对未曾谋面的初中生瞬间产生了好奇。
华老放下粉笔,拍拍手上粉笔灰,语重心长的说道:“这个方法,投稿的少年起名叫韦达跳跃,我看很形象,虽然用到的知识基础,思路却非常不一般。对于数学研究很有启发而,这个叫顾学文的初中生,身在偏远县城,竟然能够独立地思考,并清晰地阐述出这种方法的核心,天赋和悟性非同一般,以点及面,可以看出国家数学整体在进步。”
对于华老的话,编辑都暗自点头。
不说别的,就从这两年收到稿件的情况来看,质量是越来越高,虽然和国际数学水平还有差距,不过已经明显在缩小。
当然,初中生能有这种数学思想,还是让他们吃惊不小。
最后,华老一锤定音,对主编陈仲明道:“老陈,这篇文章,必须发!而且要尽快发!还要署上作者的真实姓名和学校!我们不仅要介绍这种巧妙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篇稿子,向全国的中小学生传递一个信息——数学世界是开放的,创造力不问出身,中学生同样可以在数学领域做出成绩。我们要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的热情,为国家培养下一代数学人才点燃更多火种。这个教育意义比文章本身更重要!”
“是!华老!我们一定尽快安排发表!”陈主编郑重地点头答应。办公室里的其他编辑,此刻看向那份来顾学文那篇稿子的目光,已经从轻视转变为凝重。
华老说的没错,中小学生才是国家数学的未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情远比刊登一篇稿子更有意义。
……
顾学文不知道自己随意投的一篇稿子,会嫌弃这么一场风波,不过就算知道,也会毅然决然的投稿。
日子在平静的等待和规律的学习中又过去数日。中考的成绩尚未公布,他的日常生活,除了预习高中知识、照顾妹妹,又多了一项——每天去镇上的邮电所转一圈,看看有没有自己汇款单。
投出的那几份稿件,如同石沉大海,一直杳无音信。虽然对自己文章质量有信心,但毕竟是第一次投稿,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忐忑,不知道那些编辑会不会采用中学生作品。
这天下午,顾学文照例来到邮电所。窗口那位熟悉的分拣员大姐立刻笑着招手:“学文!今天可有你的信!还不止一封!”
顾学文心中一喜,快步走到窗口。大姐从一堆信里抽出厚厚的一叠,足有七八封递给他:“都是你的!好家伙,有京城来的,有魔都来的,还有省城来的!你这孩子,认识的人可真不少!”
顾学文接过信件,道了谢,迫不及待地查看起来。信封上的寄信人地址各不相同,但都带着“编辑部”或“杂志社”的字样。
《中学生数理化》、《数理天地》、《力学与实践(中学版)》、《少年科学画报》……几乎涵盖了他之前投递的所有面向中学生的刊物!
看到这些信,他的心跳不由加快几分。这么多回信,总不能都是退稿吧?
来到邮电所门口,他深吸一口气,开始拆第一封来自魔都《少年科学画报》的回信。
里面是一张打印的稿件采用通知单,通知他撰写的关于“黄金分割”科普短文已被录用,并将于近期刊登。
信的末尾还告知他,十三元的稿费也会在近期同时到达。
十三块!顾学文拿着信的手都有些发抖。十三块,在这个年代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已经不是一笔小钱!够买几十斤大米,十几斤肉,等于一个普通工人半个月工资!
他压抑住激动,继续拆其他的信件。
第二封,来自京城的《中学生数理化》,录用了他那篇关于几何难题更优解法的稿件,稿费十五块!
第三封,来自省城的《数理天地》,录用了他另一篇关于代数解题技巧的文章,稿费十块!
第四封……第五封……
一封封拆开,几乎全是好消息!
除了一篇因为内容与其他投稿重复而被婉拒外,他投出其他稿件都被录用!稿费从七八块到十几块不等。
当他拆完最后一封信后,他快速心算了一番,稿费总金额竟然达到了七十六块。
七十六块!这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两月的工资。
就在他转身想往家的瞬间,就听邮电所里传来一阵喧闹。
“这谁啊?怎么同时收到这么多回款单?京城的,魔都的,花城的,省城的,这人是干啥的?咋这么多地方给他汇钱?”
“谁这么厉害?做买卖的吧!”
“叫什么顾学文?怎么这么耳熟呢?”
“顾学文?那孩子不是刚走吗?那谁,你赶紧去给他追回来。”
没等邮递员出门来找,顾学文再次踏入邮电所。
这一次,他瞬间成为焦点。
分拣大姐嚷嚷道:“学文,正找你呢,刚到的汇款单,七八张呢!”
拿着汇款单的邮递员问道:“同学,你咋这么老些汇款单?还全国各地都有。”
顾学文不好意思,挠挠头:“都是稿费,我投稿被录用的稿费!”
此话一出,整个邮电所瞬间鸦雀无声,几个工作人员全都张大了嘴,不敢相信。
稿费!
这两个字居然出现在西堡镇这个穷乡僻壤,出在一个孩子身上,他们怎么能不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