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启程徐州

刘赟向张善下达了打造弩枪的命令后,便陷入了沉思,细细琢磨着在这个时代能够发挥效用的知识。“弩枪仅是初步构想,假若置身于三国时期,投石机或许同样至关重要。”他轻声自语,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的壮阔场景:袁绍的军队堆砌起高高的土山,部署弓箭手向曹操的军队倾泻箭雨;而曹操则调遣投石机,将沉重的石块投向土山,使其轰然崩塌。

在中国,投石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广泛运用,官渡之战中出现投石车,也就显得不足为奇了。刘赟暗自思量:“普通的投石机制造难度颇大,且极为笨重,移动起来极为不便。不如提前将其巧妙拆分成若干部分进行制作,这样既能在野外迅速组装,又便于分批次运输,待到用时再重新组装起来。此外,还需研究为投石机安装轮子的方法,以便让它在战场上能够灵活移动。”

在回忆投石机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一幅幅详尽的图纸和构造图在他脑海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光有这些图纸还远远不够,仅凭我一己之力可无法造出投石机。得先将设计图绘制完备,再寻找技艺高超的工匠来精心打造。”刘赟深知,研发投石机,不仅需要精通机械的技术工人,更离不开技艺精湛的木工。他暂且将投石机的事情搁置一旁,转而开始思考未来应当招揽何种人才。

“首当其冲的,便是永川郡的孙氏。孙瑜和孙友是重中之重,但遗憾的是,去年黄巾之乱使得永川饱受战火荼毒,此时前去,时机显然不佳……孙家乃名门望族,即便我身为晋国世子,也不敢妄自断定孙瑜会轻易归顺。除非我声名显赫、立下不朽战功,否则孙瑜和孙氏一族,恐怕不会轻易听从我的号令。当务之急,还是要潜心钻研、积累经验,这样在与孙瑜交谈时,方能从容不迫。还有郭嘉,他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却已辞官返回扬州,派人前往扬州召他前来,难度极大,即便派人去了,也不确定他是否会应召而来。待到董卓掌控洛阳之后,郭嘉定会被重新启用,到那时,我们再设法招揽他。”

刘赟精心谋划着招揽人才之事,却猛然意识到,自己竟然从未考虑过招安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谋士、大名鼎鼎的宰相诸葛亮。他连忙在记忆中搜寻,回想有关诸葛亮的信息,记起了他的家乡乃是西州琅邪国。

“虽说西州路途遥远,但绝非遥不可及。不止诸葛亮,就连诸葛瑾,乃至整个诸葛家族都招揽过来,又有何不可?诸葛亮和诸葛瑾自幼失去双亲,是舅舅诸葛玄将他们抚养成人。若能说服诸葛玄,不仅诸葛瑾和诸葛亮兄弟,整个诸葛家族迁往晋国,想来也是大有可能的。诸葛瑾和诸葛亮尚且年幼,只要将他们带在身边,悉心培养为心腹,往后便无需为谋略和筹划而发愁。他们年纪尚幼,便聘请名师教导,只要能让他们衣食无忧、安心向学,说服他们全家迁往晋国,应当不难。”

想到此处,刘赟恨不得立刻启程奔赴西州。

一日,刘赟来到父王刘崇面前,毕恭毕敬地说道:“父王,此番前往中郎将营地,孩儿收获颇丰、感慨良多。孩儿想去其他地区游历一番,以开阔眼界。孩儿从未见识过大海,想借此机会前去一睹风采。不仅徐州,孩儿还想去阳国、沛国、洛国,一路行至徐州。”

刘崇听后,先是微微一愣,没想到儿子突然提出要去徐州。但听闻刘赟想要增长见识,又不禁心生钦佩,点头应允道:“好,你年纪也不小了,是该出去游历一番。等你准备妥当,便即刻出发吧。”

“多谢父王。”

次日,刘崇允许刘赟前往西州的消息便在晋国迅速传开。当天下午,杨阜、许炎、陈到和文钦纷纷前来探望。

“听闻世子殿下即将远行,我愿陪同殿下一同前往。”杨阜主动请缨。

“多谢杨先生,此番前往西州,还望先生多多赐教。”刘赟满怀感激地说道。

另外许将军,我此番去西州,短则一月,长则更久,军中事务还需许将军多多费心。”

许炎听后,稍作思索,说道:“既然如此,我便让陈到挑选一百名不畏生死的士兵,护送殿下。请殿下宽限十日,待一切安排妥当,我们即刻启程。”

刘赟深知,前往西州的准备工作繁琐复杂,十天后出发,时间尚算宽裕,便问道:“这倒不难。只是许将军,为何要等十日?”

许炎微微一笑,说道:“我想把上次跟您提起的侄子许褚叫来,让他护送殿下。”

刘赟一听,眼中顿时闪烁着光芒:“什么?叫许褚来!太好了,等十天又何妨。多谢许将军。”

陈到也走上前来说道:“世子,臣愿一同护送您。”

刘赟看着陈到,说道:“陈将军,多谢。此次我打算隐瞒身份,扮作商人或旅行者前往西州,我想深入体察当地百姓的生活,感受他们的疾苦,还望陈将军能够理解。”

“末将领命。”

陈到主动提出护送,刘赟没有拒绝。他本期待许褚护送,但许褚与他同岁,年仅十七,尚且年轻,战斗经验和远行阅历或许有所欠缺。相比之下,陈到年长且经验丰富,由他担任护卫更为妥当。

文钦随后前来,却并未提及跟随之事,而是说道:“世子殿下,这是我儿子文直。”

文直站在文钦身后,连忙跪地行礼:“世子殿下,我儿他天生神力,枪法精湛。他自幼在白国长大,对阳国、鲁国的地理了如指掌,还去过徐州数次,殿下带上他,定会大有裨益。我们白国之人,不仅熟悉白国地理,在阳国、鲁国也有不少熟人。恳请殿下带上文直和白国的一些人。”

我愿为世子鞍前马后。”文直恳切地说道。

刘赟思索片刻后,接受了文钦和文直的请求,决定带上文直,还从白国挑选了十名熟悉当地地理的士兵,加入护卫队。

筹备前往西州的事宜,远比预想中的要复杂得多,并非十天就能完成,足足耗费了半个月的时间。

一切均已妥善安排,刘赟按照既定计划,悄无声息地踏上了旅程。他乔装打扮成一名前往青州采购良驹的富商,而许炎与陈到精心挑选的九十名精兵,以及白国的十名勇士,则分别化身为商队的护卫、脚夫与车把式。杨阜则扮演起了商队主人的角色,陈到则是护卫队的领头人,至于刘赟,则成了那位商人的贴身书童。

正当他们整装待发之际,许褚抵达了晋国。据传,许褚身高八尺有余,体格雄壮如山,初见之下,刘赟着实被他的魁梧身形所震撼。尽管刘赟与许炎的身材也算得上高大挺拔,但与许褚相比,仍显得略逊一筹。

“这身高,莫非真有八尺?简直就是姚明般的身高,搭配上李晨般的健壮体魄,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刘赟心中暗自赞叹。

正当他沉浸在惊叹之中时,许褚那浑厚的声音突然响起:“世子殿下,在下许褚。”

刘赟猛然回过神来,连忙拱手回应:“久闻大名,如雷贯耳,我常听许将军提及您的英勇事迹。”

“殿下恕罪,在下唐突了。”许褚连忙行礼。

“不必客气,我早已期盼能与您并肩作战,往后还需多多仰仗您呢。”刘赟微笑着说道。

“殿下放心,在下定当肝脑涂地,在所不辞。”许褚神色坚定。

刘赟转头看向许炎,笑道:“果真是虎父无犬子,许将军能有如此英勇的侄子,实在是令人羡慕不已。”

许炎脸上洋溢着自豪之色,说道:“他虽是我侄子,但论起武艺来,我这当叔叔的也未必是他的对手。自他成年以来,与人比武从未有过败绩。”

许褚听了叔叔的夸赞,心中满是欢喜与自豪,他说道:“我虽不才,但对自己的本事还是有些信心的。别的不说,单论投石之力,我自信还未曾遇到过对手。”

望着许褚那如铁塔般的身躯,刘赟深信他所言非虚。据说,许褚在与盗贼搏斗时,箭矢用尽后,便以石块为武器,将盗贼击退。试想,若被这等壮汉扔出的石块击中,恐怕脑袋真要如同西瓜般四分五裂了。

“有他在身边,真是让人安心不少。此事日后再议吧,你长途跋涉而来,想必也累了,今日且好好休息,养足精神。”刘赟关切地说道。

“多谢殿下关怀。”许褚再次行礼,随后便跟着许炎离去了。

望着许褚离去的背影,刘赟心中感慨万千:“果真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啊!这下我终于明白曹操为何要将许褚留在身边做侍卫了。有如此高大威猛的勇士护卫左右,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让人安心不少。”

许褚的到来,让刘赟更加迫切地想要启程前往徐州。经过五天的紧张筹备,一切终于准备就绪,迎来了出发的日子。王爷与王妃亲自为他送行,刘赟郑重地向他们保证定会平安归来,随后便毅然离开了晋国。

此时,时间已悄然来到了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的硝烟刚刚散去。黄巾军在颍川、延安、南阳、广宗等地被官军逐一击败,其首领、太平道教主张角的弟弟张宝也被处以极刑。在张宝被处死之前,张角已因病撒手人寰,而张宝为了维持起义的势头,竟隐瞒了张角的死讯。张宝被杀后,黄巾起义军群龙无首,瞬间失去了凝聚力,四散奔逃。

尽管黄巾之乱已被彻底平定,但汉朝的局势却并未因此安定下来。汉帝在经历了黄巾之乱后,仍未有所反省,十常侍依旧在朝中横行霸道,大肆收受贿赂。他们甚至将手伸向了战场上的将领,不给钱便加以陷害、免职,甚至处死。由此可见,当时的朝廷是何等的腐败与混乱。

当然,黄巾之乱后,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外族入侵仍层出不穷。公元184年,扬州的韩遂、边章联合姜氏部落发动叛乱;公元186年,河北地区又遭遇了黑山匪患的肆虐。在这种动荡不安的局势下,上层社会人人自危,纷纷雇佣侍卫以求自保;而豪门望族则更是聚集壮士,组建起了私人军队。

正是在这样的乱世背景下,刘赟一行人伪装成商人和护卫,踏上了前往西州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