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崇德帝坐在龙椅之上,望着下方的衮衮诸公说道。
“春闱之事已了,诸卿觉得今年入围的学子怎么样?”
“回禀陛下!”文华殿大学士欧阳正站了出来,“本次春闱考生的水平较之前几年有了十足的进步,这批贡士整体的能力要更胜以往,此乃陛下洪福所致,实乃我大魏之福。”
“回禀陛下,春闱会元王九龄,此子无论经义,昭文,策论皆属上乘,实乃国之栋梁。”
“朕听闻定北伯次子乔拜邓也参加了这次春闱,不知成绩如何啊?”
“回禀陛下”这时镇国公站了出来,“乔拜邓此次春闱考了七十五名,实属不易了。”
“定北伯一门三代,皆从军入伍,现如今出了一个贡士,也是光耀门楣了。”
“陛下隆恩!”
定榜发布之前,相关排名顺序皆以告知皇帝,经皇帝同意之后,方能颁布。而皇帝也早已看过所有进榜学生的文章了,这个会元王九龄给他的印象是十分的深刻的,好好培养,将来是能辅佐好太子的。
“既然春闱顺利结束了,那十日之后,就进行殿试。”
“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这时翰林院学士钱文彬站了出来。
“臣一要弹劾礼部尚书秦永与吏部左侍郎王俊狼狈为奸,在春闱期间舞弊,欲让王侍郎之子王晋鹏高中,二要弹劾吏部左侍郎王俊教子无方,纵容劣子当街殴打贡生,恐吓进榜贡士。”
“此话怎讲?”
“回禀陛下,左侍郎之子的试卷,在初评的时候竟然给出了甲下的评分,我等与欧阳大人,赵大人再次复核试卷时,一致认为此卷只得评为丁上,若不是有人受贿,怎会有如此之高的评分。这王晋鹏落榜之后,因泄私愤,当街殴打参加春闱考试的贡生,遭人制止后,又搬出左侍郎的名号,当街恐吓新晋贡士。”
“王卿”
“回禀陛下”吏部左侍郎王俊站了出来,“昨夜臣回到家中,听闻此事,已责令劣子跪于祠堂前反思己过,是臣教子无方,还请陛下责罚,至于钱大人所说舞弊一事,臣实在惶恐,不知从何说起!”
“启禀陛下”礼部尚书也站了出来,“钱大人所说的甲下评分虽确有其事,但未能查明是谁给的评分,参与评卷的除了我礼部,还有文华殿,翰林院的人,这甲下的评分,怎就一定是我礼部评的,还望皇上明鉴。”
“陛下,还请严查此事!”翰林院的学士们都站了起来。
“着大理寺查明此事。”老皇帝看着堂下众人说道。
“臣遵旨!”大理寺卿站了出来。
这事查个屁呢,难道直接把礼部尚书和吏部左侍郎抓进大理寺的衙门里面?至于那王晋鹏当街殴打和恐吓一事,既然已经被家法处置了,到时让王家去登门道个歉,事情就过了。
-----------------
“听说了吗?今天的朝会,翰林院告发王晋鹏春闱舞弊了。”阅微书院的学子们正围坐在一起,不管是否高中,他们都会在京城的聚海楼相聚一次。
“我也听说了,说已经着大理寺衙门查明此事了。”
“他昨天当街殴打和恐吓贡生的事情也被捅了上去。”
“我听说,他现在正被罚着面壁思过呢!”
“难怪今天没有来......”
众人纷纷议论着,王晋鹏的横名已经在整个阅微书院传遍了,这次他受难,自是很多人都幸灾乐祸。
“九龄,你说大理寺会查明此事吗?要是真的查到他舞弊的情况,这乐子就大了。”
“你怎么这么天真?”
“我说错了吗?”
“假设,这次舞弊的人是你,你觉得会查明吗?”
“呃......”
“你看,你自己都没信心,都是高品大员,怎么可以说倒就倒的,又不是谋反这种事情,再说,你要是舞弊的话,会大张旗鼓的四处炫耀?”
“也是,谁会去说呢,换我我也不会去说,难道还给你们找到证据?”
“你是不是也舞弊了?”
“你胡说什么?”
“没事,你的能力我知道,这次考了七十五名,只能说你没发挥好,发挥好进前五十没问题的。”
“我只要能进,就已经给我老乔家长脸了,文武双全!”
“呵”
“王兄,这次高中会元,你可是我们书院的荣光啊!”社交王陈醒过来了。
“就是,王兄这次可是给我们书院长了脸了,院长和先生别提有多高兴了。”
“哪里哪里,诸位也是,可喜可贺。”
“王兄,这次你高中会元,也是对我们的鼓励,我想来年再战,我等也一定可以金榜题名。”
几个落榜的学子,也走了过来,围坐在王九龄的边上。
“诸位兄台,听闻今年春闱的整体水平,要远胜于前几年,依照诸位兄台的水平,想来也不会弱于他人,来年再战,一定是可以高中的。”
嚯,乔拜邓想,你这个坏东西,既安慰了别人,还夸赞了自己,这么牛逼的一次春闱,我还拿了第一,厉害不厉害啊!
呵,男人!
“王兄,马上就要殿试了,还望王兄能够再创佳绩!”
“就是,拿个状元回来。”
“九龄,对于殿试,有什么想法?”
“只要不考我诗词,我还是有把握的。”
“润之这王八蛋不在,不然的话让他先给你写几类,你背一下,到时候也有把握点。”
“你这是让我作弊?”
“不是这个意思,你都会元了,这状元的位置,也应该是你的,这不是以防万一嘛。”
“不需要,真要考诗词,我尽全力就行了,状元没有就没有了。”
“我的建议你要不要考虑一下,我这就派人去接润之,殿试前应该能到京城。”
“不需要。”
“切......”
-----------------
乾清殿外的广场上,站满了今年春闱录取的贡生,等待着他们的是最后的考验——殿试!
陪同他们的则是各个书院的院长。
“宣金科会元王九龄,阅微书院赵正进殿!”
王九龄和赵正跟着值班的公公走到了殿内。
“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陛下。”
“宣国子监......”
“宣云起书院......”
“宣鸣鹿书院......”
大殿之上站着金科前二十名学子及各自的书院负责人。
坐在龙椅上的皇帝看着下方站立的这些年轻人,不由的很欣慰。
这个会元王九龄的文章他是仔细的都看过了,有很多的想法,其中很多想法新颖,落到实处,确实可以扫除积弊,实乃经世治国之人才,这样的才华,莫说是本朝,就是先帝时期也少见,只需好好磨炼一番,必定会是太子的左膀右臂。这期的贡士中,有着与王九龄差不多才情的人亦是有好几位。
龙椅之上的老皇帝,自知自己时日无多,在位三十六年,已经是整个大魏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了,虽然年轻时他励精图治,整个大魏朝的面貌焕然一新,可日趋年迈的他,已经没有精力去左右朝堂上的事情了,太子软弱,这次春闱,最大的一个目的就是给太子能搭出一套适合他的班底,眼前的这几个年轻人,确实可以委以重任。
“朕,看过尔等的试卷了,难怪几位大学士夸赞,今年的恩科不同于往年,诸位的才华,让朕甚是欢喜啊!”
“谢陛下。”
“既然,诸位在经义,昭文,策论等方面都十分之擅长,那今日殿试,朕就不再以此作为考核的题目了,诗词是多久没有考核了?”
“回禀陛下。”文华殿大学士站了出来,“这诗词已有十二年未成为考核的内容了。”
“那诸爱卿就以忠君报国为题,作一首诗吧,我想状元除了有经国治世的能力,也要有佳篇传世的才情。”
玩球,赵正看了一眼王九龄,怎么恰恰考到了这孩子最不擅长的地方了?状元没了呀!
王九龄此刻眉头紧锁,他有点后悔没有听乔拜邓的建议,忠君爱国这个题材是很好押中的,既是皇上出题,能选择的题目类型也就这几类,总不至于皇上也有勾栏的风雅艳情吧。
“王爱卿,为何迟迟不作啊?”
见王九龄迟迟不作声,皇帝不免有些好奇。
“回禀陛下,实不相瞒,作诗确实不是我所擅长之事。”
“那你接着想,还有人能先做出来的吗?”
“臣有一首......”
“臣亦有一首.......“
“九龄,怎么样?你做出来吗?“
“容我想想。”
眼看着殿内的众人都已经作完诗了,就剩下王九龄一个人了。
“王卿,若不行,不需强求!”
“回禀陛下,臣,确实有一诗。”
当王九龄绞尽脑汁将自己斟酌了半天的诗念了出来,赵院长的脸色从欣慰渐渐地变成了难受,你还不如不作为好。
大殿里站着的众人,有的人忍不住嗤笑了几声。
这会元,当真不会作诗。
老皇帝听了以后,也是满脸的愁容,这孩子,还真不会作诗。
-----------------
殿试之后,王九龄一战成名,唾手可得的状元变成了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