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对夫妻同唐杏约定好的时间是一周后,一周后他们亲自来取货。
但这事儿她怎么看怎么奇怪。
她不是没给人看过事儿,纸嫁衣这东西,虽然现在不常见,但还是有的。
就像寿衣一样,纸嫁衣也是给去世之人穿在身上的,可准备寿衣的方式有两种,要么是知道大限将至,提前准备,要么就是人死了之后,匆匆忙忙买回家去。
这第二种,一般当场就买走了,怎么也不会拖上个一周。
唐杏虽说不会过问买主的消息,但这件事,她心里总觉得不安。
她看着柜台上,那对夫妻留下的纸条,上面写了新娘的信息,一个叫做张雅晨的25岁姑娘,上面还有她的家庭住址、生辰八字和身高体型。
唐杏拿出一个老旧的龟壳并几枚铜钱,随手摇了六次,六爻皆指向生,这姑娘竟然还没死!
她小时候就接触这些东西,此前只能算是半个学徒,但自从带了那镯子之后,她发现,自己对于《易经》的理解,上升了不少,对奇门遁甲也颇为熟悉,现在这些八卦之术对她来说,可谓是信手拈来。
张雅晨这姑娘,虽然还活着,但命数也将至了。这么想,倒是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但不知道怎么回事,唐杏这两天一直睡不好,连梦里都能看见那女孩儿模糊的身影。
纸嫁衣,虽说叫纸嫁衣,但却也不完全是用纸做的,嫁衣的主体由布制成,镶嵌的装饰由纸做成,衣服上的花纹需要用特殊的颜料绘制,总体做下来,其实并不太考验手艺。
但这布的用料却有点难搞。
对新娘来说,这衣服不仅要漂亮,还得让鬼差看得到,但阴阳两界的东西并不通用,让这纸嫁衣通灵,才是关键。
有三色镯在,通灵不成问题,只是这嫁衣的颜色很难保持。
现代的布料,大多是化学染料染色的,用这种染料染出来的布料,虽然颜色好看,不易掉色,但会散发出一种味道。
这种味道可能不会吸引人们的注意,但对鬼魂来说并不友好,鬼魂是不太喜欢这种味道的,所以平时人们才烧纸给先人,而且是白纸。
鉴于此,用在死人身上的布料最好使用天然染料染色,这样就可以避免味道过大的问题。可红色的天然染料,基本就只有各种动物的血了。
唐杏不喜欢这种做法,但除此之外,她也想不到更好的替代方法了。
于是,无奈之下,她找人定了一桶猪血,里面又加了上好的朱砂,外加十包盐,搅拌均匀后,将布料丢进去,一泡就是三天。
这三天,唐杏过得是相当煎熬,尽管她已将往桶里加了些香料,但仍旧盖不住那浓烈的血腥味,这种味道,又让她想起在鬼楼天井的那一晚。
想着想着,唐杏又思维发散,心里盘算着,怎么能找到能跟她一道去战国墓的人。
一周后,那对中年夫妻如约来取嫁衣。
为了确保衣服不被损坏,唐杏特意找了个大盒子,等那二人看到成品时,一时间竟看呆住了,不知说什么才好。
用鲜血和朱砂染出来的布料,颜色十分鲜艳,衣服上金色的花纹,画的是凤凰图案,衣领和袖口皆有宝石点缀,细细闻上去,还有些淡淡的清香。
那女人看着这件嫁衣,不禁凑近,盯着那些宝石瞧了好一会儿。
唐杏解释道:“不是真的宝石,纸做的。”
女人惊讶:“那怎么会反光?”
唐杏笑了笑没有答话,只不过加了一层透明的塑料纸而已,但这些也算是她的小绝活儿了,所以并不想透露给外人。
女人也不在意,只是看了这嫁衣很久,随后小心翼翼地叠好,装进盒子里。
男人掏出手机准备付账,但却被唐杏叫停。
她右手按住盒子,表情严肃地问道:“我再问你们最后一遍,这嫁衣是给活人穿的,还是给死人穿的?”
夫妻二人听到这话,神色有些不自然,但很快就恢复过来,女人笑着回答道:“当然是给死人穿的,这么晦气的东西,哪个活人敢用啊!”
唐杏并不在乎他们说了什么,只最后强调一点:“这东西可不是你们想的那么简单的,用不好是会死人的,到时候别来找我算账就行!”
欠货两清,五万块到手,后面发生的任何事,便和她没有关系了。
唐杏那话可不是在吓唬那二人,那纸嫁衣虽说是布做的,看着与真嫁衣并无差别,但到底也是给死人用的,衣服本身就是属阴的,唐杏又在上面加了阵法和符咒,人穿上去,阴气翻倍,鬼差见到,便会当做死人来看,不知不觉间,人的魂魄就会跟着鬼差进入阴间。
这样的事儿,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勾魂”。
被普通鬼魂勾去,那还有的救,要是被鬼差勾走,除非你有通天的本事,能以身下到冥界,亲自把人带回来,若不然,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但穿上这纸嫁衣,不会当即而亡,按照唐杏在衣服上施加的术法,活人大概能撑上一周,一周之后,阴气覆盖全身,想救都难。
这大概就叫做未死先亡吧,人还没死,便已经被当做死人来对待,不知道,那对夫妻到底会怎么用它!
周姐已经被她送走,唐杏闲来无事,又开始研究起那两张照片。
这照片来得诡异,她收到第一张照片的时候,正好是她的生日,那天她满二十四岁。
照片上指向了一个地方,她没有查到任何线索,但消息却自动送上了门。
她到达第一个地点后,又发现了第二张照片,上面又指向了另一个地点,但同样她还是毫无头绪。
这两张照片,好像能串联起来,一步一步引导她,接下来该去什么地方。
如果不是巧合,那这背后的人,也太厉害了,她的想法和能力,都被他算计进去了,唐杏细思极恐,在这炎炎夏日里,居然冒出了冷汗。
但她没有太多时间思考,眼见中元节将至,店里的生意开始忙起来了。
只是大概又过了一周,那对夫妻中的男人,又来到了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