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新的机会

大唐在安禄山之乱的冲击下,犹如一艘在狂风巨浪中摇摇欲坠的巨轮,昔日的辉煌已被战火吞噬,只留下满目疮痍。李白在经历了漫长的漂泊与贬谪后,暂居于庐山脚下的一座小院之中。四周青山环抱,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宛如世外桃源,为李白疲惫的心灵提供了片刻安宁。然而,这份宁静并未持续太久,一场新的政治风暴正悄然向他逼近。

一日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小院的石桌上。李白身着一袭素袍,正悠然自得地品茶赋诗。他的眼神中虽带着历经沧桑的疲惫,却仍难掩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不一会儿,一位身着华服的使者快步走进小院,向李白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李公子,永王殿下久仰您的大名,特命我前来邀请您加入他的幕府,共图大业。”

李白闻言,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自安禄山之乱以来,他一直渴望能有机会再次为国家效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如今永王璘向他伸出橄榄枝,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连忙起身,接过使者手中的书信,展开一看,只见信中言辞恳切,对他的才华赞誉有加,并表达了希望他能辅佐自己,平定叛乱,复兴大唐的意愿。

“请你回去转告永王殿下,我李白定当不负所望。”李白激动地说道。使者得到答复后,满意地告辞离去。

然而,李教授得知此事后,却忧心忡忡。他深知宫廷政治的复杂与残酷,担心李白再次卷入政治纷争,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于是,他匆匆来到李白的小院,试图劝阻他。

“李公子,万万不可答应永王的邀请。”李教授焦急地说道,“如今朝廷局势不明,永王此举究竟是真心为了复兴大唐,还是另有图谋,尚不得而知。你若贸然加入他的幕府,一旦陷入政治漩涡,后果不堪设想。”

李白却不以为然,他目光坚定地看着李教授,说道:“李兄,我明白你的担忧。但如今国家动荡,百姓受苦,我身为大唐子民,怎能袖手旁观?永王殿下既然有心平定叛乱,复兴大唐,我自当全力以赴,助他一臂之力。”

李教授见李白心意已决,心中愈发着急。他试图从各个方面劝说李白,列举了历史上因卷入政治纷争而身败名裂的例子,希望能让李白回心转意。但李白却不为所动,他对自己的判断充满信心,坚信此次定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为了让李白更加了解永王璘,李教授决定亲自去打探消息。他乔装打扮,混入永王的领地,四处打听永王的为人和近期动向。这才发现,自安禄山起兵叛乱,玄宗避难入蜀,行至汉中时,便下诏任命永王璘为山南东路及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采访等使、江陵郡大都督。永王璘七月到达襄阳,九月抵达江陵后,便开始广招贤才,扩充军队。他召募将士数万人,随意委任官员,江淮地区的租赋堆积于江陵,也被他恣意占用。李教授还听闻,永王璘生长在深宫,不谙世事,身边以薛镠、李台卿、蔡垧为谋士,其子襄城王李偒又勇而轻躁,在左右谋士的蛊惑下,永王璘逐渐有了割据之志。

李教授心急如焚,连忙赶回李白的小院,将自己打探到的消息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白。“李公子,永王璘心怀不轨,他表面打着平定叛乱、复兴大唐的旗号,实则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你若加入他的幕府,不仅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还可能成为他谋取私利的工具。”李教授言辞恳切地说道。

李白听后,陷入了沉思。他没想到永王璘竟有如此野心,心中不禁有些犹豫。但一想到国家的现状和百姓的苦难,他又觉得或许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引导永王璘走上正道,真正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

“李兄,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仍想试一试,或许我能改变永王的想法,让他以国家和百姓为重。”李白沉思良久后,缓缓说道。

李教授见李白依然坚持己见,心中无奈,但也深知无法改变他的决定。他只能暗暗叹息,决定继续陪伴在李白身边,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不久后,李白收拾行囊,告别了庐山脚下的小院,踏上了前往永王府的道路。与此同时,远在灵武的太子李亨已即位,是为唐肃宗。肃宗听闻永王的行为可疑,诏令其归蜀朝觐。但永王璘在野心的驱使下,拒绝从命。为控制局势,肃宗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任命来瑱任淮西节度使,与江东节度使韦陟一起牵制永王。

李白来到永王府时,永王璘亲自出门迎接,对他礼遇有加。王府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众人纷纷对李白的到来表示欢迎。李白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没错,定能在这里大展宏图,为复兴大唐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平静的表象下,一场风暴正悄然酝酿。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永王璘在谋士的怂恿下,擅自领舟师东下,直趋广陵,以季广琛、浑惟明、高仙琦为将。吴郡采访使李希言致书永王璘,诘问其擅引兵东下之意。永王璘大怒,派浑惟明攻打李希言于苏州,季广琛攻淮南采访处置使李成式于扬州。

李白得知永王璘出兵的消息后,心中一紧,他找到永王璘,试图劝阻。“殿下,如今唐肃宗已即位,您此举恐被视为叛逆,还望殿下三思。”李白诚恳地说道。

永王璘却不以为然,他大笑道:“李卿,我这是为了平定叛乱,复兴大唐,何罪之有?唐肃宗在灵武擅自即位,名不正言不顺,我才是真正能拯救大唐的人。”

李白还想再劝,却被永王璘挥手打断。“李卿不必多言,我意已决。你只需安心为我出谋划策,待我成就大业,定不会亏待你。”

李白无奈,只能退下。他心中隐隐不安,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了一场巨大的危机之中。

永王璘进至当涂,李希言遣其将元景曜及润州刺史阎敬之率兵拒之,李成式亦遣李承庆率兵拒战。永王璘军击斩阎敬之,元景曜、李承庆皆败降,江淮地区为之震恐。

随着局势的恶化,李白越发焦虑。他找到李教授,懊悔地说道:“李兄,我当初不听你的劝告,如今看来,永王璘果然心怀不轨。我们该如何是好?”

李教授叹了口气,说道:“事已至此,我们只能见机行事。如今永王璘已与朝廷彻底决裂,战争一触即发。我们必须小心行事,寻找机会脱离这场危机。”

然而,他们的命运早已被卷入这场政治漩涡之中,能否全身而退,还是一个未知数……